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注册日期:2020-06-20
访问总量:626978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糖果、面具与黑暗祭坛:万圣节背后的真相与基督徒的抉择(含音频)


发表时间:+-
糖果、面具与黑暗祭坛:万圣节背后的真相与基督徒的抉择(含音频)
——世界扮鬼,但我们蒙召作光;世界庆死亡,但我们宣告永生


■苏湖港

 

糖果、面具与黑暗祭坛:

万圣节背后的真相

基督徒的抉择

 

文/苏湖港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慕溪弟兄朗读:


 

一、从“诸圣节”到“黑暗狂欢”:

万圣节的起源与属灵真相

 

我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马来西并没有所谓的“万圣节热潮”。然而进入二十世纪,随着全球化与流行文化的侵入,万圣节仿佛一夜之间成为校园与商业的年度盛事:商场里布满南瓜灯,学校举办化妆舞会,甚至一些家庭也在客厅摆放骷髅与蜡烛,庆祝这个看似“欢乐”的节日。

 

然而,若我们探究历史,会发现这场狂欢并非单纯的文化游戏。万圣节起源于凯尔特人的“萨温节”(Samhain),它被视为夏季与冬季的交界、生命与死亡的门槛。古人相信在10月31日的夜晚,阴阳界限最为薄弱,鬼魂与灵界能穿梭人间。后来,天主教将此日改为“诸圣节前夕”(All Hallows’ Eve),试图以圣洁的纪念取代异教的恐惧。

 

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中,撒但教与神秘主义组织却不断借用这一天的属灵氛围,塑造属于他们的“暗黑圣日”。斯维格拉尔是前撒但教主教1,后来悔改归信基督,他的亲身见证便是惊人的警钟:

 

他说,万圣节是撒但教一年中最高级别的祭典。其原因有三:

 

1. 血祭的高潮 —— 撒但教徒相信在这一天通过血祭向黑暗权势献礼,能换取权能。

 

2. 属灵交通的通道 —— 万圣节的夜晚被视为“灵界之门大开”,咒语、召灵术最为有效。

 

3. 儿童的掠夺 —— 斯维格拉尔痛斥,孩子在这一天被看作“无辜的祭品”与“未来的承载者”。连“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也被他们解读为孩童与黑暗势力的潜在契约。

 

他警告说:“基督徒若让孩子在这天装扮鬼怪、随意参与游戏,就等于在属灵上默许他们走向黑暗的祭坛。” 我们基督徒是随波逐流,还是在这场盛宴里作光作盐?

 

 

二、圣经经文与圣经故事

对现代万圣节的借鉴

 

圣经从未对黑暗妥协。它毫不含糊地揭示,凡与巫术、交鬼、通灵相关的事,都是耶和华所憎恶的。正如申命记18章10至12节所警戒的:“你们中间不可有人使儿女经火,不可占卜、观兆、用法术、行邪术……行这些事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这是神在旷野之中向祂子民所立的清晰界线:属祂的人,不可与黑暗立约。

 

以色列王扫罗的故事正是一面血的镜子。当他因惧怕非利士军而求问隐多珥的女巫(撒母耳记上28章),那一夜,他本想从死者那里得安慰,却在阴影中听见了自己的死亡宣告。那是人类试图借助黑暗力量来弥补信心缺口的悲剧——一旦人选择向黑暗求答案,就已失去了聆听上帝声音的能力。

 

与此相对,新约的福音却以耀眼的光回应这片黑暗。耶稣宣告:“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祂不但揭露黑暗的虚假,更以十字架的牺牲,将人从罪与死的权势中拯救出来。若旧约揭示的是人离弃神后陷入的黑暗,那么新约所展现的,就是那道能胜过死亡、驱散恐惧的真光。

 

 

