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川普如何从悬崖回头,台海迈向和平
著有《明日世界:美国全球霸权的诞生》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治国方略项目高级研究员兼耶鲁大学法学院客座讲师斯蒂芬·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于2025年10月28日在 《外交事务》杂志发文,呼吁川普和习近平从悬崖回头,迈向台湾停火: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周四会晤,届时他们应该采取大胆行动,降低因台湾爆发战争的风险。近年来,这种风险已达到令人担忧的高度。作为最危险的一方,中国已将海峡军事化,发动大规模军事演习,模拟封锁台湾岛,并每日越过中线。在赖清德总统的领导下,台湾以新的、不稳定的方式宣示主权,将其政治体制描绘成与大陆分离并受到大陆威胁的政体。而美国在支持台湾方面也日益片面,不断削弱此前与北京就两岸问题达成的谅解。
如今,不断恶化的紧张局势可能演变成灾难性的战争,这已是可以想象的。为了应对这一危险,华盛顿一直在寻求加强军事威慑。加强台湾的防御能力以及美国的地区态势固然重要,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恢复海峡的稳定。事实上,缺乏外交保证的军事扩张很容易被中国领导层解读为敌对意图的确认。扭转这种态势并大幅减少台湾周边军事活动的最佳途径是华盛顿和北京双方更加尊重彼此的核心立场。
川普和习近平正有机会做到这一点。在会晤中,他们应该启动工作层面的会谈,以制定新的中美联合公报,或者,如果无法达成,则发布两份平行声明。措辞需要仔细协商,但核心协议应该简单明了:华盛顿不会支持台湾独立,也不会排除与大陆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作为回报,北京将避免使用武力,并减少对台湾的军事恐吓。如果做得正确,这些保证将改善台湾维护自治的前景,同时限制其领导层发表破坏现状的政治言论。
紧张局势升级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和信息等各个领域加大了对台湾的压力,导致一些观察人士担心中国可能最早在2027年入侵或封锁台湾。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决心在任何时间点发动冒险的攻击。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中国认定台湾正在独立或永久脱离大陆,它很可能会诉诸武力。阻止中国得出这样的结论符合美国和台湾的切身利益。
不幸的是,华盛顿和台北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放弃了旨在防止冲突的长期承诺。过去五年来,美国削弱了其“一个中国”政策的某些方面。根据该政策,华盛顿承认北京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承认且不挑战北京关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在川普第一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他取消了行政部门与台湾同行接触的限制,并派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访问台北,这是几十年来内阁官员最高级别的访问。这些举措削弱了美国在1972年、1979年和1982年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明确表达的放弃与台湾官方关系的承诺。(拜登政府以宽松的形式恢复了之前的接触准则。)
随后,作为总统,乔·拜登两次表示台湾人民应该决定是否独立。此外,他还四次宣布将使用军事力量保卫台湾免受中国的攻击,这与他的前任们一贯的模糊立场相悖。尽管白宫不断重申美国的政策没有改变,但拜登削弱了美国阻止台湾单方面走向独立的努力。 2022年8月,紧张局势达到顶峰。当时,南希·佩洛西成为25年来首位访问台湾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并与蔡英文总统会面。不出所料,这次访问适得其反。北京加强了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演习,并开始派遣越来越多的飞机和舰艇穿越海峡中线。
华盛顿和北京必须更加尊重彼此的核心立场。
