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注册日期:2010-09-21
访问总量:468820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如何避免成为完美主义者?


发表时间:+-

施化



也许会有人以为我打错了字。完美,是指具有所有必需的或令人满意的要素、品质或特征,没有漏洞和缺陷。一个人,一项工程,一件艺术品,如果比较完美,那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完美应该被经常追求才对,怎么到了你这里,竟然讨论起如何“避免”成为完美主义者?


此话说来甚长。也许需要大量人生阅历和经验作铺垫,才能在读完此文后,略有所悟。


谁都知道,爱美是人的天性。爱完美当然也被归于良好的品格。可是古人云,过犹不及。当有人过于追求完美,凡事要求尽善尽美,不接受瑕疵缺陷,不能与“不完美”共存,事情就变质了。这个人从此就再也没有什么良好品格,不但不良好,还会变得可怕。常言道,通往地狱的道路总是由鲜花铺成的。同样,完美,也与野蛮,恐怖,残暴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心理学里,完美主义被看作是一系列精神疾病和精神问题的先兆特质。 抑郁症、厌食症、焦虑症、边缘性人格障碍、酒精依赖症等大量心理疾病,以及虐待狂、工作狂、夫妻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的破裂、各种嗜癖行为,甚至是自杀行为,这一系列的精神问题不仅与完美主义者自身所产生的精神压力有关,也与从来不存在的十全十美的现实有关。


别以为历来的暴君都是面目狰狞的恶魔,错了。暴政不起源于丑,相反,往往起源于美。道理很简单。因为暴政绝不可能被几个坏人或小人推动形成,坏人的坏念头刚刚冒头,就即刻会被周围爱美的群体灭掉。暴政必须获得最大多数的民意支持才得以生存。也就是说,无数的爱美叠加起来,催生了暴政。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傻冒去支持暴政?原因竟然出乎意料之外,因为他们太爱美,过分地爱美。中国人并不喜爱独裁者,但却在实实在在地帮助着一个又一个的独裁者。由于他们过于追求完美。


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极权主义美学”,它所表达的,正是上面提到的美。比较一下朝鲜和前苏联的团体操或阅兵式,相对与西方许多国家的节日庆典,包括前不久川普的华府阅兵,你马上就能体会得到,前者之美,美得不可方物。据说东方大国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前,所有来宾的茶杯,都由专人用拉线对齐,以示高度一致的美感。别以为某些地方城管,不顾贫困居民的生计,不惜用暴力驱赶地摊小贩,只由于他们太坏。不,他们不是坏,是爱美。为了完成实现城市美容环境的上级指令,他们非常尽职尽责,卖力地工作。


希特勒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人种完美的追求达到极致。这个世界上,只有雅利安人种,才符合他心中的美学标准,其余的都是垃圾,都在应当清除之列。这不奇怪,希魔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资质平平的美术学生,审美标准不低。据说,他1933年聘请著名的女摄影师里芬斯塔尔,拍摄纳粹党的庆典《意志的胜利》,拍得美轮美奂。此片赢获全体德国民众的青睐和对纳粹党的一致支持。里芬斯塔尔称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希特勒嘱咐,下一年还会有更大规模的集会,而她必须要让其“富有艺术魅力”。


众所周知,一个多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造成现代史上最大的灾难和死亡,究其本质,原本不过是美。世界大同,物质极大丰富,人人坐享其成,不再受苦受累,那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出来的美事。当年的苏联共产党中国支部,只消把这么美的东西亮出来在年轻人眼前晃一晃,就足矣让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儿,忘掉一切去飞蛾扑火。


在中国文化下长大的中国人,对完美非同寻常的执着,原来是有历史根源的。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教的认识论占有了全体中国人的思维。孔孟与老墨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用美化虚拟而不是冷酷直击的目光看世界。比如说,人之初,性本善;天下为公。他们不像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那样,只是冷静客观地描述现实存在,而是带着强烈的主观,修饰串改现实存在。这意思就是,不断地向年轻人灌输美好的观念,相信人一定会变好,天下一定会变好。可假如今世不好怎么办?那就换一个好的朝廷和皇帝。事实上,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此刻还没有换出一个好的来。


假如用非儒家的眼光,那就根本不指望将来哪一天会好。他们会一方面承认现实,接受与不完美共存;另一方面,会变主动一些,不等待将来,现在就从身边开始做起,一点点修理,只要比昨天好一丁点就够了。哪里需要终生奋斗,去拿到那个最美好的?不过,完美主义者会马上质问:为什么只满足现在的一丁点进步,而放弃将来最好的,你怎么这么低俗?必须追求最好的,比如先进的制度,廉洁的政党,富强的统一国家·····我只能苦笑答道,那有吗?


