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调宣称“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真打算让步还是虚以委蛇?
《求是》杂志2025年第14期于7月16日刊行。该期发表了署名习近平的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际上就是将习近平过去在对外开放上放的空炮按时间顺序罗列出来。央视《新闻联播》当天对此作了头条报道,题为“《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求是》杂志同期还刊登了《求是》杂志编辑部的文章,“高水平对外开放:怎么看、怎么办?”;还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的署名文章,“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洪俊杰的文章, “深刻认识和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求是》网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为什么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这一波对“制度型开放”的宣传可谓来势汹汹。
《求是》杂志编辑部的文章写道:
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开放为主,具有全面、系统、稳定特征,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就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进行新一轮重塑。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为代表的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仅对市场开放水平要求更高,而且将议题范围由“边境上”措施(即关税、非关税壁垒等与市场准入相关的措施)延伸至“边境后”措施(即竞争政策、监管体系等国内规制措施),更多纳入数据流动、国有企业、环境、劳工、反腐败等新规则议题。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国开放水平还有差距,特别是“边境后”开放有待深化。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部署,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用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制度性开放”这一表述被中共采纳,首先出现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会议提出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按《求是》杂志评论文章的解释,所谓“制度性开放”就是指在“边境后”措施上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比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而“边境后”措施即指竞争政策、监管体系等国内规制措施,要“更多纳入数据流动、国有企业、环境、劳工、反腐败等新规则议题。”
合理地推测,这是当前中国在与美国的经贸谈判中涉及的议题,似乎表明在对外开放上中共向美国表示了会做出让步。但中共究竟是虚与委蛇,敷衍美国人,或是真打算作出让步呢?值得怀疑。因为真做到了的话,会极大地动摇中共的专制统治。如果中国能满足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要求,那中共就得放弃对经济与市场的过多行政干预,必须遵守相关国际协定,就不能随心所欲地频繁对经济和市场采取行政干预。而专制政权是很难控制滥用权力的,与其本性相违。
如果中共真能有所让步,当然是好事情。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在巨大的经济衰退的压力下,会为了保经济增长而有所收敛。因为经济衰退对政权稳定性破坏性更大。事急从权,形势比人强,先渡过难关再说。缓过劲后,又故态复发了。
2025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