此后,拜登政府试图通过重申华盛顿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并私下向习近平做出口头保证来稳定两岸关系。川普重返白宫后,一直拒绝具体说明美国将如何应对台湾受到的攻击。然而,损害已经造成:北京方面担心,无论是在川普还是继任者执政期间,美国可能会再次损害两岸理解,这是可以理解的。
与此同时,台北方面也无济于事。自去年5月就任台湾总统以来,赖清德一直坚称台湾与大陆分离,并淡化了其前任安抚北京的努力。蔡英文虽然来自支持主权的民进党,但她也重申将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和1992年《两岸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这两项条例都将中国大陆和台湾视为一个整体。相比之下,赖清德避免暗示存在一个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他把中国描绘成一个赤裸裸的威胁,其目标不仅是“吞并台湾”,更是要实现“国际霸权”。去年3月,他将中国列为“境外敌对势力”,并推出了一系列打击中国在台湾渗透的措施,包括恢复军事法庭审理针对现役军人的间谍案件。
赖清德的举动并没有产生比佩洛西访台更好的效果。赖清德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将台北和北京的政治体制描述为“互不隶属”,之后中国军队立即举行了包围台湾的封锁式演习。相反,在赖清德在今年5月和10月的讲话中对中国的敌对言论有所缓和后,中国拒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短期内,台北这些挑战底线的声明显然会加剧中国的胁迫。从长远来看,这些声明增加了北京决定以武力强制统一的可能性。
赖清德或许认为,无论如何,中国都会来攻台,而且他有国内政治动机在两岸事务上保持强硬姿态。尽管他近期在言辞上的让步令人鼓舞,但如果美国强化其缓和紧张局势的意愿,他更有可能保持灵活性。因此,为了降低战争风险,华盛顿不仅必须缓解北京对美国意图的担忧,还必须阻止台北引发进一步升级的局势。
相互保证的稳定
幸运的是,美国可以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同时获得中国的让步。川普政府应该寻求与北京方面交换公开保证,使双方都远离对方的红线。理想情况下,中美两国应该在一份新的联合公报中达成这一目标,以补充最初构成两国外交关系基础的三个声明。联合公报将产生难以轻易收回的承诺,尽管该文件的谈判可能极其艰难,尤其是在涉及紧张双边关系的更广泛方面的情况下。即使川普和习近平最终同时发表各自的声明,这也是一个值得的退路;最重要的是实质性地解决双方的核心关切。
华盛顿应该主动发表几项关键声明。首先,它应该确认美国现在不支持、将来也不会支持台湾独立,并将继续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无论是走向独立还是统一。这里的将来时态是创新之处;与之前的表述不同,这次增加了“不会支持”,从而无限期地延长了美国的承诺,并阻止台北宣布独立,以期华盛顿接受既成事实。展望未来,任何一位美国总统若想支持台湾独立,甚至采取拜登偶尔表达的那种宽容态度,都必须更加坚决地反对美国的明确承诺。北京会欣慰地发现,美国不再含糊其辞,事实上还在强化其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而台北则会得到警告,任何推动台湾独立的努力都只会将美国推开。
与此同时,美国提供面向未来的保证,也无异于做出小让步。与“一个中国”政策的其他要素一样,不支持台湾独立仍将隐含地以中国不诉诸武力为前提。此外,美国无需像《华尔街日报》报道习近平寻求川普那样,彻底反对台湾独立。反对独立远超不支持,而且会排除双方最终友好分道扬镳的可能性,无论这种可能性多么渺茫。相反,美国应该继续对两岸分歧的最终结果不持立场,只坚持和平解决。
为了阻止台湾寻求非独立即永久脱离中国,美国应该提供第二个保证:美国对两岸和平稳定有着持久的利益,并欢迎任何解决两岸分歧的方式,无论是统一还是其他任何结果,只要该解决方案以和平方式、非胁迫方式、以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达成。至关重要的是,美国将首次在正式的高层声明中明确将和平统一列为其可接受的结果之一。
川普政府应寻求与北京方面交换公开保证。
这一转变应能缓解北京方面对美国试图使台湾永久自治的担忧,并鼓励台北采取一切措施,直至宣布独立,实现彻底分离。同样,这一保证也将鼓励台北避免无条件地宣称台湾脱离大陆。美国官员可以通过表达对重启两岸对话的支持(就像拜登政府在2024年1月所做的那样)来强化这一信息,并私下建议赖清德像蔡英文一样,承诺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和台湾1992年法案处理这一问题。
