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注册日期:2020-06-20
访问总量:625298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与神同工: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含音频)


发表时间:+-
与神同工: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含音频)
——不将儿女视为自己的“私产”,学习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魏保罗

 

与神同工(下)

上行之诗系列8

 

文/魏保罗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本文上篇:

与神同工(上)

 

音频为李慕溪弟兄朗读;


 

看哪!“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3v) 原文这里有一个感叹词 (一个介乎于虚词与实词之间的特殊词类)。它一方面回应了上文“若不是耶和华…?”(1v),一方面刻意地强化对神的称赞——唯独祂的作为、祂的恩赐 (张国定,2004,页 261)。不同于建造房屋和守护产业,都要花很大的力气、费很多的精力。与之相反,生儿养女、繁衍子孙却是件相对省力的工作。可以说,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例子了。整个生殖和繁衍的神迹虽然需要我们参与,但几乎构不上一般所谓的工作形式 (毕德生,2000/2009,页 96)。这显明“神的礼物叫人不能自夸,同时又是出于神的作为。”(柯德纳,1995/2011,页 563) 而且,我们建造并看守房屋和城池,但若没有后代子孙继承,使家庭、家国得以延续,那也是枉然。故此,拉比崔普Rabbi Leo Trepp这么写道:“我们的祖宗会说,每个孩子都带来他独特的福气。我们因儿女而欢喜,因我们是一个民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威尔斯比,2004/2007,页 527) 在犹太人的习俗中,这篇诗歌也是小孩出生后在感恩聚会中所吟诵的 (范甘麦伦,2008/2010,页 1606)。并且,在犹太人中间,也甚少听说有年轻夫妇不想要孩子,或选择堕胎的。

 

这产业是神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然而,我们也当承认,教养子女成长并不容易,即使我们尽了全力,也不一定尽善尽美 (曾立华,2015,页 111)。虽然如此,我们“代管”神的产业,仍当竭尽全力。学习放手,立下敬虔的榜样,以神的善道来教导儿女,多给他们独立成长的空间。学会不凡事干预,尊重儿女独立意志与决定,即使他们遇上麻烦,更多时候也只需站在他们身旁,与他们一同祈祷交托,让神介入便可 (曾立华,页 112)。就如犹太拉比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三亲:父亲、母亲与天父”。千万不要做一个“我是为他/她好的父母”,一味效法所谓“赢在起跑线”的价值观,变成“虎爸虎妈”,强迫儿女按照父母的意愿成长,这样很大可能会适得其反。即你们日以继夜、操劳不息、神经衰弱、失眠多病,只为儿女成为良材美玉;儿女却是不知珍惜、不以为然、任意挥霍、肆意浪费,最终沦为庸才朽木。那样就不是勇士手中的利箭,而是射伤自己的毒箭。要知道,“将来愈有出息的孩子,在成为“利箭”之前,愈可能桀傲难驯”(柯德纳,1995/2011,页 563)。

 

“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4v),表明父母的天职就是教育儿女走当走的路,帮助他们从小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但箭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加工的。作为古时重要的武器之一,需要有人到树林中,砍下枝子、削尖弄直,加上箭头、箭羽等一系列的流水线加工,才能作成一枝合格的箭。儿女也仿佛如此,也需要相当的“加工”,才能成为勇士手中的“利箭”(神国度的新生力量)。反之,“父母若不好好教养和保护儿女,长大后品德败坏,就像毒箭反过来射向自己心坎一样,徒使自己蒙羞悲伤。”(曾立华,2015,页 113)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正是如此。

 

我有一位认识的牧者,他有一个特别的育子观,那就是“无论何事,先到主前”。虽然,他本人也盼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儿女可以在未来成为神国里的“龙凤之才”。但是,他也深切明白主权不在他手。所以他常为自己的子女祷告说:“神啊!是龙是虫,全在你的手中。求主给我更大的耐性去爱他们。”如此凭着信心的仰望、交托,多年以后,他的三个孩子都找到了非常不错的工作 (分别是外科医生、教师与演员)。

