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huasan

注册日期:2025-02-21
访问总量:59719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白左的哀叹: 金砖国家错失良机


发表时间:+-

今天(20251118) 两位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研究员——奥利弗·斯图恩克尔(Oliver Stuenkel)和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在《外交事务》杂志发文哀叹,因川普的敌意而团结的金砖国家,却因分歧过大而无法把握时机:

今年,金砖国家——这个由十个国家组成的集团,最初的五个成员国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因一个催化剂而重获新生:美国。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重返白宫,金砖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像是对抗日益动荡和分裂的全球秩序的必要保障。川普的许多举措——包括他对盟友和对手发起的混乱的关税攻势、对伊朗的打击、在拉丁美洲开展的法律上存在争议的军事行动,以及退出联合国支持的《巴黎气候协定》——都引发了金砖国家的谴责。川普的政策凸显了金砖国家存在的意义:帮助成员国适应并构建一个不那么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在与华盛顿的博弈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并寻找替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主导机构的方案。

然而,尽管金砖国家拥有共同利益,但作为一个整体,它尚未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其成员国——目前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和阿联酋——内部存在分歧,难以真正对华盛顿构成挑战。它们对美国的敌意程度差异显著,且都希望保持战略自主性。因此,该集团难以采取联合行动。为了团结起来并发挥集体力量,金砖国家必须转型为类似于七国集团(G7)的模式——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经济发达国家集团,为了促进其共同目标和价值观,愿意牺牲相当程度的战略自主性。但金砖国家之间的纽带主要建立在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集体抵制之上,因此它们难以凝聚成一股有效的地缘政治力量。

 

人多力量大

尽管以往的美国总统大多对金砖国家不予理睬,但川普采取了更为对抗的立场。他称金砖国家为“反美集团”,并多次威胁称,如果金砖国家放弃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美国将对其征收100%的关税。目前,川普政府并未针对整个金砖国家,而是针对个别成员国挑起争端。一些金砖国家,例如中国和俄罗斯,比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其他国家更能抵御美国的压力。但所有成员国现在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团结的力量远胜于各自为战:美国越是咄咄逼人,金砖国家对成员国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

多年来,北京一直警告金砖国家其他成员国,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不稳定,易受华盛顿及其盟友政治情绪波动的影响。中国领导层将川普的回归以及美国作为发展伙伴的不可靠性视为证据,证明北京推动建立新开发银行等平行机构并非操之过急,而是具有先见之明。川普“解放日”关税政策的后果,包括美国债券市场的波动和美元汇率的波动,促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对冲美元风险。对于中国及其金砖国家伙伴而言,这些事态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利用不受美国控制的金融服务,开发工具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并促进以其他货币进行的贸易。

莫斯科也看到了川普政府制造的混乱局面中蕴藏的利益。在拜登执政期间,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以回应克里姆林宫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川普重返白宫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提供了一个改善甚至实现与华盛顿关系正常化的契机。川普大幅削减了对乌克兰的财政支持,但他仍然不时对莫斯科发出威胁,并对俄罗斯最大的两个石油生产国实施了制裁。正因如此,俄罗斯意识到需要加强与金砖国家伙伴的合作,并利用金砖国家集团作为支持网络,以抵御西方制裁的压力,并削弱美国在全球金融和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

川普的政策凸显了金砖国家存在的意义。

川普对巴西、印度和南非的打压同样也引发了一些力量,理论上应该会拉近金砖国家之间的距离。今年早些时候,川普对巴西进口商品加征50%的关税,理由是针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调查是出于政治动机。当巴西最高法院裁定博索纳罗企图发动政变罪名成立后,川普进一步升级了行动,制裁了一名与此案相关的巴西最高法院法官,并取消了多名巴西司法和政府官员的签证。这些措施反而促使巴西深化与金砖国家其他成员国的关系。正如卢拉的一位顾问最近指出的那样,川普的攻击“正在加强我们与金砖国家的关系,因为我们希望建立多元化的关系,而不是依赖任何一个国家。” 甚至在博索纳罗被定罪之前,卢拉就一直在努力讨好金砖国家盟友,并对中国、俄罗斯以及今年6月加入金砖国家的越南进行了正式访问。但川普的好战态度势必会加速这一趋势。

