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盟友应该发展核武器
《外交事务》杂志今天发表了两位国际安全专家的评论文章:美国的盟友应该发展核武器。两位专家分别是俄克拉荷马大学威克·凯里国际安全助理教授兼欧亚集团全球事务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莫里茨·S·格雷弗拉斯(Moritz S. Graefrath),和该大学威克·凯里国际关系副教授兼俄克拉荷马航空航天与国防创新研究所国际安全政策副主任马克·A·雷蒙德(Mark A. Raymond)。其观点大胆别具, 可以一读:
很少有情景比核扩散的前景更令专家和政策制定者感到恐惧。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战争中动辄威胁部署战术核武器,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对核试验的暧昧态度,以及2010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该条约限制了俄罗斯和美国的核武库规模)即将到期,都让世界再次意识到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并重新燃起了对核武器使用的恐惧。美国领导人确信,核武器的扩散将严重损害美国的战略利益,并进一步破坏本已脆弱的全球秩序。近几个月来,他们加倍强调了防止核扩散的承诺,而6月份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表明,华盛顿将动用武力阻止更多国家获得核武器。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构建以不扩散为核心的核秩序,即便冷战时期的裁军协议,例如《反弹道导弹条约》已经失效。反对在不可靠国家和敌对国家之间扩散核武器固然合理,但一概反对核武器的进一步扩散却掩盖了核武器所能带来的巨大益处。美国应该重新考虑其对不扩散原则的严格遵守,并鼓励少数盟友——即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发展核武器。对华盛顿而言,有选择地发展核武器将使这些伙伴能够在地区防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降低它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反过来,对这些盟友而言,获得核武器能够提供最可靠的保护,抵御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等地区对手的威胁,以及一个对传统盟友关系承诺有所减弱的美国。
怀疑论者和核悲观主义者或许会对一个拥有更多核武器的国家的世界感到不安,但如果采取有选择地发展核武器的方式,这种担忧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在理性决策和国内稳定方面拥有良好的记录,这使得核事故和任何不受控制的局势升级都不太可能发生。而且,如果管理得当,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国家的核扩散不会导致其他国家大规模研制核武器。
选择性扩散非但不会开启一个令人恐惧的全球不稳定新时代,反而有助于维护二战后的秩序。如果加拿大、德国和日本获得核武器,它们将重新平衡全球军事力量,使之有利于致力于基于规则的体系并阻止其关键准则(尤其是领土完整)遭到侵蚀的国家联盟。因此,选择性扩散将重振日益脆弱的1945年后秩序,而这一秩序一直以来都使美国及其盟友受益匪浅。
双赢
美国高级官员一再强调,有必要将欧洲大陆防御的重担转移到欧洲盟友身上,并降低它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面对东亚崛起的中国带来的地缘政治挑战,以及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华盛顿已将结束欧洲的“搭便车”行为视为首要战略要务。如今,阻碍欧洲保障自身安全——进而阻碍美国大幅撤军——的,正是德国缺乏核力量。冷战期间,美国领导人一直希望从欧洲撤军,但他们认定,除非德国拥有核威慑力量,否则欧洲大陆将无法保障自身安全。正如历史学家马克·特拉赫滕贝格所指出的,美国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即英国和法国的核力量“无法提供必要的保证”,确保欧洲能够威慑苏联及其庞大的核武库。如今,同样的障碍依然存在。鼓励德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最终将打造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欧洲,从而使美国得以撤出欧洲。
