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注册日期:2020-06-20
访问总量:632582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撒该: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含音频)


发表时间:+-
撒该: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含音频)
——撒该原想“看”耶穌,不料却被耶穌所“看”到


■郑盛光

 

撒该: 我若讹诈了谁,

就还他四倍

 

文/郑盛光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洪彪弟兄朗读:


路19:1-10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是什么?那就是认识主和信靠主!这也是每一位基督徒曾经有过的经历。想一想你是如何成为基督徒的?你信主与得救的经历是否记忆犹新?仰或已经模糊不清?你需要时时的回想,不断地翻新,如此才能真正明白神在你身上所作的工是何等的浩大,祂所赐恩典是何等的丰盛与荣耀。

 

今天我们要重返救恩的现场,重返恩典的现场,看看撒该这个人,他的生命如何因着耶稣而有个大翻转。

 

“有一个人名叫撒该。作税吏长,是个财主。”(1-2节)

 

罗马帝国在巴勒斯坦犹太全地有三个重要的课税中心---加百农、该撒利亚和耶利哥。耶利哥城坐落于约旦河东边,距离耶路撒冷城约15英里,位处经贸的交汇中心。这里有大片的棕树林和香油树,城中的玫瑰园更是远近知名。犹太学者约瑟夫(Josephus)称之为“巴勒斯坦最肥美之所”,罗马人把这里的椰枣和香油销售到世界各地。

 

撒该的意思是“纯洁的”(Pure),但这个人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与他的姓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首先,撒该不是一名普通的税吏,他是一个税吏长,相当于税务局的局长,是替罗马政府在耶利哥收税的税务总承包商,以非法手段从中榨取了大量的财富。耶利哥这个城市在当时既富有又堕落,能在这个城市谋得一份肥差,在人们的眼中无疑是卖国贼。所以,撒该的名字和出场介绍,带给人一种很大的讽刺。

 

“他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3节)

 

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城市的税务官员,外表看来很风光,心灵却充满了各样的思虑和压力。他的生活一无所缺,身边却失去能够交心的朋友,非常孤独。但我们却看到,撒该在听到耶稣从某个地方经过的消息时,他把这事放在了优先和重要的事上,期望有朝一日能够遇见主。一个财主,一个罪魁,竟然想要来看耶稣。我想,撒该要看耶稣,并非只是单纯的一睹闻名已久耶稣的风采而已,他是内心里面有个强烈的渴望,想要进一步认识耶稣。

 

“只因人多,他身量又矮,所以看不见。”(3节)

 

如果撒该的内心只是出于对耶稣的好奇,只是想要看个热闹,那么当他看到这么多人(环境因素),又衡量自己的身高力量(天生因素),他很可能就转身回家了。撒该可能会说,我心里真的很想见耶稣,但是这么多人,我根本就挤不到前面去啊,上帝你又没有给我高大强壮的身体,这就是没有给我能见到耶稣的条件,不能说我没有寻求,我是有心无力啊(心理因素)!

 

“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4节)

 

面对拥挤的人群,撒该没有就此作罢,转身回家。反而,他想到了一个看见耶稣的方法。他爬上了前面的一棵桑树。桑树(sycamore-fig tree)就是无花果树的一种,高达20多米,但树干分叉的地方比较低,容易爬上去,但必须克服几种心理的障碍:

 

第一,撒该是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爬树就意味着他必须舍弃了自己在人们眼中的体统和面子,或许要面对被人议论,被人讥笑和轻看的可能。

 

第二,他向往见主的心愿可能由来已久,并非一时冲动,他的渴望是从内心更深处发出来的,既然机会来了,就要争取,不怕艰辛、不顾脸面、不怕羞耻。

 

第三,爬树是一个无可奈何的行动,却无疑是个智慧的方式。撒该判断耶稣行走的方向和街道的环境,确定桑树是他唯一能看见耶稣的最好位置。

 

第四,他像一个小男孩那样爬上树,却不知道这正应验了耶稣的话:“我们若不变成小孩子的样子,断不得进天国。”(太18:3)

 

“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5节)

 

 

真是不负所愿,主耶稣走到树下,竟然抬头叫出了撒该的名字,让撒该惊奇不已。耶稣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祂认识我吗?“抬头一看”,表示主耶穌早就知道撒该,因祂是全知的。撒该原想“看”耶穌,不料却被耶穌所“看”到。两人相对着“看”,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这是有趣的画面。

 

耶稣叫撒该快下来,如果他不抓紧时间,就可能失去机会;如果他怕人讥笑,躲在树上犹豫不敢下来,他将永远见不到耶稣。快下来,这是决定获取救恩的关键时刻,许多人到如今还未得救,因为不愿意下来,不愿意放下自我的重担,自我的偏见,最后错过了机会。

 

“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这是主动性的恩典,是主对罪人的呼唤。撒该心里激动,主的爱感化他的心,让他看见了希望。撒该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这样不可思议的恩典临到了自己身上。主耶稣强调“必住在你家里”,这是一个确定无疑的保证,甚至可以理解为,主不但关心撒该一人得救的问题,他也关心他的全家。主希望借着一个人的相信,带给他全家蒙恩的机会。正如圣经所应许的:“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6节)

