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来稿

注册日期:2021-11-11
访问总量:588606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晓观对话|为什么“左”容易演变成“暴”?


发表时间:+-


小哲:晓观老师,最近查理·柯克遇刺,让我很震惊。为什么左翼运动,总是容易和暴力绑在一起?从法国大革命,到20世纪的苏联、中国,再到今天的极端左翼,是不是有某种规律?

晓观:是的。历史上,激进左翼的运动,常常演变成暴力史据估算,20世纪各种左派革命与极权实践,非正常死亡人数可能在8,000万到1亿之间。这不是偶然,而是他们思想里有几个机制,不断把人推向暴力。

一、四个让左翼走向暴力的思想机制

小哲:哪四个?

晓观:第一,叫 内在救赎
本来,真正的救赎应该是超越的——上帝的审判、新天新地。可他们把这种终极救赎拉到人间,说要立刻建成人间天堂。于是,任何阻拦的人都成了历史之敌,必须清除。而暴力就成了建天堂必不可少的正义工具

第二,叫 道德摩尼教
就是极端思维、黑白两分,把对手当作绝对恶魔。一旦把人描绘成”“”“牛鬼蛇神那打压甚至杀掉他们,就被包装成驱魔”——不仅合法合理,而且成了道德义务。

第三,叫 受害者神学的滥用
他们说:我受过伤害,所以我有惩罚权。受害者的暴力不叫暴力,而是被描绘成疗愈”“洁净就像左派作家法农在《地球上的受苦人》里说,被殖民者的暴力不仅合理,甚至是神圣的。

第四,叫 替罪羊机制
当社会焦虑时,人们总想找个替罪羊,把一切罪都丢给他。古代要杀污秽者,瘟疫时说犹太人投毒,今天在网络上就是人肉、围剿、群嘲。最后,某个人就成了全民的出气筒

二、四步走向暴力的实践通道

小哲:这些机制最后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走向杀人的?

晓观:通常是四步走

理想神圣化 —— 把目标说成救赎:历史必然”“人民意志
对手去人化 —— 把人变成”“魔鬼,杀戮门槛降低。
牺牲正当化 —— 清算、刺杀被解释为必要行动
暴力道德化 —— 杀人不再是犯罪,而是德性的证明。
结果,暴力就成了礼仪,成了证明你站在正义一边的方式。

 

三、以柯克之死为例

小哲:能不能拿柯克遇刺做例子?

晓观:当然。

有人把枪击解释为历史正义”“求仁得仁这是理想神圣化;
有人称他赞成拥枪”“极右网红”“不值得哀悼这是去人化;
有人说又少一个拥枪者,这是受害者叙事滥用;
网络集体嘲讽,这是替罪羊机制。

小哲:的确。我在微信群里就看到有人发帖说:柯克谴责泽连斯基要为百万儿童死亡负责,这本来就是极端离谱的谣言,他死了不值得哀悼。
另一个人就回:怎么能因为观点不同就用暴力?辩论不过就消灭,如此邪恶看不见吗?

晓观:对,这就是现实中的缩影。
第一位说话的人,虽然没明说支持暴力,但通过不值得哀悼的逻辑,已经在降低社会的同情阈值。一旦人被去人化,暴力就会被默许。
而第二位的提醒,正是文明社会该有的态度:我们可以辩论到天亮,但绝不能拿谋杀当喝彩。

你知道吗?前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也公开回应了这件事。他说:柯克并不是因为极端观点被杀,而是因为他敢说出一些简单明了的常识;不是因为他走极端,而是因为他有勇气代表数百万普通民众发声。正因如此,那些在争论中无法击败他的人,才选择用最卑劣的方式封口。约翰逊称他为捍卫言论自由的闪亮新殉道者

这句话一针见血:左派的疯狂,不在于他们有不同意见,更不在于他们有正确意见,而在于他们不容许别人有不同意见。 当思想失去了超越的敬畏,人的罪性就会肆无忌惮,甚至把谋杀包装成正义。

四、如何远离暴力政治?

小哲:那我们该怎么办?
晓观:我们不要跟着疯狂。而是以善胜恶,捍卫自由与文明。为此要建三道防火墙

一是 语言防火墙 —— 不去人化,不幸灾乐祸,批评观点而非贬低人格。
二是 制度防火墙 —— 争议回到证据与法院,而不是靠网络喊杀。
三是 灵性防火墙 —— 不把任何政治理想神圣化,以十字架的非暴力和怜悯为尺度。

再加必不可少的现代公民文明守则,如:

不转发庆祝他人遇害的言论;
不用动物化、污名化的词;
批评靠证据,不靠历史必然 / 人民意志之类;
遇到人肉与围剿,要劝阻、举报;
倡导公开辩论而非取消文化;
推动平台把去人化 + 暴力正当化纳入内容红线;
参与社区的冲突调解,培养程序感;
在愤怒时先冷静过夜再发声。

小哲:明白了。政治可以吵到天亮,但不能拿谋杀当庆典。思想尽可不同,但要彼此尊重人格与自由。
晓观:对!拒绝去人化,拒绝替罪羊;让争论回到证据、程序与尊严。 这是我们守护文明的底线。

 醒脑一句话:
一旦把政治理想当作神圣,暴力就会被包装成正义;真正的文明,只能靠理性与法治来分高下,而不是靠杀戮和恐怖立威名。


浏览(2331)
thumb_up(108)
评论(6)
  • 当前共有6条评论
  • 吴敬中
    理想惹的祸。秉持理想,就可以碾压常识,碾压法律。自带道德光环,就可以越过美丑,乃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人类社会如果没有理想,会减少一多半杀戮。去他妈的理想吧。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从来不是理想构建,长远规划完成推进的,而是试错完成推进的。所以我们秉持言论自由,无论你的理想听起来多么道德美好,都要允许非议,因为只有这样,错了才可以回头。这才是言论自由真实的作用。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字号 回复 阿妞不牛

    还有老毛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

    屏蔽 举报回复
  • 水蛇 回复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极左主要以街头抗议,纵火,毁坏公物为主】

    美国社会确实有这种认知。但个人感觉,这种认知存在问题。

    今早看到新闻,美国一家零售店在傍晚遭洗劫。七八个暴徒,把那家店砸了个稀碎。暴徒各个蒙面。右翼媒体已经很自然,很熟练的的将美国这种暴力,暴徒贴上政治标签。

    这种犯罪,这种暴力,到底是不是政治犯罪,政治暴力?还是社会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
  • 陆德 回复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你就是这样但靠嘴炮
    屏蔽 举报回复
  • 百年未有之大骗局

    据chatgtp分析,80年代后,极左主要以街头抗议,纵火,毁坏公物为主,而极右以枪杀为主。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流墨不流血,是经历过几次血腥暴力革命的法国人对民主自由的一个经典教训总结格言。也就是政治以及宗教可以吵到天亮,但不能拿谋杀当庆典。思想信仰尽可不同,但要彼此尊重人格与谈论自由。“一旦把政治理想当作神圣,暴力就会被包装成正义;真正的文明,只能靠理性与法治来分高下,而不是靠杀戮和恐怖立威名。”巴黎公社以及希特勒是开启现代最大规模最普及性暴力暴民政治社会的先驱。各类恐怖主义是与他们内核一致的。拒绝暴力,包括在自由言论中要拒绝语言暴力以及宣扬暴力。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