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huasan

注册日期:2025-02-21
访问总量:61797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现在是时候大规模部署价格合理的高超音速武器了


发表时间:+-

20251122 下午,大西洋理事会高超音速能力工作组成员道格·兰伯恩(Doug Lamborn)和丹·贾布隆斯基(Dan Jablonsky)在《国会山报》发表评论指出:现在是时候大规模部署价格合理的高超音速武器了

道格·兰伯恩先生是前科罗拉多州共和党籍众议员。丹·贾布隆斯基先生是Ursa Major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该公司是大西洋理事会高超音速能力工作组的行业成员和赞助商。Ursa Major公司致力于开发用于高超音速应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太空机动的防御和推进系统。他们的评论值得一读:

美国正处于国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刻。随着全球安全环境日益复杂,高超音速武器因其能够改变威慑和作战方式的潜力而脱颖而出。然而,如何以可承受的成本实现作战规模的高超音速武器能力,仍然是我们尚未完全解决的国家挑战。

美国战争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自由兵工厂”框架下宣布的最新《采购转型战略》明确指出,速度、规模和生产能力是工业基础的首要任务。该战略强调了我们的对手已经展现出的能力。

我们面临的威胁正在部署下一代弹药。俄罗斯已在乌克兰试射高超音速武器;中国最近也展示了多种高超音速系统。这些并非纸上谈兵,也没有人会等着我们迎头赶上。

这不仅仅关乎技术上的均势,更关乎生产能力、工业韧性和战略紧迫性。美国遏制侵略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我们能发明什么,还取决于我们能制造什么以及制造的速度。工业基础不仅要设计精良的系统,还要快速、大规模地生产。如今,中国的工业基础比我们更庞大。尽管许多人仍然认为美国在国防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这种地位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如果2027年太平洋爆发战争,我们能否取胜?

我们现有的系统在能力、质量,尤其是数量方面是否足够?我们的作战人员能否在需要时获得所需的装备?我们的平台是否具备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我们能否在与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乃至更广泛的交战方的对抗中,承受并赢得高强度冲突?

这些问题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它们是对美国及其盟友长期安全的根本性挑战。

近期的实战行动考验了我们的装备储备,并暴露了深层次的结构性缺陷。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在短短12天内就消耗了超过150枚“萨德”拦截导弹。据报道,在保卫以色列和红海行动中,美国海军发射了超过700枚“标准”导弹。而这些并非廉价的弹药。

这引出了另一个令人不安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武器成本过高或生产速度过慢,我们会不会犹豫使用它们?我们不能仅仅拥有精良的系统,却又害怕使用它们。这会削弱威慑力。更糟糕的是,这会让作战人员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为了在作战中发挥作用,高超音速武器必须具备生存能力、机动性,并且部署数量要足够多才能产生实际影响。这意味着不仅要有性能,还要有价格合理的重量。

我们需要灵活、任务通用且可快速制造的高超音速武器。它们必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能够在多个领域部署,并且拥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真正发挥威慑作用。

这种转变需要一种不同的产业思维。我们不能再依赖长达20年的研发周期;我们需要那些能够快速生产并频繁测试的公司。我们还需要激励这些公司以与威胁相匹配的速度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空军研究实验室等政府机构正与业界密切合作,提供激励措施并加速相关进程,这种做法应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这意味着要采用先进制造、增材制造工艺、模块化设计和灵活的生产线。这意味着要打造能够快速建造且无需重新改造即可进行升级的国防系统。这意味着要恢复工业纵深。

美国国防工业必须变得更加敏捷、更具创新性和可扩展性。它必须利用私人资本投资,以缩短工期、简化供应链并快速部署实际硬件。

解决高超音速武器规模化难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生产问题。好消息是,我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采购改革,五角大楼正在通过扩大工业基础、直接与关键供应商合作以及推动经济实惠的大规模生产来重建“自由兵工厂”。与此同时,国会必须确保为具备实战能力的新兴供应商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并支持其产业基础的扩张;而产业界也必须继续突破技术极限,以紧迫感和实力来强化威慑力。

鉴于此问题的紧迫性,兰伯恩众议员和“大熊座”组织加入了大西洋理事会的高超音速能力工作组。该工作组就美国如何大规模部署高超音速武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我们鼓励您阅读工作组的最终报告。

现在是时候大规模部署价格合理的高超音速武器了,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浏览(2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