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注册日期:2010-09-21
访问总量:475200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大国无好运


发表时间:+-

施化



听似一句诅咒,可惜却是事实。不过,那些不关心周围,不关心历史,不关心未来的人,听着会觉得不可思议,心情不爽。殊不知,他们世世代代的命运,都寸步不离地与其形影相随。


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土地广袤,人口众多,权力集中的国家。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地区,任何历史时期的国度,只要符合上述这三个条件的,都可称大国。这种看似庞然大物的大国,自古以来,从总体时间长度看,一般都显得多灾多难,人民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而那些并不追求大的国家,比如瑞士,新加坡,日本,台湾,与比自己大许多倍的大国对照,人民的幸福指数相对要高一些,焦虑感低一些。同时,人才和科学创造成果也会更多一些。


我这里指的是所有国家,这是一种历史必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其他想攀比大国的国家在内。当然,美国虽大,但在制度上采用联邦共和,所以大国特征并不显著。尽管如此,也被衰败的议论包围。相比之下,加拿大的大国情结要浓厚得多。然而,由于加拿大奉行多元文化,各族群相对独立,冲淡了不少大国色彩。近年来,加拿大走下坡路显而易见。过去的苏联则是典型的大国,不过早已解体。现在的俄罗斯,似乎正走在通向大国的路上,命运如何,不得而知。


最古老的大国,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当然,中国也与他们并驾齐驱。众所周知,前面的这些国家,都早已成为历史尘埃,只有中国尚存。今后会不会步其后尘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难说。至少,在最有智慧的那些中国人眼里,前途还不确定。总之,说国大就同说猪肥那样,不是个好兆头。


有人乐观地设想,台湾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比如,中共发动台海战争,在多国干预下失败解体,由台湾国民党接管中国大陆。不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但把丑话说在前面,假如仍旧试图建立统一的大国,依旧没有好运。不是武断,而是因为历史里从来没有过这一逻辑,我不敢贸然胡诌。


这个话题太大,应用长篇博士论文,或厚厚的专著展开来写。但等不及了,想到一点写一点,也是一种不错的写作方法。


事实上,大国一律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假如自然演化,必演化为北欧那样的松散小国。大国总是由一个或一群精英分子,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刻意奋斗,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其中必定带有野心和血腥杀戮。不幸的是他们成功了,给历史留下一系列悲剧。


母系社会或氏族社会时代,都不可能看到崛起的大国。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小国寡民,指的就是老子所说国家小、人口少的状态。后人引申为理想化的社会形态。《老子》提出该概念时,主张减少器具使用,重视民生安定,使民众甘食美服,安居乐业,并与邻国保持和平共处。有人注解以为,其核心并非强调国土规模,而在于提倡统治者谦逊节俭的施政态度。


但到了大规模统一战争被采用时,情况就变了。假如没有秦始皇的合纵连横,中国依然会是小国寡民式的松散国家,就像今日的北欧。可能根据需要会有不同的联合,比如欧盟、英联邦,不过那一定是出于各国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不是霸王硬上弓式的宏图大略和武力征服。


问题立刻来了,自愿地组合,与刻意地扩张,最终看起来结果不是一样的吗?从分散变成联合,从碎块变得庞大,以效率来讲,后者更快更简捷。难道强制性的统一就一无是处?是的,大国强国听起来非常好听,记载在历史画册上,显得浓彩重墨,成就辉煌,让后世传为佳话,但细细观察进去,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秦二世而亡,汉武隋文劳民伤财,满清三百年中华积弱。还有那些被埋进历史尘土的衰败大国,不一而足。


强制形成大国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内部的巨大裂痕,且永远无法弥补。这也是最终被外部征服的内因。由于武力整合的过程过于强暴,国内各区域不同的信仰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不得不暂时收敛,表面上屈从,暗下汹涌的独立冲动却不得化解。中国统一西藏凡60年,但是中央政权没有一刻放得下那颗悬在半空的心,随时惊恐分裂爆发。为此,主官还曾头戴钢盔,显现拉萨街头。


