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注册日期:2020-06-20
访问总量:628306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政治?还是信仰?政教关系初探之三(含音频)


发表时间:+-
政治?还是信仰?政教关系初探之三(含音频)
——不管教会处在何种处境,不要忽略神会随时主动介入;神的主权介入常为事件带来不同的结果


■陈约翰

 

政治?还是信仰?

——中国当代政教关系初探

之三

 

文/陈约翰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本文前两篇:

政治?还是信仰?(1)

政治?还是信仰?(2)

 

音频为暖暖姊妹朗读:


 

 

我们再来看B处境下,旧约中的政教关系。B1处境是大家都羡慕的处境,但与本文关联不大,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B2处境。在B2处境中,我们经常看到先知们对背弃神律法之君王和百姓的指责。比如,以赛亚书开篇的1-3章,耶利米书开篇的2-6章,列王纪中,以利亚对亚哈王的指责和预言,等等。这些先知们奉神的命,去对背道的以色列人宣讲审判与拯救的信息,去指责背道君王的不当行为。

 

这些旧约先知对君王的指控,常会被一些当代的中国基督徒援引到今天中国的处境中,他们认为,这说明圣经一直在教导教会可以批评和指责政府。但这样的观点,显然没有考虑处境。彼时的南国犹大或北国以色列,它们至少在理论上,都应该是敬拜耶和华这位独一真神的,而且都应当按照神的律法而行。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先知们的指责才会显得顺理成章。这是神子民内部,不同职分(先知、祭司和君王)之间的相互监督与指责。

 

下面我们来看一处经文:

 

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你起来,去见住撒玛利亚的以色列王亚哈。他下去要得拿伯的葡萄园,现今正在那园里。你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又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

 

亚哈对以利亚说:“我仇敌啊,你找到我吗?”他回答说:“我找到你了,因为你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你,将你除尽,凡属你的男丁,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从以色列中剪除;我必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家,又像亚希雅的儿子巴沙的家,因为你惹我发怒,又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论到耶洗别,耶和华也说:‘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别的肉。凡属亚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鸟吃。’”

 

 

这段经文,非常清晰地指出,在B2处境中,先知(教会)与恶王(政府)是如何互动的。先知以利亚(教会)是奉主的旨意去指责亚哈王(政府)和发预言。而后文中,恶王亚哈的态度竟然是悔改,而神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推迟了对亚哈家族的审判。

 

亚哈听见这话,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卧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亚哈在我面前这样自卑,你看见了吗?因他在我面前自卑,他还在世的时候,我不降这祸,到他儿子的时候,我必降这祸与他的家。” (王上21:27-29)

 

 

那么,在逼迫面前,先知是不是一味地退让呢?有时是:

 

耶洗别就差遣人去见以利亚,告诉他说:“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的降罚与我。”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到了犹大的别是巴,将仆人留在那里。自己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罗腾小树名松类下同〕;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 (王上19:2-4)

 

但是,有时也不是:

 

于是王差遣五十夫长,带领五十人去见以利亚,他就上到以利亚那里,以利亚正坐在山顶上。五十夫长对他说:“神人哪,王吩咐你下来!”以利亚回答说:“我若是神人,愿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你和你那五十人。”于是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五十夫长和他那五十人。

 

王第二次差遣一个五十夫长,带领五十人去见以利亚。五十夫长对以利亚说:“神人哪,王吩咐你快快下来!”以利亚回答说:“我若是神人,愿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你和你那五十人。”于是神的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五十夫长和他那五十人。(王下1:9-12)

 

 

而另一处经文,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列王纪上所记载的亚哈家宰俄巴底对恶王亚哈宗教政策的态度:

 

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我(家宰俄巴底)将耶和华的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岂没有人将这事告诉我主吗?(王上18:13)

 

在恶王亚哈对纯正信仰的逼迫面前,拥有权柄的家宰,利用自己的权柄保护了教会。

 

不过,在B2处境中,在神的指示下,先知有时也会参与王权的更迭。

 