然而,这一新的保证只会改变言辞;美国欢迎任何和平解决方案的基本立场不会改变。因此,川普应该拒绝习近平支持“和平统一”的要求。华盛顿不应只支持一个特定的结果,“统一”一词将隐含地支持北京对台湾的法律和历史主张。以这种方式接受中国的立场将是一个错误,削弱台湾抵抗中国侵略和胁迫的决心。
作为回报,北京应该提供同样重要的措施。在习近平2023年对拜登表示他没有入侵台湾的时间表的基础上,中国应该公开声明,它没有实现两岸统一的最后期限,并将尽一切努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统一。这将是北京首次正式公开声明,表明它没有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日期。
中国没有最后期限的承诺将促进台湾的利益。如果习近平随后下令进攻,他将显得两面派和咄咄逼人,这使得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更有可能团结在台湾身后。为了使其战争合法化,中国会试图将矛头指向台北和华盛顿的挑衅——因此,无期限承诺将激励双方避免采取北京可能将其视为令人信服的开战借口的行动。只要北京真心不想使用武力吞并台湾,这种迂回的承诺也将使中国受益。
在交换保证的同时,中国应该同意减少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中国应该恢复海峡中线作为默契的缓冲地带,结束始于2019年、并在2022年佩洛西访台后加剧的入侵。恢复原状将表明北京寻求缓和两岸紧张局势,并且只有在新的挑衅出现时才会升级局势。中国还应该同意减少在台湾周边举行的军事演习,规模更小,并停止侵入台湾周边24海里的毗连区。美国可以考虑采取对等措施,例如撤回去年部署在菲律宾的“台风”导弹系统。但即使中国做出军事让步而美国没有,这也是一项公平的交易:华盛顿的政治压力比中国的军事恐吓策略更能有效约束台湾。
风险适中,利好巨大
诚然,这种努力可能会适得其反。习近平可能会将美国的保证据为己有,并继续像以前一样强硬地胁迫台湾。但美国可以通过持续鼓励对中国对台湾的威胁保持警惕来降低风险。川普不应将这些保证夸大为和平的新曙光,而应解释中国的言论必须以行动为后盾,他的政府将密切关注这些行动。与此同时,美国应继续改善其在印太地区的态势,并帮助台湾增强军事实力。
台湾也应继续加强其民事和军事防御,同时克制其在两岸事务中对主权的主张。如果中国军队无视台北的克制,继续进行大规模演习和频繁入侵,这将进一步疏远台湾民众,并促使美国加大对台湾的支持。这将是不幸的,但它可能只是让两岸关系恢复到目前的状态,同时澄清北京的意图。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习近平下令发动攻击,台北和华盛顿至少可以暂停违反承诺,以表明北京的好战和不守信用,从而有助于争取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支持。这并非小事:冲突可能取决于该地区乃至更广阔区域其他国家的结盟。
由于美中承诺可能会引起台湾的担忧,华盛顿应该在谈判前和谈判期间与台北磋商,解释其意图,就其应寻求的让步征求意见,并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哪些承诺。让台湾、日本和其他盟友了解美国的意图,也将抵消中国在整个过程中试图对美国作为合作伙伴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企图。
最后一个风险是,正如之前的联合公报中出现的情况一样,国会可能会通过加强对台湾的支持来反击总统。国会的积极行动可能会采取适得其反的形式,例如美国对台湾的国防承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川普应该努力说服国会议员,该协议是有益的,并且他的政府将继续支持台湾。
与中国交换保证或许是美国目前能够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以降低大国战争的可能性。华盛顿无需做出太多让步,就能阻止两岸对抗进一步加剧,并为更好的发展轨迹创造空间。如果外交保证能够成功促使双方保持克制,并且2027年顺利度过,那么西太平洋地区将迎来新的稳定,为这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地区的安全与繁荣奠定基础。现在正是检验这一有价值的提议的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