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顿协议》30年后,美国必须重新介入波斯尼亚局势
《代顿协议》,是波斯尼亚战争中交战各方在1995年11月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签署的和平协议,同意中止这场长达3年8个月的内战。
伊斯梅尔·西迪奇(Ismail Cidic),他是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合战略联盟”主席。毕业于杜克大学,是西巴尔干地区和国际事务方面的政策专家。2025年11月21日, 西迪奇在《国会山报》发表评论, 呼吁美国重新介入波斯尼亚局势:
我出生在波斯尼亚,就在战火平息之后。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军事基地附近度过的,美军在那里维护着脆弱的和平——这份和平建立在俄亥俄州代顿市,远离被围困的萨拉热窝和斯雷布雷尼察的创伤。
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代顿协议》仍然是二战后美国最成功的外交成就之一。它结束了自1945年以来欧洲最血腥的冲突,制止了塞尔维亚的种族灭绝行动,重申了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并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波斯尼亚问题之外,很少有其他事业能像代顿协议那样,将意识形态如此迥异的领导人——罗纳德·里根、比尔·克林顿、乔·拜登、纽特·金里奇、鲍勃·多尔、杰西·赫尔姆斯、帕特里克·莫伊尼汉、乔·利伯曼以及美国政坛两党的众多其他人士——凝聚在一起。虽然克林顿政府促成了该协议的达成,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实施步骤却是在乔治·W·布什总统任期内完成的。这其中包括波斯尼亚武装部队的统一,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它将昔日的战敌置于同一指挥之下。
在当今美国外交政策经常受到国际质疑、国内也存在分歧之际,代顿协议30周年纪念日提醒我们,秉持原则、跨党派的领导力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
《代顿协议》成功结束了战争,但它巩固了一个限制个人权利、强化各级政府中族群权力分享的体系——最显著的体现就是波斯尼亚的三人轮值主席国制度。任何国家层面的决策都需要代表三大族群的各方达成一致,即便其中一些政党不久前还直接参与了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行。由于敌对势力正伺机利用这些裂痕,美国需要再次发起强有力的两党合作,正面应对这一挑战。
如今,波斯尼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内外挑战。在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的怂恿下,这个以塞族为主的实体中的一些领导人(其中一些人曾在上世纪90年代的种族灭绝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威胁要分裂国家,并不断破坏国家机构。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要求进行选举和宪法改革,这将进一步加剧族群分裂,剥夺公民更多个人自由,同时还阻挠美国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关键能源项目。
美国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是可以理解的。尽管美国外交官仍在参与其中,但华盛顿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拥有强大的战略影响力。过去15年来,每当美国犹豫不决时,其对手——主要是俄罗斯,以及日益壮大的中国——就会利用当地代理人来破坏美国和波斯尼亚的利益。
最近,华盛顿将几位主要的分裂分子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盟友从制裁名单中移除。与此同时,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美国将不再参与“国家建设”进程。随着对手在该地区加强影响力,这些举措标志着美国采取了新的策略。
但美国重新参与并不意味着要回到上世纪 90 年代的战后国家重建时期,也不需要重写《代顿协定》、部署军队或进行大规模的新投资。
我们需要的是一项目标明确、两党合作的美国战略,既要支持忠诚的盟友,又要追究那些损害美国利益者的责任。美国不应解除对波斯尼亚塞族领导人(他们是欧洲一些最公开亲俄的人物)的制裁,而应扩大定向制裁的范围。近年来,定向制裁已被证明在战术和象征意义上都行之有效。任何政治领导人都不可能既效忠普京,又同时维护美国的利益。
华盛顿应该重申其对执行欧洲人权法院关于波斯尼亚的关键裁决的支持,就像它过去所做的那样。 30年前起草《代顿框架》的美国律师们有意允许宪法通过法院的判决进行演变,他们认识到1995年的《代顿框架》到2025年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深化美国与波斯尼亚联合武装部队的防务合作将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明跨大西洋承诺依然坚定,波斯尼亚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其他西巴尔干国家一起成为北约成员国。鉴于美国公司如今在波斯尼亚武器制造商方面投入巨资,本届政府应继续支持此类举措。
我在《代顿框架》的影响下成长,既了解它的承诺,也了解它的局限性。如今,作为一家致力于加强美波关系的华盛顿智库的负责人,我认为,当波斯尼亚具有韧性、积极推进改革并牢固地融入欧洲-大西洋共同体时,美国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