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一个名叫日本的沼泽国家
一个名叫日本的沼泽国家
——逼迫、文化与真理独一性的抉择
文/赵晓
谁都知道,日本满天神佛,但唯独不是一个福音化的国家。那么,日本这片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日本,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沉默》的电影,同时一起思考日本这个国家。
一、沼泽的比喻
说日本人天生不信主、不渴慕是不懂历史、没有文化的表现。
福音,也曾在日本曾经如火般传播。
但可惜的是,福音的大火很快被德川幕府铁血镇压。
这是一种比罗马帝国更残酷的“东方式镇压”。
在罗马,只要你承认凯撒为主,就能逃过逼迫;
在日本,幕府却是试图彻底毁灭信仰,为此不惜用酷刑与“踏绘”一步步逼人背弃。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在《沉默》中讲述了这段故事,并借人物之口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日本就像一片沼泽(mud swamp)。任何移植过来的树木,不论多么挺拔,都会在这里腐烂、变形。”
官员井上也用“泥沼日本”来嘲讽宣教士说:“打败你的不是我们,而是这片泥沼——日本。”
沼泽,意味着不完全是刀剑般的直接毁灭,而是悄无声息的吞噬,把清晰的真理化解为模糊的文化符号。
二、沼泽的历史:被吞没的信仰
1、16世纪的兴旺
1549年,耶稣会方济各·沙勿略(St. Francis Xavier)把福音带到日本。短短几十年,即产生数十万信徒,甚至有基督徒大名,似乎一棵茁壮的橄榄树正在成长。日本福音化指日可待。
2、17世纪的逼迫
不曾想,1614年起,幕府全面禁教,酷刑、火刑、穴吊接连不断。许多信徒至死忠心,更多人被迫“踏绘”,在外表上否认基督。
3、潜伏基督徒的变形
几百年间,日本信徒失去圣经、牧者、圣礼。结果:玛利亚变成观音,祷文成了口传咒语。信徒对圣物的依赖甚至超过对福音内核的理解。信仰被吸入日本文化的“沼泽”,失去十字架的锋刃。
4、今天的日本,仍是“宣教士的坟场”
明治维新后,禁教令废止,基督教重新进入日本,但信徒比例始终徘徊在 1% 左右。尽管日本经济现代化、文化繁荣,却对福音冷漠甚至无感。许多宣教士终身劳苦,却鲜少见果实。今天的日本被称为“宣教士的坟场”,正是那片“沼泽”仍在吞没真理的写照。
三、沼泽的逻辑:权力的恐惧与文化的相对
为什么日本会成为“沼泽”?日本社会并非只靠暴力“砍倒”福音,而是像沼泽那样把它泡软、同化、腐蚀,让福音看似存活实则变形。
1、权力的恐惧
幕府担心基督信仰威胁忠诚体系与政治稳定。对他们而言,“基督是主”意味着“天皇不是神”,权力不是主,因此必须铲除。
2、佛教的相对化世界观
佛教讲无常、空、方便法门,排斥唯一的真理。
→ 一切宗教只是“诸法之一”,基督信仰的“独一”很快被消解。
3、文化的同化力
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汉字、佛教、儒学都被日本化。
→ 基督教也被“日本化”,失去核心,成了民俗。
4、社会的“和谐”压力
日本社会强调群体和谐,任何“唯独”的宣告都会被视为破坏秩序。
→ “唯有基督是主”被贴上“异端”的标签。
四、沼泽的得逞:缺乏真理的教导
日本的“沼泽”之所以能够真正吞没福音,不仅仅因为外部的压力,更因为宣教先天不足,信仰内部缺乏根基。
1. 没有圣经
o 禁教后,圣经无法流通,信徒只能靠口传祷文。
o “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失去神的话语,信仰失去了根基。
2. 没有牧养
o 宣教士被驱逐,教会失去了牧者。
o 羊群没有牧人,就容易分散(结34:5)。
3. 没有圣礼
o 圣礼是神设立的恩典管道,教会因此成为“信徒的母亲”,但日本受逼迫后形成的“潜伏基督徒”失去了圣餐,只保留了洗礼的形式,逐渐异化为个人信仰与民俗。
4. 没有纪律
o 教会没有监督与治理,信仰逐渐与民间宗教混合,真伪难辨。
结果就是,福音在日本被稀释成一种文化符号,潜伏基督徒虽然保留了某种“身份认同”,却失去了基督信仰的核心力量。
正如耶稣所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太7:24–26)
日本的教会因为缺乏真理根基,就像建在沙土上的房子,最终在暴风雨中倒塌。
五、神学的反思
1、福音的独一性不可妥协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 这句话对任何文化都是挑战。若福音被文化相对化,就失去了本质。
2、信仰需要根基
没有圣经、牧养和圣礼,信仰容易沉入文化泥沼。
→ 潜伏基督徒提醒我们:若失去圣道、圣礼、纪律,信仰必被吞没。
六、沼泽的镜鉴:被呼召的中国
中日文化交流最大的不幸事件是:中国和日本这两个邻国,成了文化上互相参照,却又互相误导的国家。
当福音当初进入日本时:
日本人怀疑说:“福音若真这么好,为什么从来没有听中国人讲过?”
因为:日本视中国为文明老师,老师没教的,就不愿意接受。当福音今日进入中国时:
中国人又说:“福音若真这么好,为什么日本没有福音化,却一样现代化?既然日本没有福音化,我们也不必依靠耶稣来完成文明转型。”
于是,两国互相参照,互相借口,结果却是互相误导。
这正应验了耶稣的话:
“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太15:14)
👉 日本历史上因拒绝福音化而走入国家主义大坑,并陷入属灵荒凉;
👉 中国若以日本为借口拒绝福音,或将走进同样的沼泽。
和日本一样,中国文化同样有强大的同化力,被称为“大染缸”。
譬如,许多人将福音当成了修行,教会当成了寺庙;
又有人将福音当成了救国的工具;
许多人愿意尊敬耶稣为“圣人”、“老师”;
却拒绝祂是独一的救主。
中国教会本来接受的就是19世纪后半吊子的福音,
如果中国教会不守住真理,完全可能成为另一片沼泽。
“沼泽化”下,信仰表面存活,却失去救赎的实质、律法的规范以及真理里的自由。
真正的呼召是:守住圣道、圣礼与教会群体,在任何文化压力下仍宣告基督的独一。
七、结论
日本的沼泽吞没了福音:
在逼迫中,它让信仰潜伏;
在文化中,它让福音变形;
在繁荣中,它让社会对神沉默。
但这不是终点。神仍保留余民。
我们盼望日本终有一天迎来复兴。
中国教会,则必须以此为镜子并警省:
中国会不会成为另一片沼泽?
其中关键是:教会能否守住圣道,让福音不被吞没?
信徒是否敢在这个世代仍然宣告:唯独基督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