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注册日期:2020-06-20
访问总量:626978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教会灯塔的再认识(含音频)


发表时间:+-
教会灯塔的再认识(含音频)
——作为照亮世界的光,教会不应远离世界,而是要在世界中活出天国的价值


■李世超

 

教会灯塔的再认识

 

文/李世超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暖暖姊妹朗读:


 

每次重大社会议题或突发事件,都是上帝让我们看见真相的镜子。从当今世界的性别混乱,到美国总统大选的政治撕裂,再到查理·柯克弟兄在校园对话中遭公开枪杀,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在充满混乱与挑战的时代,教会是否仍愿意成为那照亮黑暗的灯塔,毫不妥协地持守并宣扬真理?

 

教会不是教堂,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耶稣基督的教会是灯塔。在世上高举耶稣基督,教会照亮世界。从以下几方面,我们可以再次认识教会灯塔的象征意义:

 

一、属灵意义:

教会是照亮人心的真光

 

灯塔是照亮黑暗、指引方向。同样,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被呼召在属灵黑暗的世界中发光,指引人走向真理、归向上帝。

 

教会本是真理与爱的见证者,让人因教会的存在而看见上帝的荣耀,在黑暗中找到通向真光的方向。

 

正如耶稣所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太5:14)

 

 

二、道德与社会意义:

教会是时代良心的守望者

 

真理是绝对的,不随时代变迁而改变。在道德混乱、价值相对的时代,教会如灯塔,提醒人什么是公义、怜悯与信实。她的存在使社会不至完全迷失方向,也为受苦和被压迫的人带来盼望。

 

教会不仅是避风港,更是黑暗中屹立不动的灯塔,引导迷失的灵魂归向光明。教会发光,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迷航的世界。真正的教会不是远离世界,而是立于世界中,为世人照亮通向救恩的道路。

 

既然是世上的灯塔,教会就不可能回避政治性的公共议题,必然在教会内外都勇敢地宣扬并见证基督真理。

 

三、教会与公共使命意义:

教会在世上作光作盐

 

1. 教会不讲党派政治,但必须讲公义

 

基督徒常听到一句话:“教会不要讲政治。”这句话背后固然有善意,希望教会专注于耶稣基督,不被世俗权力污染。但教会若因此不谈公义、不敢面对社会的罪与不义,就会失去盐的味、光的亮。

 

 

“作光、作盐”不仅指个人生命,也体现教会的公共使命。盐防止败坏,光驱散黑暗。在社会议题、思想争论和公共价值中,以圣经真理为标准发出见证,是教会的责任。

 

若信仰仅停留在私人领域,没有教会灯塔,社会将陷入更深的败坏与黑暗。若教会只谈爱心与安慰,而回避真理与公义,灯塔之光终将熄灭。

 

2. 政治属于权力的领域

 

党派政治关注的是“谁掌权”、“如何分配利益”和“如何治理国家”。信徒可依据圣经真理,对党派政策及理念作出自己的判断与选择,但教会应避免卷入党派之争,以免被政治所左右,偏离使命。

 

3. 福音不是党派口号

 

党派口号或能激起热情,却无法拯救灵魂;唯有十字架的福音,超越左与右,超越民族与国家,指向永恒真理。

 

若基督信仰被党派化,便失去普世性与纯洁性。党派之争也给撒但可乘之机,可能导致弟兄姐妹不和,甚至使教会分裂。

 

4. 教会的使命不是统治世界,而是见证真理

 

耶稣拒绝了撒但“把天下万国的荣华赐给你”(太4:8–10)的诱惑,因为祂来不是夺取地上权力,而是建立公义。正如祂所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教会同样不追求世上权力,而是忠心见证上帝的真理,彰显祂的公义与圣洁。

 

5. 公义是神的性情

 

公义不是政治立场,而是神不变的圣洁本质。圣经中关于公义的教导比比皆是。失去公义声音的教会,也就失去作光作盐的功用。当教会沉默,黑暗得以蔓延;当教会发声,公义之光便照亮世界。

 

“唯愿公义如大水滚滚,使公平如江河滔滔。”(摩5:24)

 

 

6. 教会公开宣扬真理

 

当今社会,人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日益多元,真理却愈加模糊,失去了应有的标准。

 

当社会推崇性别混乱、漠视生命、压迫弱者,甚至以“正确”之名刻意压制为正义发声时,教会必须勇敢地发出“这是不义的!”的声音。这不是政治宣言,而是属灵见证。

 

正如经上所说:“要为不能自辩的人开口,为困苦和穷乏的人伸冤。”(箴31:8–9)

 

教会若回避公共议题,看似维系了合一,实则已陷入迟钝、麻木与冷淡——那是信仰从社会现实中集体抽离的开始。沉默,使伦理的界线模糊,价值的混乱蔓延。当“何为男人”“何为女人”都成为争论时,性别的混乱所影响的,不仅是当下,更是下一代。

 

教会不争权,却关心社会:

教会不是国会,却关心国家的良心;

教会不是政府,却呼唤政府行公义;

教会不是党派,却提醒信徒的政治行为应当合乎真理。

 

7. 在世界中作光

 

 

真正的教会,不是远离世界,而是在世界中活出天国价值的教会。教会在社会议题上沉默,就是默认现有的价值体系。沉默从不是中立,而是对黑暗的默认。当真理不被宣讲,虚假的声音就会占据人心;当教会退后,社会就看不见公义的光。

 

基督徒当进入、归属教会,也当关注社会议题,走出舒适圈。教会是灯塔,其使命是在教会内外,以各种方式传播圣经真理,见证基督的爱与公义。

 

“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

 

8. 结论

 

教会不讲党派政治,因为我们不求权力;教会必须讲上帝的公义,因为我们敬畏真理。

 

唯有在世上高举基督,教会方能在黑暗中照亮人心;唯有公开持守真理,教会方能成为那黑暗中的灯塔,引导世人出黑暗入光明。

 

正如保罗所言:“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2:15–16)

 

 

附注

 

政治选举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会不应卷入党派政治,但基督徒理应带着信仰参与公共政治。换句话说:

教会的讲台属于神国;

信徒的投票属于公民权;

两者都应受神的真理引导。

 

李世超 现居美国,参与教会事奉,曾任两届教会执事。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浏览(219)
thumb_up(0)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洛起

    可惜生命季刊就是卷入党派政治。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