德国领导人和民众都意识到,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使德国极易受制于华盛顿的反复无常。弗里德里希·默茨总理在2025年2月当选后不久便宣布,德国是时候“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了,此后他一直积极倡导大规模重整军备。然而,德国常规军事能力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柏林方面对于如何实现默茨和其他欧洲领导人在6月北约峰会上达成的占GDP 5%的雄心勃勃的国防开支目标,仍然缺乏清晰的愿景。德国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战争物资的承诺,以及民众不愿服兵役,都阻碍了常规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发展一支独立的核力量,既能保障德国免受美国突然撤出欧洲的风险,又能为履行5%的国防开支承诺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日本的核扩散将极大地有助于美国实现其在东亚的主要目标,即通过强大的地方联盟遏制中国。从华盛顿的角度来看,北京构成的主要威胁在于,它可能获得地区主导地位,并发展出足以严重威胁美国及其利益的军事潜力,例如,通过扰乱半导体供应链或在东亚乃至更远地区建立前沿基地。中国这种地区霸权将对美国构成重大挑战。
日本作为群岛国家,与对手隔海相望,这本身就具有防御优势。如果再加上独立的核能力,这一优势将有效地保障日本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安全,并确保其不会落入中国控制之下。除了增强自身防御能力之外,拥有核武器的日本还能为东亚提供比美国更可靠、更直接的延伸威慑。中国或许会质疑华盛顿是否愿意为了东亚局势的发展而冒核战争的风险,但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相近,且其自身与地区稳定息息相关,这使得日本的承诺更具可信度。
拥有更多核武器或许确实更好。
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日本将在危机升级的情境中增加一层保障,使其能够在不直接将美国卷入的情况下,有效应对中国的侵略。当中国考虑攻击日本时,即使没有美国的额外支持,中国也将被迫考虑日本报复的巨大代价。拥有核武器还能使日本,或许更广泛地说,使整个东亚地区,有能力应对华盛顿安全承诺的突然转变。川普政府最新的《国防战略》将美国本土和西半球的安全置于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之上,这预示着美国战略方向可能发生重大转变。
在北美,加拿大的核扩散将增强美国的国土安全。鉴于加拿大和美国军队在北约框架内的一体化以及双边防空系统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合作,两国几乎可以在任何可以想象的半球防御场景中并肩作战。尽管加拿大目前并未面临来自俄罗斯或中国的领土完整威胁,但过去十年间,加拿大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已显著恶化。加拿大拥有核威慑力量可以降低美国被迫保卫其大陆邻国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释放美国的军事能力,并消除潜在的地缘政治侵略途径。在两国关系紧张之际,美国对加拿大核威慑力量的支持也将为华盛顿履行其对大陆防御的承诺提供至关重要的保证。
反过来,对加拿大而言,拥有核武器向美国表明,加拿大也承担着共同保卫大陆的责任,并且渥太华能够在没有美国支持的情况下威慑潜在的侵略者。正如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三月份所言,加拿大与美国的“旧关系”已经“结束了”。发展核武器将使渥太华能够通过重塑北约与北美大陆的伙伴关系,帮助加拿大独立自主地应对新世界。此外,对于加拿大而言,实现北约5%的军费开支目标所面临的挑战或许比德国更为严峻。适度的核威慑力量既能应对这一挑战,又能为加拿大的武库增添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
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各自拥有独立成功研发核武器的科学和工业能力。例如,加拿大作为裂变材料的主要供应国,为三国共同努力实现这些新的核能力奠定了基础。这三个盟国需要——也是美国能够且应该提供的——是公众支持和外交掩护,以推动它们向核武器国家过渡,以及技术和理论指导,以确保健全的指挥控制保障措施。
核问题
传统上,核扩散被视为对国际秩序稳定的威胁。随着各国获得核能力,区域和全球力量平衡发生转变,现有的安全安排也因此受到质疑。人们认为,拥有核威慑的国家可以肆意妄为,因为它不再受制于任何约束。这种传统观点是错误的——或者至少过于简单化——因为它假定所有核扩散国家都会采取相同的行为。当致力于捍卫国际规则和规范的国家获得核能力时,核扩散实际上会增强全球秩序的稳定性和力量。
加拿大、德国和日本是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这三个国家都将良好的国际公民意识作为其外交政策乃至国家认同的基石。在这些国家进行选择性核扩散将重新平衡军事能力,并建立一个致力于阻止潜在修正主义的核大国联盟。这样的联盟将有助于防止1945年后秩序的规则、规范和制度(包括反对征服的规范)进一步遭到侵蚀。除了提供物质层面的稳定性之外,选择性核扩散还将加强对国际秩序至关重要的规范性稳定性来源。
因此,选择性核扩散应被视为对重振国际秩序的一种投资。实际上,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将有助于填补导致俄罗斯认为修正主义更有利的漏洞,而这些漏洞也可能导致中国做出类似的考量。
不必担心