先知以利沙叫了一个先知门徒来,吩咐他说:“你束上腰,手拿这瓶膏油,往基列的拉末去。到了那里,要寻找宁示的孙子,约沙法的儿子耶户。使他从同僚中起来,带他进严密的屋子,将瓶里的膏油倒在他头上,说:‘耶和华如此说:我膏你作以色列王。’说完了,就开门逃跑,不要迟延。” (王下9:1-3)

 

 

有时,为了神的荣耀和神子民的福祉,先知也成为王的帮助者:

 

敌人下到以利沙那里,以利沙祷告耶和华说:“求你使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华就照以利沙的话,使他们的眼目昏迷。以利沙对他们说:“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们跟我去,我必领你们到所寻找的人那里。”于是,领他们到了撒玛利亚。他们进了撒玛利亚,以利沙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开这些人的眼目,使他们能看见。”耶和华开他们的眼目,他们就看见了。不料,是在撒玛利亚的城中。以色列王见了他们,就问以利沙说:“我父啊,我可以击杀他们吗?”回答说:“不可击杀他们。就是你用刀用弓掳来的,岂可击杀他们呢〔或作也不可击杀何况这些人呢〕?当在他们面前设摆饮食,使他们吃喝,回到他们的主人那里。”王就为他们预备了许多食物。他们吃喝完了,打发他们回到他们主人那里。从此,亚兰军不再犯以色列境了。(王下6:18-23)

 

由此,我们看到,在B处境下,旧约教会与政权的互动关系有其复杂性。而且,正如我们在以后的教会历史中将要看到的,这种B处境下政教关系的复杂性,会随着历史处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加深。

 

不过,我们依然试图总结,B2处境下,旧约教会处理政教关系的方式为:

 

1.教会可以批评和指出政权的错误。在神的启示下,教会有时甚至可以参与政权的更迭(但要注意,不是取而代之)。

 

2.在逼迫面前,教会有时会逃避。

 

3.而有政府权柄的信徒有时可以采取有限的措施对抗恶王(比如:保护教会)。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了教会在A、B两种处境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异。

 

B处境中的政教关系,更像是一个教会内不同职分间的制衡。虽然有恶王,他们也极力逼迫信仰纯正的神的子民,但是他们依然是与神立约的子民,有割礼为记号,依然有遵守圣约的基本责任,神也是按照圣约来击打、管教和拯救他们。彼时君王对先知的逼迫,虽然也是刀剑权对钥匙权1的逼迫,但是,这些先知是奉耶和华的名说话的,目的也是希望以色列这个与神立约的民族可以遵行神的律法,得着神的赐福。

 

而A处境中的政教关系显然与之不同,因为此时的政权本身不是神的选民,它们与神没有立约关系,自身也非约中之民。我们需要注意,A、B两种处境中这种约民与非约民的区别其实至关重要,可以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清神的真实心意。

 

而事实上,即或是在旧约的B2处境中,先知或祭司自身也从来没有被神指示去替代君王,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也就是说,我们在A处境下得到的处理政教关系的结论,在B处境下,依然基本适用。

 

当然,我们可能马上会得到一个反对意见,就是会有人提说犹大南国大祭司耶何耶大杀死亚他利雅这个事件(王下11章)。这似乎是圣经中唯一得神赞同的,反叛王权、导致流血的革命。但是,我们认为,这段经文依然不能用来支持反对王权的革命;因为,首先,这是由神认可的革命,而且,我们一定要牢记,彼时的南国犹大是一个神权政治的国家,有其特殊性;还有,在这案例中,祭司也没有取代君王,而只是成为了君王的保护者;最后,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不能引为普遍的原则。2

 

在所有的这些“处境”中,不要忽略神会随时主动介入的处境。神的主权介入,常为事件带来不同的结果。(待续)

 

注释:

1. 根据《威斯敏斯德信条》23.1和23.3的定义,政府所拥有的权柄为刀剑权,教会所拥有的权柄为钥匙权。

2. 贾诗勒,《基督教伦理学》,李永明译(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6),286。

 

陈约翰 中国大陆传道人。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浏览(78)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