南非与美国的外交摩擦也产生了类似的意料之中的结果。川普5月与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会晤后,两国关系跌至新低。在这次紧张的会晤中,川普向拉马福萨抛出关于针对阿非利卡人农民的“白人种族灭绝”的虚假且煽动性言论,令拉马福萨措手不及。这场会晤被南非媒体广泛报道和分析。川普的言论迎合了边缘阴谋论,并迎合了其国内部分支持者的口味,但却令南非各界人士感到震惊和愤怒。此前,川普政府已驱逐了南非大使,威胁要实施严厉的贸易制裁,并取消了援助项目。对于南非领导层而言,这次灾难性的白宫会晤进一步证明,美国已不再是值得信赖的伙伴。面对华盛顿一个格外敌对的政府,比勒陀利亚有充分的理由寻求加强金砖国家内部合作——这并非出于与成员国的意识形态认同,而是出于保护自身免受反复无常且带有惩罚性的美国威胁的战略需要。

即使在印度这个过去二十年里与华盛顿密切合作的国家,决策者们也敏锐地意识到,面对川普的不可预测性,他们必须采取对冲策略。今年,华盛顿驱逐了数千名印度公民,搁置了双边贸易协定的谈判,并对印度产品加征了50%的关税。印度决策者现在坚定地奉行“多方结盟”战略,金砖国家不仅是所谓“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平台,也是在美国承诺不再可信时的一种地缘政治保险。

其他金砖国家首都也弥漫着类似的担忧,各国领导人担心与美国的紧密伙伴关系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不出所料,希望加入金砖国家(无论是正式成员还是伙伴国)的国家数量持续增长。这些国家包括孟加拉国、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塞内加尔、泰国、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和越南。当然,这种寻求伙伴关系多元化的愿望并非仅仅是川普一人所致。例如,早在川普连任之前,土耳其就表达了加入金砖国家的意愿。但川普的第二个任期确实将多方结盟从遥远的愿望提升到了紧迫的战略层面

 

勉强维持

然而,金砖国家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来把握这一机遇。随着金砖国家规模的扩大,其内部矛盾也日益加剧。这并不完全出乎意料。巴西和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反对金砖国家扩容,因为它们担心自身影响力下降,也担忧金砖国家的凝聚力,但在2023年迫于中国的压力最终同意。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和阿联酋均在过去三年内加入金砖国家。

今年4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上,成员国首次未能发表联合公报。这一僵局凸显了金砖国家内部在去美元化的速度和方向、对美国的敌对程度以及北京在金砖国家中担任领导角色的愿望等问题上日益加剧的分歧。此次分歧的根源在于一个对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而言具有长期象征意义的议题: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埃及和埃塞俄比亚都反对承认南非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措辞,这凸显了金砖国家近期扩张带来的复杂性。今年7月,史无前例地出现了多位国家元首未能亲自出席金砖国家峰会的情况,十个成员国中只有一半派出了代表团,其余成员国则远程参会。

美国6月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本可能促成金砖国家的团结。多个成员国政府对此次袭击感到震惊,认为美国采取了单边行动,其行为危险且无视国际准则。对中国和俄罗斯而言,此次袭击印证了它们长期以来对美国军国主义的批评;对巴西和南非这两个历来奉行不干涉主义和和平解决冲突原则的国家来说,此次袭击被视为破坏全球稳定的鲁莽之举。对印度而言,此次袭击不仅违反了国际法,而且是对一个重要能源供应国的攻击。然而,最终,金砖国家在爆炸发生几天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却异常含糊,甚至没有提及以色列或美国,这暴露出该集团无法发出统一的声音。

随着金砖国家规模的扩大,其内部矛盾也日益加剧。

摩擦也体现在其他方面。中国对钢铁、纺织品和汽车等产品的大量补贴出口,对巴西和南非等国的本土产业构成了威胁。由此产生的紧张局势使金砖国家内部的经济协调更加复杂,因为各国政府面临着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对抗中国商品的国内压力。尽管中国渴望利用金砖国家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并推广其治理模式,但其他成员国仍然对将自身利益置于北京的野心之下保持警惕。近期由卢拉召集的旨在制定应对美国关税共同战略的金砖国家领导人视频峰会鲜有实质性成果。

尽管川普重返政坛使情况变得更加紧迫,但金砖国家仍然受到长期以来限制其效力的结构性缺陷的掣肘:国家利益分歧、经济优先事项冲突以及对彼此地缘政治野心的深深不信任。扩张只会加剧这些挑战,使这个本已臃肿的组织更加复杂,参与者和矛盾也随之增加。北京或许将川普的好战态度视为美国不可靠的铁证,但其他成员国不愿与中国走得太近,也不愿将自身国家议程屈从于单一领导人。金砖国家集团的凝聚力仍遥遥无期。

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集团很可能继续勉强维持——吸引新成员、发表宏大宣言、偶尔协调立场,但远未达到成为新型全球治理模式的基础。川普提醒了金砖国家成员国该集团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了它为何无法胜任这一角色。


浏览(96)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