民族差异只不过是其暗伤之一。其余的如经济差异,生活习俗差异,文化差异,以及信仰政治的差异,冲突不断,危机四伏。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统一,中央政府每年都必须从发达省份调拨大量财政,补贴落后地区。这种违反经济规律的操作,没有任何可持续性。


中国历届领导人都知道一个魔咒,叫做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正因为这一治理模式与经济自然发展规律完全相违背,基本不可操作。可中国为什么还能坚持到如今呢?一是沾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的光,加大了存量积累,这才有本钱随性;二是高压,比如改为使用异地的主管官员,强压本地意识。并且通过大量投入,监管言行控制舆论。这两种红利还能吃多久不知道,取决于国家经济能否支撑和中央权威能否维持。如果两样都衰弱,分裂分分钟兑现。由于不得不维持庞大臃肿的武装力量和政府架构,以控制和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崩裂,耗资糜费,拖累发展,还无法与其余管制宽松的国家和地区竞争,永远处于下风。所以,形容大国无好运,一点也不夸张。


以上的考量仅限于内部,还有面对外部世界的麻烦。


作为一个大国的统治者,看待周围世界的心态,无疑居高临下。其中当然包含,之所以心心念念要成为大国领袖的底层逻辑。普京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排除了俄罗斯的世界,没有存在的意义。我不称霸,你们都别想活。试想一下,你的班级里来这么一个大家伙,全班同学会有好脸色给他看,好果子给他吃吗?可能一时被震摄,但终究会联合起来对付他,结果怎样可想而知。


有一种说法,预计在四中全会结束了习路线以后,回归邓的改革开放,中国将重新恢复活力,再现繁荣。显然想多了。道理是这样的。改革开放为何短短四十年就走到尽头,背后正是大国魔咒在作祟。中国加入WTO,本就是暂时低头矮檐,韬光养晦。我这么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大国,难道也与这一众小家伙同等待遇,陪着你们玩?所以,事实上,中国只兑现了极少的WTO承诺,大部分时间都在我行我素。国家大嘛,谁也不怕。天塌下来,有十四亿人顶着,反正砸不到我。正由于这一心态,当中国拿到了市场份额,获取了关键技术后,就不断地发动战狼外交,谁也不甩了。


很显然,在中国尚未崛起,或者本身体量不够大的时候,做事情一定会谨慎得多,不至于闹到现在这样众叛亲离的地步。不用别的证据,比较一下08年北京奥运与刚刚演完的抗战80周年北京大阅兵,各国政府的明白脸色就知道了。几十个大国领袖八方来朝,和与两个臭名昭著的独裁者比肩而立,真是今非昔比啊。


大阅兵也展示了习那种于心不甘的心理。搞文的斗不过你们,咱就来武的。打不赢,吓总吓得赢吧?就凭中国无上限的军事投入和杀不完的几亿炮灰,对谁都管够喝一壶的。可就这么一个败招,把今后所有回归开放的路都堵死了。花600亿炫耀武力,相当于花600亿给别人打了预防针。人家用了四十年来认清你,即便给机会改邪归正,还不知得观望几年?况且,这么大的国家,无法忽视也无法绕过,不提起神来对付你对付谁?


那个自己想活到150岁,却不在乎卖命的士兵上战场可能活不到15小时的大国领袖,仅仅这一个细节,就有可能把大国断送掉。不过中国的情况还真有点特殊。因为从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开始,就一直在做着大国梦,统一梦,这个梦一直传到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习近平,中国人已经麻痹和习惯了,不依附大国没法过日子。万一还要继续往下传,刘晓波的邦联梦,再等三百年也不够。


2025-09-06


浏览(303)
thumb_up(6)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巴黎老高

    施大爷,好文章!

    家大业大大家烦,红楼终是梦一场。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