 

这是撒该一生中最为喜乐的时刻。过去一心追求世界的财富,以为拥有了这一切就心灵得到满足。但是他却发现物质的丰富并不能解决他心灵的虚空,不能享有真正的平安与快乐。他知道这份工作迫使他出卖良心,出卖人格,出卖同胞,也带来同胞们的轻视和排斥。他身旁围绕的都是一班酒肉朋友,无一人肯向他说真心话,他感到孤单,天天麻木地过着行尸走肉的日子。而这一刻,撒该回应主的呼召,他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从那天起,撒该不再成为金钱的奴仆,他心里一切的重担都被主挪走了,心中充满着平安和喜乐。

 

“众人看见,都私下议论说:祂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7节)

 

耶稣为何要去撒该家作客?这岂不是有失体统的事情吗?主耶稣因为跟罪人一同吃饭,已经被法利赛人多次非议了,这次主耶稣竟然要住在一个罪人家里,这更是让众人匪夷所思。但这却正是上帝所差派救主的使命,如保罗所说“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祂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1:15-16)。

 

“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8节)

 

面对众人的议论,撒该当着众人对耶稣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相信撒该这一开口,全场准是鸦雀无声,因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啊!撒该这个决定表明他已经真心接受耶稣为主,不再被钱财捆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这个决定与那个来见耶稣的少年官有很大的差别,耶稣要求他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他就开始犹豫,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10:21-22)。

 

撒该与少年官的分別在于,撒该道自己是一个失丧的人,知道自己在众人中间沒有好名声,但他愿意主动来寻找耶穌。相反,少年官认为自己所有好事都做了,十诫也守齐了,当耶穌給他考验时,他却放不下自己的财富。

 

“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8节)

 

 

显然,撒该作为税吏长,他知道自己犯了很多罪,在征税一事上借着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了很多不当利益,他把家产的一半拿出来分给穷人,就是他对过去犯罪的悔改表达。但到此还没有结束,撒该又继续说,“我若是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这是照着偷窃牛羊的律法规则来赔偿的定例(出22:1)。一方面,这个行动表明了撒该悔改的心志,他的认罪并没有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而是当众承认,自己过去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偷窃。另一方面,撒该这种不寻常的举动,有可能会让他马上从一个富翁变成一个穷光蛋。

 

“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9节)

 

上面主耶稣说“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这里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这是一个肯定的语气。犹太人之所以看撒该不配为亚伯拉罕的子孙,显然是带着有色的眼镜。在他们看来作税吏就是犯罪,就是违背律法,就不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就不能被看为是上帝的子民。但是,主耶稣却指出,谦卑地承认到自己是一个罪人,并且以行动来证明自己悔罪的心,这种不虚伪的表现正符合亚伯拉罕的子孙的特质,因此配得上帝的拯救恩典。圣经说:“那以信为本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加3:7)“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10节)

 

 

人间所有的宗教都有个共同点:人寻找神;基督信仰却不同,所强调的只有一点:神寻找人。人寻找神行得通吗?圣经已然提出了答案:“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沒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沒有。”(罗3:11-12)我们都是一群迷失了方向的罪人,怎能靠自己的方法找到正路呢?人所能做的只是用自己的想像力,按照自己的私欲所构想的出来的神明。

 

正因为如此,神来寻找人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寻找、拯救,是耶稣降生在世上的目的,也是耶稣降生在世上的工作;失丧的人,表明世人已迷失方向,需要主耶稣这位大好牧人把我们引回正路。

 

神曾经如此应许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们得以躺卧。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也要秉公牧养他们。”(结 34:15-16)

 

 

结论

 

撒该的故事对我们今日基督徒有什么重要的启迪?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问题,放下自尊,排除障碍,谦卑地来到施恩主的面前。我们需要重返恩典的现场当中,不再以世界的价值观来衡量我们的身份,而是以属灵的价值观来更新我们的生命。

 

倘若你留意,会发现整段经文在描述撒该悔改信主的过程中,有七个“关键性”的动作,值得我们深入的反思与自我评估:

 

看看耶稣---你来教会是想看谁?是否预备心来亲近主?还是看看其他的人?

 

跑在前头---你在属灵的追求上是否比别人跑在前头?还是永远的落在后头?

 

爬上桑树---你生命的位置上是否对准耶稣?还是错摆方向?被世界占据了?

 

急忙下来---你对耶稣的呼召是否持有积极的心态去回应?还是当着耳边风?

 

接待耶稣---你愿意让主在你生命中居首位掌管你一生?还是把主撇在门外?

 

撒该站着---你在面对亲友们的讥笑与排斥时是否坚守得住?还是逃避现实?

 

偿还四倍---你蒙恩得救后,生活见证是否成为别人的祝福,还是依然故我?

 

郑盛光 传道人,马来西亚以圣资源培训中心主任。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浏览(79)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