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西南太平洋和大洋洲的军事扩张
4月25日:一艘中国军舰出现在西菲律宾海。北京的军事野心日益增强,其范围远远超出了南海。? Getty Imag
《地缘政治情报服务》周一 (7月14日) 发表哈德逊研究所日本研究副主任莱利·沃尔特斯 (Riley Walters) 的评论与分析称, 北京正在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活动和经济影响力,并改变着地区安全格局: 北京的经济推进包括在太平洋岛国开展“一带一路”项目, 中国军事演习范围从台湾延伸至大洋洲, 中国海军挑战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的战略。
人们尤其关注中国近期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及其对更广泛的印太地区的影响。在今年5月举行的年度国防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表示:“共产主义中国任何试图以武力征服台湾的企图,都将对印太地区乃至全世界造成毁灭性后果。”
然而,随着美国逐渐将关注点集中在台湾安全上,中国正稳步扩大其在南海以外的军事和经济利益,并日益蚕食西南太平洋和大洋洲。北京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正在改变力量平衡,对西方国家在该地区长期以来的安全主导地位构成挑战。
北京正在测试其军事和准军事力量在不违反国际法的情况下所能采取的行动的极限。这些努力展示了中国在其近海以外的军事实力,也是其在印太地区军事活动正常化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然而,这一战略并未被忽视,它正在鼓励印太地区各国加大对自身国防和安全能力的投资。
中国大胆的军事举措
西南太平洋是军事运输的重要中转区,大量商业货物也途经该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向美国和东亚的能源运输,以及美国对亚太市场的大部分出口。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是“五眼联盟”的五个成员国之一。“五眼联盟”是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组成的情报共享联盟。
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被发现穿越托雷斯海峡等重要水道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领空进行无人机活动。
此次事件发生后不久,中国海军宣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塔斯曼海举行实弹海上演习,这是中国首次在这一战略敏感地区进行有记录的军事演习。其任务编队包括导弹护卫舰衡阳舰、巡洋舰遵义舰和补给舰微山湖舰。近一个月来,由于中国海军舰艇未经宣布就擅自绕行澳大利亚大陆,挑衅性地进出澳大利亚专属经济区,澳大利亚军队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此次演习导致许多国际航班因安全问题改变航线,这表明北京无视既定的全球空域和海上安全透明度准则。中国军舰突然出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上边界附近,令两国国防机构措手不及——事实上,正是维珍澳大利亚航空的一名飞行员向澳大利亚当局通报了中国的实弹演习。这一事件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军事分析人士的强烈反应,并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在更广阔的西南太平洋地区意图的质疑。
事实与数据
中国在塔斯曼海的实弹演习
今年2月,在一次突击实弹军事演习中,三艘中国海军舰艇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开展行动。
此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在更广阔的西南太平洋地区意图的质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和军事协调都依赖于开放安全的海上通道,北京的演习凸显了中国在这一直到最近才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日益增强的存在。澳大利亚的《2024年国防战略》强调了对中国在西南太平洋地区迅速扩张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的担忧。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国家也意识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影响力。
从战略上讲,2月份的演习表明中国有意测试或挑战现有的安全假设。这也表明未来西南太平洋(包括塔斯曼海)可能成为争议区域,迫使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盟友美国重新评估其战略。
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与中国外长对峙,对演习缺乏事先通知表示担忧。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承认演习合法,但也批评了缺乏事先沟通,导致澳大利亚国防军不得不依赖商用飞行员警报来追踪活动。澳大利亚反对党领导人呼吁对中国的强硬姿态采取更强硬的回应。
新西兰外交部长温斯顿·彼得斯称此次事件是外交沟通的“失败”,而国防部长朱迪思·柯林斯则强调了此次部署的战略重要性,并指出中国舰队包括装备了可打击澳大利亚的弹道导弹的舰艇。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强调,有必要重新评估新西兰的国防态势。
2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上会见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会见期间,黄英贤表示,她已向中方明确表达了对此次实弹演习“未能达到预期,我们对此深感担忧”的立场。? Getty Images
