感恩节必须被视为我们的奠基节日
2025年11月26日,《新闻快讯》发表探索研究所(Discovery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斯科特·鲍威尔(Scott Powell)近作的节选, 题为“为什么感恩节必须被视为我们的奠基节日”。他最新广受好评的著作《重拾美国》(Rediscovering America)已连续八周蝉联亚马逊新书榜首。
感恩节实际上是其他美国节日得以诞生的基石。
如果不是清教徒们拥有勇气、对自身事业和使命的坚定信念,以及甘愿牺牲一切、冒险前行的决心,他们绝不会尝试乘坐那艘94英尺长、适航性存疑的“五月花号”横渡浩瀚的海洋。
感恩节是为了纪念清教徒故事的一部分,至今仍是许多美国人最喜爱的节日。
它不仅关乎享用盛宴,更关乎我们成功渡过艰难岁月的历史。
值得回顾一下清教徒的五项重大成就,正是这些成就塑造了美国的故事。
这段传奇揭示了我们性格的深刻内涵,以及我们如何克服当今的挑战。
首先,清教徒的出发点完全源于对宗教自由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的宗教改革。
普利茅斯殖民地长期总督、著有《普利茅斯种植园史》(约1630-1651年)的威廉·布拉德福德反复以圣经的视角来描述清教徒的航行和定居。
布拉德福德将清教徒的经历与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往应许之地相提并论。
因此,无论是美国基督徒还是犹太人,都能从清教徒的感恩节故事中找到深刻的意义。
乘坐“五月花号”横渡大西洋意味着要面对恐惧、食物变质或短缺带来的饥饿,以及移居新大陆不可避免的焦虑。
清教徒离开弗吉尼亚公司特许领地时,引发了叛乱的传言。正是在此时,清教徒们取得了他们的第二个重大成就,这一成就塑造了美国的未来。
支持威廉·布拉德福德的清教徒领袖们意识到,“五月花号”上的乘客虽然背景各异,但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保持团结。
因此,在科德角海岸附近,他们起草了一份治理协议,这份协议既能被他们的基督教同胞所接受,也能被船上约一半(102人)的世俗船员和商人所接受。
由此,《五月花号公约》应运而生,它为他们即将建立的定居点中的每个人提供了安全、平等和民主决策的保障。
随着船上所有人员签署《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们首次奠定了基于人民意志的民主自治的基础。
由此,美国宪法的奠基石得以有效奠定。
尽管清教徒们在危险的航行中都熬过了肮脏狭窄的船舱,但他们的命运在1620年12月找到适合定居的土地(“新普利茅斯”)后发生了改变。
他们的第一个冬天严寒而残酷,疾病肆虐,超过一半的清教徒丧生。
如果他们没有选择在如今的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定居,与友好的原住民波卡诺克特印第安人相邻,那么这些清教徒的命运无疑会更加艰难。
波卡诺克特印第安人是万帕诺亚格部落的一部分,由酋长马萨索伊特领导。
感谢上帝,由于之前与英国人的接触,当时有两位印第安人(斯昆托和萨莫斯)会说英语。
因此,清教徒们学会了生存技能:狩猎、捕鱼、种植作物(包括英国人不熟悉的作物种类——玉米、南瓜和豆类)。
正是斯昆托促成了清教徒的第三项重大成就——1621年4月1日由马萨索伊特和普利茅斯殖民地领导人签署的《清教徒-万帕诺亚格和平条约》。该条约持续了50多年。
清教徒们所依据的弗吉尼亚公司宪章规定,定居点的农田应由所有人平等拥有、耕种和收获。
这种社会主义式的公有制导致人们缺乏工作的动力
威廉·布拉德福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虽然有些人偷懒迟到……但每个人都乐于领取自己应得的份额……结果导致产量下降。”
为了感谢那微薄的收成和他们的幸存,清教徒们邀请马萨索伊特前来参加感恩节活动。幸好马萨索伊特带来的族人几乎是“五月花号”五十多位幸存者的两倍,他们带来了五只鹿、各种鱼类和野味,当然还有火鸡——足够庆祝三天——甚至还有迈尔斯·斯坦迪什指挥的阅兵式。
清教徒的第四项重大成就是摒弃社会主义,转而采用私有制。在感恩节收成惨淡,连续第二个收成令人失望的季节之后,布拉德福德总督终于忍无可忍,他记录道,这套制度“滋生了诸多混乱和不满,并严重阻碍了生产”。
于是,他废除了社会主义农业,代之以每户人家私有土地。
结果如何?
清教徒的生产力大幅提升,食物充足,贸易往来也十分便利。
清教徒的第五个显著特点是他们秉持的基督教人际交往方式,这使他们能够在多元化的社群中保持和谐,并服务和帮助印第安人。
1623年3月,马萨索伊特因不明疾病病危。
清教徒长老爱德华·温斯洛立即出发,步行约40英里,为马萨索伊特送去药汤、草药,并为其祈祷。
令人惊讶的是,马萨索伊特在三天内完全康复后说道:“现在我明白了,英国人是我的朋友,他们爱我;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忘记他们对我的这份恩情。”
我们已经看到,清教徒的五项成就以及他们堪称楷模的品格,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当代的感恩节“革新”绝对应该包含感恩之心,以及在面对一切逆境时,坚定信念,坚守“应许之地”愿景的承诺。
具体而言:
—逆潮流而行。
—捍卫真理。
—甘愿忍受苦难。
—延迟满足。
—重拾对不同信仰者的尊重和包容;以及……
—在每一个合适的时机,重新培养表达感激、爱和帮助的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