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是不是也回答了这个世纪疑问:为什么在全世界都摒弃了共产主义的当今,却只有中国人还在拥抱它?


我郑重建议,任何人,凡是想免除自己本人或子孙后代无穷无尽的苦恼,从现在开始,就要反思完美主义的危害,避免让自己掉入完美主义陷阱。


为了避免使自己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下面的几个原则值得参考。


原则之一,大量阅读非中华文化的经典,开阔眼界。要去了解别的民族和文化,有没有一种比我们更现实更实在的认识论。其实只要走进任何一家图书馆,翻一翻儒家以外的目录,都能够发现各种不同的对世界和人的认识和解释。总之,不能做井底之蛙,更别说做一辈子井底之蛙。


原则之二,立刻放弃用完人,或道德楷模的最高标准来衡量人的习惯。无论是一个当今世界的著名人物,或任何普通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 川普的要求。你所想要的领导人或意中人不是完人,取而代之,而应该是一个带有大量缺陷,一点也不完美,却实实在在做着有益事情的普通人。


原则之三,通过阅读思考,真正认识人性。人性的两大特点必须注意:一是局限性,二是不完美。局限的意思是,由于自己有限的智商,教育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所作判断和决定,都是可以推敲甚至推翻的。绝不由于你有某一高于他人的长处,就高人一等,就永远正确。况且,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肯定有比你更高明的人就站在你身后。不完美的意思前面讲了不少,这里从人性的角度再讲一下。人性生来自带瑕疵,自带阴暗面。因为我是人,不是神。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人的不完美性。所以,完美主义者根本就是庸人自扰,自欺欺人。附带建议,假如年轻人找男朋友女朋友,言谈之间发现对方不承认自己有局限和不完美,那就要小心了,要考虑是否继续深交下去。否则将来苦恼会很多。


原则之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论。简单解释,也就是对自己设定一个中庸的标准。不能太低,随波逐流;也不能太高,不停强迫自己。既根据外在的条件,也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到安放自己心的那个合适位置,并安然处之。


唉,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人,上哪去寻找完美?歇歇吧。


2025-07-28


浏览(982)
thumb_up(12)
评论(9)
  • 当前共有9条评论
  • 阿斗氏 回复 施化

    找罵挨,在下不敢

    屏蔽 举报回复
  • 施化 回复 阿斗氏

    呵呵,不妨问问嫂夫人,她对我这篇文章观感如何?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斗氏

    年輕的時候看了「吉拉斯」(Milovan ?ilas ?ido)的《不完美的社會》,引為終生守則。現實生活中,我娶了一位完美主義的學霸女生教授,她常萬嘆說,她這個完美主義者一輩子只作錯一樣事「嫁錯老公」,引為終身遺憾,而我這個連坐起來都像「葛優躺」的不完美主義傢伙,一輩子只作對一樣事「娶了她」,如今也鬥爭了五十年,日日偷笑?


    屏蔽 举报回复
  • 施化 回复 kongyou2023

    管别人太多,也是完美主义。自己接受自己就很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施化 回复 白草

    对不起,不答复了。逻辑关系混乱得一塌糊涂。

    屏蔽 举报回复
  • 施化 回复 thesunlover

    对,人人都有完美主义倾向。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也许还有很多女性。

    屏蔽 举报回复
  • kongyou2023

    李洪志就是完美的,还造就了千千万万个完美的小轮子。

    屏蔽 举报回复
  • 白草

    一个被绝对正确完美的上帝一神教污染千年的西方怎么可能有能力在哲学上对中国有贡献?越是阅读西方社科,越发觉是浪费时间在底层次的垃圾知识上。道德经已经是哲学的最高境界了。相反,绝大多数外国人都信教,信仰绝对完美的神,他们才是你的劝喻对象,包括自称信教的川普。

    屏蔽 举报回复
  • thesunlover

    这篇好,视角独特,还要细读。

    早就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有追求完美的癖好或病症,好在不是所偶有方面。完美主义绝不是好事。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