 

 

并且,“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5v) 描述了一个家庭人丁兴旺的福气,这也是旧约三大福分之一 (另有,家道丰富与平安康乐) (唐佑之,2002,页 303)。实际上也是我们国人所看重的福气“儿孙满堂”。要知道,在旧约时代,一个由儿子陪同前往城门的人,会被视为有力量的人 (即勇士)。因他的儿子会站在他身旁支持他、保护他 (刘凌维、许凌霄编辑,1991,页 235)。这样蒙福的家庭,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 (指有诉讼的事),即面对仇敌的诬告、屈枉公正时,因他有家庭的帮衬,就不至受欺凌且羞愧。因此,这里的“和仇敌说话”也可译作驱逐。即他们能将仇敌从城门口驱逐出去,得着胜诉 (唐佑之,页 303)。再者,若面临仇敌的武力攻打时,家庭中有更多儿子一同争战,胜算也就更大。古代中东城门口是重要的场所,是人流密集、商贸交易、审理案件、及为城池预警的地方。对以色列人而言,城门口更是以律法分辨是非,以智慧裁决争辩,以传统维护信仰的重要场地 (参看申21:19;得4:1-12;摩5:12)。若进一步引申来说,我们的主就如同勇士,祂的箭袋就是教会。一个成熟的基督徒如同主箭袋中的利箭,可以被主大大使用 (江守道,1970/1983,页 118-119)。

 

上图:装满箭的箭袋。一支箭由箭头、箭杆和箭羽组成,通常箭头是金属的,箭杆采用竹、木,箭羽采用鸟翅,辅料包括鱼鳔胶、牛筋、丝、漆。制作一支箭需要一百多道工序,费时费工、造价昂贵,宋朝十支箭折合一石米的价格。因此,古人造一支箭并不容易,使用后都会尽量回收。(图片及文字引自《圣经综合解读》)

 

总之,神是工作与家庭的根基,虽然不一定保证一切完美,但却是最坚实的根基,作出抉择和应付困境的准绳 (曾立华,2015,页 114)。因此,求主帮助我们,不将儿女视为自己的“私产”,学会放手、学会与神同工,知道我们“同有一位主在天上”(弗6:9)。同时,也不过分溺爱或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式教导儿女,而是用自己的信仰去影响儿女——“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帮助儿女成为一枝“利箭”,成为父母的保护和在“城门口”(众人) 面前的荣耀。

 

参考文献

张国定《天道圣经注释——诗篇 (卷四)》。天道书楼;2004。

唐佑之 《诗中之诗 (第三集):信靠诗》(二版)。香港浸信会神学院;2002。

曾立华《神与人同行喜乐之旅——上行之诗品读》。明道社,2015。

尤金·毕德生 《天路客的行囊:诗篇上行之诗导读》(郭秀娟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原著出版年,2000)

柯德纳 《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诗篇 (下)》(刘良淑翻译) (POD版)。校园书房,2011。(原著出版年,1995)

威尔斯比 《生命更新解经系列——尊崇真神:诗篇》(简体字版) (潘心慧、蓝慈理翻译)。福音证主协会,2007。(原著出版年,2004)

范甘麦伦 《麦种圣经注释——诗篇 (下)》(潘秋松、邵丽君翻译)。麦种,2010。(原著出版年,2008)

刘凌维、许凌霄编辑《圣经大纲与讲义·诗篇 (三)》。宏恩,1991。

江守道 《上行之诗——信徒的上行历程》(方克仁翻译)。活泉,1983。(原著出版年,1970)

 

魏保罗 中国大陆传道人。


请点击参加祷告👇:

为教会复兴守望祷告(Zoom)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6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上午10

 

美国中部时间(夏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5点开始,次日清晨9点结束

周五:5点至9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浏览(11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