许多反对核扩散人士提出的典型担忧并不适用于美国盟友的选择性扩散。例如,没有理由担心加拿大、德国或日本的核武器最终会落入流氓国家或恐怖组织手中;这三个国家都是负责任、国家能力强、国内稳定的典范。也无需担心这些国家的理性。如果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能够谨慎对待其核武库,那么渥太华、柏林和东京的领导人也理应如此。
另一种担忧是,如果少数国家追求核能力,其他许多国家也会效仿。这种论点缺乏说服力。连锁扩散通常是既有竞争的结果,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地理位置相邻的影响,巴基斯坦为应对印度的核扩散而寻求研制核弹就是一个例证。加拿大核扩散不太可能促使墨西哥等国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最有动机阻止德国核扩散的欧洲国家——英国和法国——已经拥有自己的核力量。其他潜在的核扩散国,例如波兰,或许可以通过多边或双边核共享协议来放弃独立的核武器计划。在东亚,日本获得核武器可能会促使韩国采取行动,实现其长期以来的核野心,但首尔融入美国安全体系大大降低了其这样做的动机。日本的地理优势以及它不像韩国那样深陷于与拥有核武器的朝鲜的冻结冲突之中,使其成为比韩国更具吸引力的选择性核扩散目标。当然,如果首尔决定继续推进核武计划,它也将成为一个安全可靠的核武器保管者。尽管台湾理论上可能想要效仿,但由于其与中国之间岌岌可危的地缘政治地位,它没有切实可行的途径来实现这一愿望。
核武器事故的可能性仍然是一个合理的担忧。虽然核武器扩散在技术上确实会增加意外核战争的可能性,但这种风险仍然很小,很可能被其对国际稳定与安全的切实益处所抵消。即使在冷战高峰时期,在充满巨大战略和意识形态对抗的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成功避免了核战争。选择性核扩散的优势之一在于,加拿大、德国和日本是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额外风险的最有力国家之一。这些国家都拥有高度专业化的军队、对军队强有力的文官控制,以及在和平解决冲突方面经验丰富的外交部。
其他反对意见经不起推敲。例如,一些美国专家反对在美国盟友中扩散核武器,理由是这将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德国和日本。这种说法混淆了战略手段和目标。华盛顿在欧洲和东亚的根本目标是防止任何一个国家主导这两个地区。尽管美国对盟友的影响力为阻止地区霸权的崛起提供了一条间接且不确定的途径,但德国和日本拥有核武器几乎可以确保这一结果。换言之,选择性扩散会牺牲美国的部分影响力,但这仅仅是换取其最初旨在实现的目标。
最容易理解的障碍——也可能是最难克服的障碍——是公众对扩散的反对。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经历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日本人的集体记忆中。1945年后的和平主义以及对核能普遍的怀疑态度,使得许多德国人倾向于反对拥有独立的核威慑力量。而加拿大长期以来甚至拒绝在其领土上部署核武器,更不用说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了。毫无疑问,克服这种担忧将十分困难,各国必须说服持怀疑态度的民众,拥有核武器不仅能保障他们的安全,还能促进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整体健康发展。
谨慎行事
实施选择性扩散并非易事,也并非毫无风险。一个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是,加拿大、德国和日本都需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它们在该条约中承诺不发展核武器。承诺按照国际法规定的正当程序退出该条约,将表明它们有意维护国际秩序、加强国际安全,而不是削弱这两者。应尽可能事先与主要盟友谨慎地讨论退出NPT事宜,以尽量减少恐慌。虽然期望所有其他国家都接受这样的退出并不现实,但以负责任和透明的方式推进核扩散将表明各国的良好意愿。在此,美国的外交掩护尤为重要,它可以与法国和英国协调,确保这些新核国家不会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强制措施的目标。
为了尽可能消除持怀疑态度的国家的疑虑,这三个核扩散国应考虑采取“不首先使用”政策,至少在它们仍处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时如此。尽管北约在冷战期间不愿承诺采取此类政策,但加拿大、德国和日本面临的安全挑战相对较小(至少目前如此),因此可以考虑采取这一步骤,以表明它们维护现状的决心。
选择性核扩散需要谨慎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但它确实为乐观提供了理由。关于选择性核扩散的争论依然激烈,但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至关重要。如果这些核扩散国是盟友、稳定的政府和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那么拥有更多核武器或许确实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