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庄子》十二天地6地耕说【二】
新解《庄子》十二天地6地耕说【二】2020-05-13-19-点场
视频讲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9BPhDBIsc&list=PLIIlVXhpt_DzPLLmH4TA3aNZ22ZKXyjnU&index=200&t=1016s
相关文案: 主话题:地耕说【二】 解析:《庄子》十二、天地之—— (六)、地耕说——(续)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hé:全,总共;关闭;同“閤”gé:小门;同“阁”;同“合”)行邪?无落吾事!”挹(yì:舀;牵引,拉)挹乎耕而不顾。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於初。同乃虚,虚乃大。合喙(huì:鸟兽之嘴;借指人之嘴)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緍(mín:同“缗”:穿铜钱用之绳子;用于成串之铜钱,每串一千文)緍,若愚若昏,足谓玄德,同乎大顺。 即尧帝安定仁者公天下,大成就高级别学者确立其伯爵之位而帮助和卫护诸位侯爵。尧帝把公爵之位给予舜帝,舜帝又把公爵之位交付给禹帝,大成就高级别学者却一直未能承袭侯爵之位便辞去卫护侯爵之职而回到伯邑采地从事氏族主管之劳作。禹帝前往伯爵封地去拜见学者,学者依照自作主原则操劳于本族家事乃自定位于不当政即不干政、不在公位即不受约束。禹帝面见学者时乃快走几步以客人身份施礼,确立宾主地位而相互落座之后禹帝询问学者辞职之原因,禹帝问学者:从前尧帝安定仁者公天下,您作为我们公认之才子就职于辅助侯爵之副位。尧帝传位于舜帝,舜帝又传位于我,而此时我们公认之专家学者却辞去侯爵之副职而回到伯爵采地去主管氏族家事,冒昧请教,是您家里出现什么变故了吗?”学者说:“从前尧帝安定仁者公天下,不是私礼当中因主子赏赐而奴才勤勉做事,也不是因主子责罚而奴才害怕出错。至今公爵随二代禅让到您这里而侯爵与其副位却等级固化而似主奴之赏罚关系那么民间公众便会认为爵位世袭而不再是上对下施以仁爱之效法于表率之公位公权,那么居于长上之高位者其人品公德便会从此悲哀走向兽品而打造畜品私德,刑律也会由此确立其以维护统治阶级地位和利益为宗旨,今后人世间那些文阀武阀割据相争互斗之乱局便是从这里开始了。公爵禅让制只是临时向侯爵开了一个晋升之小门不是吗?因侯爵没有向下禅让而我不可能下降自己身份去给侯爵当奴才于侍奉!”学者如舀水自清、牵犁自耕一样打理自家事物不再照管公务。 胎儿平安蕴育于母体乃生命之初始阶段而没有自主之能力,没有自主之能力便没有人之名分;一旦出生而成为独立个体便代表人生之起程,领有全部人权却还不能对照人品。人文社会需要用学习和效法去适合,乃称之为人之品德;没有对照人品却有人之名分,历时经久于生活却没有间接经验之学问其授受,乃称之为先天生物生理基因之生命体而与低级动物没有分别;接受自身之改变于后天人文教育便是效法客观法理于人文觉悟,客观法理成就人生之道理,乃称之为对照人品;只对照自己亲身之经验而设身处地去着想乃保持其聪明和机灵,那么低级生态当中之各色动物都是生存于事物表面之规则当中,乃称之为兽畜品性。衣冠兽品剪削背叛人之品德,使人文公德到了如同最初依附于母体之婴儿乃至胎儿之阶段便是通过迷信推行私礼而驯化和调教畜品。母婴同体关系便会使婴儿因依附而心虚,奴才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便会仰仗主子。主子闭嘴不言也照样能表达情感及发表意见和主张,奴才用嘴申辩以表达情感及发表意见和主张也会被主子关闭,因为参与到私礼当中身为被驯化和调教者自然是被闭嘴。被闭嘴者便像钱串子一样成为主子之私产,好像因被主子愚弄而使奴才变傻又好像因奴才本来就傻而被主子愚弄,奴才好像器物下部形状像腿之支撑部分而托举主子于忠孝悌贞节烈便叫做玄虚不靠谱之私德畜品,主奴同体乃必须顺从主子而符合其心意。 主子把奴才当作土地且让其自己耕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