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从查理·柯克被刺省思人性与文明
如何告别“思想恐怖分子”与人类灾难?
——从查理·柯克被刺省思人性与文明
文︱赵晓
题记
“当恨把我们变成思想上的恐怖分子,唯有爱与信能把我们带回做文明人。”
引言:从罗琳的界线谈起
J.K. 罗琳在悼念查理·柯克时写下的话,如同一把利剑直指人心:
“如果你认为言论自由只属于你自己,而不属于你的政敌,你就不是自由主义者;
如果没有任何相反的证据能改变你的信念,你就是原教旨主义者;
如果你认为国家应该惩罚持不同意见的人,你就是极权主义者;
如果你认为政治对手该被暴力甚至死亡惩罚,你就是恐怖分子。”
“If you believe free speech is for you but not your political opponents, you're illiberal. If no contrary evidence could change your beliefs, you're a fundamentalist. If you believe the state should punish those with contrary views, you're a totalitarian. If you believe political opponents should be punished with violence or death, you're a terrorist.”
这不是文学的修辞,而是文明的红线。
在华人思想界,我常见到“伪自由”的景象:
要自己的麦克风,却不给对方发声权;
自称“理中客”,却以辱骂和标签攻击异见者。
试想:这样的人若手中有枪,会犹豫扣动扳机吗?若掌握权力,会犹豫成为新的极权吗?
答案不寒而栗。
罗琳自己长期遭遇网暴,因此深知:自由,不是“只给自己自由”,而是也给对手留一张椅子。这才是文明的核心:尊重人的尊严,尊重程序与边界,尊重他人自由。
今天的美国,显然正在走向危险。例如,他们对川普:
“社会性处决”——媒体标签化、妖魔化;
“法律性处决”——司法武器化、以讼代辩;
“肉体性处决”——对公共人物的多次行刺。
查理·柯克的遇刺正是这股黑暗思潮的果实。扣扳机的是一人,杀人的是一群人——那些“思想上的恐怖分子”。
一、恐怖主义与极权主义:同根而异形
刘军宁先生的总结一语中的:
同一逻辑:理想神圣化 → 对手去人化 → 暴力正当化。
同一手段:以暴力解决分歧,以惩罚取代说理。
唯一差别:恐怖主义是“小团体极权”,极权主义是“国家级恐怖”。一个潜行地下,一个登堂上位;本质皆是以仇恨立国、以恐惧驯民。
文明很简单:就是把人当人看。谁跨过这条线,把人不当人,将人妖魔化并散布对人的仇恨,谁就堕入野蛮,就是“思想上的恐怖分子”、伪自由主义、真权权主义!
二、“思想恐怖主义”:人人可能感染
“四步走”就是了:
1. 言论上,只要自己的自由,不要对手的自由
“让他闭嘴”,就是向暴力投降。
2. 思想上,把对手妖魔化
用“虫”“狗”“××粉”取代姓名,就是在语言里先行处决人格。
3. 包装上,用“历史/正义”豁免暴力
个人想法披上“人民意志”的外衣,残暴也能包装为“必要代价”。
4. 精神上,把仇恨当道德
为仇敌的死亡击掌叫好,灵魂已完成极化,人性已然泯灭,距离开枪只差一步。
自检三问:
我是否乐于尊重对手人格,愿给对手同等发言权?
我是否坚持跟随证据,而非用侮辱标签代替论证?
我是否因“敌人的死亡”快意,恨罪人大过恨罪?
若有其一,“思想恐怖主义”已在心中发芽。
三、中式恐怖与美式堕落:不同路径,同一根源
中式恐怖:把国家当偶像,把权力当神,把斗争当哲学,把牺牲个体当美德;历史上“治乱循环”与群体创伤(如“义和团”“文革”)一再重演。今日网络围剿、人肉、舆论审判,只是旧逻辑的数字化延伸。
美式堕落:当自由只给自己、当阵营大于真理,文明灯塔也会“去文明化”,爱与真理的光芒日益昏暗。
共同根源:罪与恨。无论东方西方,罪性相同,它们让人变为工具,让生命沦为筹码,让政治沦为宗教。
四、街头的对比:仇恨与信仰
柯克遇刺后,保守主义民众选择守夜祷告;而几年前“黑命贵”事件,则在“义愤”的名义下迅速滑向抢掠与纵火。
对比鲜明:
一边是报复冲动,一边是祷告自守;
一边被恨驱动,一边被爱约束。
文明的希望,不在愤怒的升级,而在心灵的更新。
五、文明的界线:“罗琳测试”
要自己的自由却不给政敌自由——伪自由,真极权;
要国家权力惩罚异己——极权主义;
无视证据,思想僵化——原教旨主义;
容许暴力消灭对手——恐怖主义。
这就是文明红线的测试标准。
六、从柯克之死的四点公共提醒
1. 语言即边界:批观点,不辱人;攻论证,不攻人格。
2. 程序即文明:争议必须带回“证据—程序—法院”,而不是“情绪—舆论—私刑”。
3. 爱国从爱人始:不爱家人却高谈爱国者,不是骗子就是极端分子。
4. 信仰即药方:人性无法战胜罪性,唯有基督的爱能医治仇恨,使人从“思想恐怖分子”恢复为文明人。
七、从恨回到爱:个人与社会
“个人六项操练”:
愤怒不过夜,血气慎发言;
先求事实,再论立场;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守护家庭,先尽天伦之责;
敬畏生命,不庆祝任何人的死亡哪怕政敌;
投入爱的群体,在真理与纪律中学习饶恕与爱。
“社会三重建设”:
语言红线:媒体与平台划定“去人化 + 暴力正当化”为禁区;
制度护栏:对政治暴力与软暴力(人肉、围堵、起底)建立追责机制;
公民教育:重建“词与法解决分歧”的公共常识,鼓励辩论而非取消文化。
结语:文明必须“有心”
查理·柯克的死告诉我们:恨会开枪!
而转化了蛮族与海盗的基督文明一再见证:爱能开路。
文明的坍塌,始于罪性与仇恨;
文明的重建,始于信仰与大爱。
唯有上帝是神圣的,除此之外,别无神圣;
我们都是罪人,本质上既无完全的正义,也无真正的良善。
愿我们不再把政治当宗教,将理想化为刀剑;
愿我们先在心里停火,再在社会止暴;
愿我们先告别思想恐怖主义与极权主义,再谈人类文明。
愿我们因信生爱,而非因恨生暴;
愿我们因爱行善,而不因恶毁灭;
愿人类得蒙上天光照与怜悯,
归回那生命与文明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