因此,当今日世界以“万圣节”的名义去庆祝死亡、调笑恐惧、崇拜鬼魅之时,基督徒必须清醒。我们不是“恐怖的合奏者”,而是“光明的见证人”。我们被呼召,不是去随波逐流地扮演鬼怪,而是要如保罗所劝:“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以弗所书5:11)黑暗永远不会因为被包装成节日而变得无害。对信徒而言,真正的勇敢不是在恐怖中欢笑,而是在黑暗中点亮光明。

 

三、基督徒家庭

如何以圣经原则回应万圣节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亲眼见证了万圣节从陌生到盛行的全过程。它从校园走进家庭,从商场蔓延至社交媒体。每到十月底,南瓜灯点亮,鬼面具横行,孩子在欢笑,父母在犹豫——要不要参加?要不要让孩子“融入文化”? 这种摇摆,其实反映出我们对信仰立场的模糊。若大人自己都不清楚光与暗的界线,孩子又如何在混乱中找到方向?

 

在教育层面,父母的首要责任是教导孩子“辨别”。圣经说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以弗所书5:10),因此,父母当教导孩子了解万圣节的起源与属灵危险——告诉他们: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游戏,而是一种文化的塑形力量,正在试图让死亡与恐惧成为“娱乐”。唯有让孩子从真理出发,他们才能学会以光明的心智面对黑暗。

 

在参与层面,基督徒当然不要参与任何的鬼怪装扮、恐怖文化,同时,我们可以以“创造性的圣洁”回应时代。例如有很多教会都会在那一天举办儿童聚会,让孩子们到教会来举办“光明之夜(Light Party)”或类似的活动,让孩子穿上天使或圣经人物的服饰,以游戏、诗歌和糖果见证基督的喜乐。

 

在社会层面,面对学校与职场的万圣节活动,信徒要以智慧与温柔兼具的心态回应。正如主耶稣差遣门徒时所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要灵巧像蛇,驯良如鸽。”(马太福音10:16)我们的回应当出于爱心——爱那仍在黑暗中的灵魂,我们要温柔但又明确地告诉他们我们不出席这类活动的原因。

 

在个人层面,每位基督徒都该自省:我是否在节日的喧闹中,失去了对圣洁的敬畏?是否以“文化娱乐”为借口,容忍黑暗进入心门?保罗提醒我们:“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哥林多前书10:31)真正属神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参与,而是有界限、有敬畏的选择。信仰的成熟,不在于拒绝什么,而在于我们为何而活。

 

 

四、结语:

狂欢背后的属灵抉择

 

从异教的祭祀火光,到撒但教的黑暗仪式,再到现代社会的商业狂欢,万圣节看似只是游戏,却折射出人心最深处的恐惧与迷失。它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而是一面照出人类灵魂的镜子——映出人对死亡的好奇、对灵界的轻忽、对消费的沉溺。

 

作为八十后一代,我亲眼见证这个节日如何从冷门到盛行,从街头的仿装到校园的庆典。然而在这光怪陆离的面具背后,我们必须诚实地问自己:我们要把下一代交在糖果与面具的手里,还是交在基督的光明中?

 

圣经早已指出真理的界线:“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畏惧他们,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命记31:6)黑暗虽喧嚣,却终要被光明吞灭。基督的光不只是驱散恐惧,更揭露每一个心中对妥协的试探。

 

因此,基督徒的回应,应该是在真理中保持清醒、在爱中活出分别。让孩子明白:世界可以扮鬼,但我们蒙召作光;世界可以庆死亡,但我们宣告永生。

 

愿我们在这喧嚣的节日中,成为照亮黑夜的见证人——正如保罗所言:“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立比书2:15-16)

 

 

这,才是基督徒对万圣节最有力的回应。

 

注释:

1 参YouTube:https://youtu.be/EcWB-sq_1do?si=W0vS2V5gem9nHECd;以及https://jesuspeoplepodcast.podbean.com/e/the-jesus-people-podcast-riaan-ex-satanist-on-halloween-yoga-spiritual-warfare-episode-38/?utm_source=chatgpt.com

 

苏湖港  现居马来西亚,参与教会事奉。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上午10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5点至9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浏览(20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