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还是信仰?——在外邦君王统治之下(含音频)
| 政治?还是信仰?——在外邦君王统治之下(含音频) |
|---|
| ——教会坚决抵制政府对信仰领域的入侵,而采用的方式是不合作和任凭政府处置 |
| ■陈约翰 |
政治?还是信仰? ——中国当代政教关系初探 之二
文/陈约翰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本文上篇:
音频为暖暖姊妹朗读:
对于A2处境,旧约中比较突出的例子,是《但以理书》中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对待尼布甲尼撒所立金像的态度:
但3:8-18,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1
还有,就是但以理面对大流士王禁令的态度:
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流士王万岁!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或作求王下旨要立一条云云〕,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于是大流士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说:“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说:“王啊,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王对但以理说;“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救你。”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使惩办但以理的事毫无更改。(但6:6-18)
在以上这两段经文中,我们从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对待错误敬拜的态度,可以得出一些在A2处境中,神的子民(教会)处理政教关系的基本态度:
1. 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都明确拒绝了王权对于真实敬拜的干涉。 王啊,你当知道我们绝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8)
2.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都继续执行神对祂子民关于敬拜的要求。 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
3.在王权对自己性命的处置面前,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没有维权,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暴力反抗,而是任凭政权的处置。
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但3:20)
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6:16)
4.另外,在这两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对于政府违背神旨意的政策表示了沉默,既没有指责政权的不当行为,也没有为自己的权利进行维护与辩护。在这两处经文中,我们找不到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对尼布甲尼撒制造金像和但以理对大流士王颁布禁令的任何指责。
如果我们考虑到他们当时的身份——但以理三个朋友在管理巴比伦省的事务(但2:49)和但以理是波斯帝国的三位总长之一(但6:1)——我们应该有些惊讶。而如果我们想到尼布甲尼撒设立金像的目的之一,显然是要抗拒神在异梦中给他的启示——他的国度将会被替代(但2:31-47)——我们就更应该对他们的沉默有些诧异。
由此,在圣经的光照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A处境下,教会处理政教关系的基本原则:
1.教会应拒绝政权对教会敬拜的干涉。
2.教会应继续执行神对教会关于敬拜的命令。
3.面对政权的逼迫,教会默默承受所临到的逼迫,不为自己的权利发声,也不进行维权,而是任凭政权处置。
4. 教会不去指责政权的不当行为。(虽然他们没有言语上的指责,但他们在行为上的抗争则是比言语更强烈的“指责”。)
5.以上四项内容,实际上都取决于神的立约之民对神的立约的信靠,对神主权的信心:知道神是又真又活的神,相信神会采取行动。
如果检索全部的旧约经文,我们不难看到,在A处境中,神子民处理政教关系的方式,无外乎以上五点。神的子民不会去干涉政府的任何决定,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政府自己的职责范围,如果政府滥用职权,掌管万有的神自然会对其进行管束(这正是神在但以理书后半部分,启示列国历史的原因),而教会并没有被赋予指责政府的权柄。
不过,对于政府在信仰层面对教会的干预,神的子民所采用的态度是明确和坚定的——就是拒不执行政府的命令,并且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哪怕是被夺去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教会坚决抵制政府对信仰领域的入侵,而采用的方式是不合作和任凭政府处置。
当然,我们能马上想到会有人对此判断提出异议,他们会提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他们会说,在这个出埃及的过程中,神藉着摩西降下十灾击打了埃及的神和法老。这难道不是鼓励教会与欺压教会的政权进行对抗吗?
但我们要说,首先,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的过程,并不是神子民在A处境中的典型反应。这是一个极为独特的救赎历史事件,不具有普遍性。同时,神的子民在整个出埃及的过程中,除了“哀求”(出2:23、出5:15)和有“哀声”(出5:23)外,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他们没有反抗埃及的统治,没有在埃及的法律体系中维权,也没有组建对抗埃及的武装力量。
如果我们再看以色列人对法老屠杀男婴的反应,就更加印证了我们以上的观察。他们除了躲藏之外(出2:3),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待续)
注:[1] 本论文所引用经文,皆出自《和合本修订本》。
陈约翰 中国大陆传道人。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