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看所谓革命就是杀人.一个骨灰级大谎.1950年小平同志西南剿匪
刘邓大军在抗战期间避居太行山区,迅速成长到数十万众。日本人走后,
他们投入打倒蒋介石的战争。邓小平率军打回自己的老家,将当地的士绅
和知识份子屠杀殆尽。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柔性规训,他本来可以舒舒服服
地留在家里享福的。大树一倒,割草就容易了。
1950年1月,邓小平向巴蜀各地派出二百万征粮工作 队:随即便发生了大
规模的“土匪叛乱”,征粮队遭到武力抵抗,许多县城被围困。关于这场
“叛乱”,官方宣称乃国民党残余势力所为,实际上主要是农民及各种地方
势力的自发反抗。农民之所以抵制新政权的征粮行动,是因为国民党政府
早已收过1949年的公粮,新政权其实是对农民重复徵收,而且徵收的数量
大大高于国民党政府。
当年川南行政公署政策研究室的一份报告真实地记载了这一事实:1950年
1月起才徵收 1949 年的公粮,比正常情况下晚了4个月,这时“农村粮食确
已短少”。按上级下达的指标,川南区 1949 年度公粮负担为 42.5万吨大米,
以全区农村人口约 1,000 万,人均负担42.5公斤,加上“地方附加粮” 10
公斤,实际达到 50 公斤以上;当地农村大米人均产量只有 150 公斤左右,
公粮徵收占到平均产量的 30% 以上,这一徵收量比国民党执政时期高 30%
到 50% . 已大大高于旧政府的标准重复徵收前一年的公粮,又完全超出了
农民的承受能力,自然会引起反抗。虽然官方宣称徵收对象主要是地主
富农,然而,当地主富农的粮食被收缴一空后仍然不能完成征粮指标时,
徵收范围便扩大到包括贫雇农在内的所有农民。
征粮开始后的一个月内,
全川暴动的农民达到数百万之众,
政府随即动用武装力量强力镇压。
在剿匪和征粮高峰的 1950 年春夏之交,川南区全区饥民达 200 万之众,
占当时全区农业人口的 20%,“饿死人的事情到处发生”。时任西南局第一
书记的邓小平对剿匪和征粮的态度十分坚决。川南区因征粮进度相对
缓慢,
1950 年,邓小平与刘伯承、贺龙等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会议上
邓在大会上对川南区负责人李大章、杜义德点名批评,迫使李大章
等人一再做检讨。川南饥荒发生后,李大章等一再向西南局反映困难,
并指出是征粮过多等原因所致,结果邓小平对李大章十分不满。
重复徵收 1949 年公粮大获全胜之后,四川省的公粮徵收量逐年递增,
1952 年达到 389.2 万吨,比1950 年的征粮数几乎翻了一番,足以供 2,000 万
人吃一年。四川省的粮食高徵收和大量外调的格局从此形成。(东夫
(王东瑜):《大跃进时期四川大饥馑的特殊成因》,《当代中国研究》,
2009年第1期)毛泽东对他的组织纪律性感到满意,因为即使以列宁主义
者的标准,他都是冷酷和苛刻的典范。
,,,,,,
1960年,“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粮食很紧张,北京、天津只有4天存粮,上海
只有两天存粮。”邓小平告诉他的爱将:“粮食还得调,如果北京、上海
死人,国际影响就大了,目前,只有我们四川作出牺牲了。”五大军区出动
车辆,从巴蜀运走了一百四十七亿斤粮食。(罗晓红:《李井泉四川调粮
真相》,《党史文苑》,2011 年第15期)巴蜀由此沦为远东的乌克兰,饿死
上千万人。乌克兰将集体农庄定义为苏联对乌克兰民族的“种族灭绝”,
巴蜀人民却必须面对逆子和叛徒的另一次淩辱。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
力保李井泉,使他免遭曾希圣、吴芝圃的命运。(钟延麟:《邓小平与
七千人大会》) -—— 刘仲敬:邓小平与江泽民
https://x.com/zhu0588/status/1971729340271587662
https://history.creaders.net/2023/05/23/2610362.html
https://www.scsqw.cn/scdqs/scsq/scdsj/xzgcl70znscdsj/content_25344
https://www.dswxyjy.org.cn/n1/2020/1120/c423730-31938726.html
https://info.51.ca/articles/1212264
https://blog.creaders.net/u/8994/202509/526258.html
|
点击链接,阅读全书 1,840 页:
https://blog.creaders.net/u/8994/202509/526506.html
http://www.reformdata.org/1976/0823/14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