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武器正在重塑战争性质
印度官员R·N·普拉舍(R. N. Prasher)于今天(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11月23日在《解读者》就现时武器发表评论称, 电磁轨道炮、核动力导弹和激光武器可能使持续冲突的成本更低。他更指出廉价武器正在重塑战争性质:
旷日持久且看似难以解决的乌克兰战争给全世界的武器战略家们敲响了警钟——目前作为进攻性和防御性武器的导弹,只有搭载核武器才能发挥威慑作用。如果导弹携带常规弹头,其作为运载系统的成本高昂,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难以持续。
俄罗斯和乌克兰主要依靠无人机维持敌对行动,导弹的使用频率极低。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也曾被使用,但由于更换成本高昂,使用频率正在下降。
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被迅速改装,以满足空中和海上突击的需求。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时人们会动用昂贵的导弹来摧毁这些廉价的无人机。
与此同时,三项新技术横空出世,似乎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用价值高达百万美元的导弹摧毁价值5000美元的无人机这一难题即将得到解决。
这三项新技术中最新的一项是日本的电磁轨道炮,本月已对其在海上舰艇上的威力进行了演示。这项技术已被应用于磁悬浮列车和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器,用于快速加速重物。
这项技术的潜力早已被人们所认可,它有望成为炸药和燃气推进喷气式推进的替代方案,而这两种推进方式一直是迄今为止弹药和运载系统的主要手段。早在1904年,就有人申请了线圈炮的专利,该炮能够将500克的弹丸加速到每秒50米。电磁轨道炮则在十多年后问世。随着弹丸重量和速度的提升,所需的巨大能量限制了这项技术在武器上的应用。 2010年,美国海军曾以10马赫的速度发射过一枚3.2公斤重的炮弹,但其耗能高达18.4兆焦耳,使得该装置在实战条件下难以应用。
日本对该武器原型机的测试似乎使其更接近实战部署。这种炮弹成本相对较低,采用尾翼稳定设计的炮弹会在目标舰艇船体上留下十字形弹孔。该装置被安装在军舰上,据说炮管可发射200次,因此每次发射的成本远低于导弹。
就在日本宣布这一消息前不久,俄罗斯宣布其“海燕”导弹试射成功,该导弹采用舰载核动力推进。弗拉基米尔·普京声称,该导弹在15小时内飞行了超过14000公里,同时他也承认“要使这种武器投入实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然而,近年来,原型测试与实际作战部署之间的时间间隔一直在稳步缩短,高超音速导弹就是一个例证。俄罗斯于2017年宣布首次测试其3M22“锆石”超燃冲压发动机驱动的高超音速(9马赫)导弹,并于五年半后的2022年12月最终交付给“戈罗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相比之下,“奥列什尼克”(10马赫)中程弹道导弹虽然仍在测试阶段,却于2024年11月在乌克兰第聂伯罗使用了该导弹。
即使配备常规弹头,“海燕”导弹似乎也不会以目前的形式投入使用。其撞击目标后会摧毁导弹上的核反应堆,像脏弹一样散布放射性物质——类似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有可能的是,俄罗斯会开发一种具备返回能力的版本,就像SpaceX和蓝色起源公司成功地将第一级轨道火箭回收到目标平台上一样。鉴于“海燕”巡航导弹的超长续航能力,它有可能用于跨洲投放多枚巡航导弹,然后返回基地。这比通过洲际弹道导弹投放此类弹头要经济得多。
这种低成本弹药的研发是否会导致战争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三项新型低成本作战技术中最先出现的那一项里。干扰来袭目标的通信系统已被反干扰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抵消。如今,激光束似乎已成为首选的防御武器。以色列今年声称,它已成为第一个使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击落来袭无人机的国家。
这项技术两年前就已被英国科学家演示过。与电磁轨道炮一样,这项技术对巨大功率的需求这一挑战已在短时间内得到克服。除了以色列之外,包括美国、中国、英国、俄罗斯和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也已研发出此类武器。
使用价值高达一百万美元的导弹摧毁价值五千美元的无人机这一难题即将得到解决。更便宜、更致命的武器和运载系统无疑会增加攻击的可能性。而广泛应用且运行成本低廉的防御系统或许是唯一的威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