多层面安全战略
自2022年以来,中国加强了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其范围已超越了台湾海峡的日常行动。如今,中国更频繁地举行大规模演习,军事和准军事部队(例如海警)参与其中,演习通常以实弹演习为主。去年,两次分别名为“联合利剑-2024 A”和“B”的演习,见证了中国军队创纪录的军事活动。
虽然这些部队的重点一直围绕台湾本岛及其卫星岛屿,但如今这类演习扩展到西南太平洋等地区也不足为奇。
经济实力与地区变化
近年来,中国在西南太平洋的活动日益与其长期战略、军事和外交利益相契合。北京方面经常将其对外接触的重点放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互利共赢上,但其行动表明,其更深层次的目标是重塑地区力量平衡,挑战美国及其盟友的传统影响力。
2019年,所罗门群岛和基里巴斯均不再在外交上承认台湾,而是正式承认其为中国的一部分。瑙鲁于2024年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此后,所罗门群岛也于2022年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安全协议。该协议因其中一项允许中国访问其港口并进行后勤补给的条款,震惊了地区大国,尤其是澳大利亚和美国。
北京还在干预国际框架,利用其影响力,以符合其战略利益的方式塑造全球规范和机构。
今年5月,所罗门群岛议员丹尼尔·瓦内罗阿(Daniel Waneoroa)辞去了对华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的职务。该联盟是一个由国际跨党派议员组成的网络,旨在合作应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影响力带来的挑战。瓦内罗阿先生一直面临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恐吓,包括其驻霍尼亚拉大使馆的直接行动。据报道,一些中国官员警告称,如果特朗普拒绝退出北约,将遭到经济报复。
尽管中国尚未发布官方政策文件明确阐述其在西南太平洋的利益,但其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表明了明确的战略意图。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尤其是表面上为商业航运设计,但具备为海军舰艇提供服务能力的军民两用港口)、签署资源协议以及开展援助外交,中国正在深化与多个太平洋岛国的合作。
据估计,2022年中国对太平洋地区的发展援助总额已达到约2.5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这一增长使北京重新成为该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双边捐助国。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覆盖大多数太平洋岛国,北京方面主动提出为这些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巴布亚新几内亚在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了在公路、医院和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规划。自2018年以来,斐济也一直是该倡议的合作伙伴,重点关注道路、桥梁和水利基础设施相关项目。
今年2月,库克群岛与中国签署了多项协议,旨在加强在包括海底矿产勘探在内的多个领域的合作。不出所料,这激怒了新西兰。作为回应,新西兰宣布暂停向这个太平洋小岛国提供数百万美元的援助。
瓦努阿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一带一路”项目,该项目引发了国家安全担忧。中国资助了卢甘维尔码头的升级改造,美国和澳大利亚官员警告称,该码头可能具有军民两用潜力。中国和瓦努阿图否认了这些说法。
中国还在该地区扩大其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华为计划在所罗门群岛建造161座电信塔,以支持其5G网络。
北京对西南太平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考虑到海底电缆、5G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控制或影响这些系统可以让中国获得敏感通信、监视机会,甚至在危机期间获得潜在的破坏能力。
事态发展的可能
可能:中国扩大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行动规模和频率
中国周边国家已经熟悉其在该地区日益增多的军事和准军事活动。台湾每天都能看到数十架军机和海军舰艇在其岛屿附近活动。北京继续利用其海岸警卫队骚扰和恐吓南海的菲律宾船只以及钓鱼岛附近的日本海上保安厅。
中国的军事活动可能会从台湾、南海和日本周边海域延伸到大洋洲和印度洋等新区域。与在台湾周边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一样,中国不仅在扩大军事行动规模,还在整合各种军事和准军事力量。北京不仅会扩大其军事行动范围,还会增加这些军事活动的频率,使其行动常态化。
最有可能:澳大利亚与地区伙伴合作对抗中国
中国海军在澳大利亚周边日益增强的存在感和突袭性军事活动很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首先,澳大利亚、美国及其合作伙伴可能会开展更多航行自由行动和联合演习,以维护其存在。其次,这些国家可能会更加强调对更佳海域感知和实时信息共享的需求。
鉴于堪培拉一再对北京不断扩大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参与表示担忧,澳大利亚将与日本等其他地区领导人合作,共同对抗中国的经济和战略投资,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中国在印太地区不断升级的军事活动,加上华盛顿的外交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更多地呼吁加强国内国防和安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