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来稿

注册日期:2021-11-11
访问总量:564541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赵晓:若没有永恒的上帝,历史如何公义审判?


发表时间:+-

若没有永恒的上帝,历史如何公义审判?
——纪念傅国涌并反思“中国式历史信仰”的虚荣与危机


作者:赵晓


当现实没有公义,人心本能地仰望“历史”成为最后的裁判者。傅国涌就曾深信“历史会证明”,却最终归向了那位真正能称人为义的神。

今早,宋大姐转发丁东的文章《惜别傅国涌》,并留言“傅国涌是位基督徒,一生以自己的言行传播神的光。”

随后,又看到”青鸟“转发的对傅国涌的纪念文字。感动之余,让我不禁想谈谈读傅国涌“'历史当会给我做证明'——《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后记”一文的思考,以纪念这位基督里的弟兄,也重审中华民族的历史观。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宗教”的民族传统中,历史常被赋予了“神圣”的角色。傅国涌,这位用一支笔穿越百年风云、为良知和自由做见证的民间独立历史学者,在文章中深切指出:

“中国人没有宗教,却把历史当作宗教;没有上帝的审判,却仰望历史的审判。”

这是一个极其敏锐的文化洞察,也是一种深重的灵魂写照。在缺乏超越性宗教信仰的中华传统中,历史即宗教——历史成了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唯一神圣”的领域。历史裁判即末日审判:传统中没有“上帝的审判”,但有“历史的审判”;没有“天堂与地狱”,但有“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现实中无法伸张的正义,只能寄托于未来的一句:“历史会证明。”

有趣的是,2008年,作为一位归信基督的弟兄,傅国涌在他的灵魂中终于找到了那位超越历史、统管历史、审判历史的神。对他而言,那一切关于“历史会证明我”的期盼,如今于他都有了更终极的归属——不是由历史证明我,而是由神称我为义。

“历史”,到底应该赋予它什么样的位置,既不过低又不过高呢?

一、历史的荣耀:承载了中国人对正义与永恒的朦胧渴望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大道隐没”的文化,中国人敬天不识天,慕道不明道,没有启示信仰,因此高度重视历史记录与道德判断。从《春秋》“笔削褒贬”,到司马迁“究天人之际”,再到民间“遗臭万年、流芳百世”的伦理想象,历史成了中国人心中最后的审判台。

从傅国涌的文章中,我总结出历史在中国人心中的“五重功能”:

宗教功能:替代神圣、审判与永恒;
道德功能:善恶有报、春秋笔法;
记忆功能:反抗强权、对抗遗忘;
文明功能:评估事件的文明价值,而非胜负成败;
见证功能:作为个体良知与命运的最终法官。

傅国涌的文字中,就常流露出这样的信念:历史虽迟到,但终不缺席。他深信,无论是林昭、雷震、顾准……还是那些在暴政中被压抑的声音,都将在历史中“留下清白”。这或许也正是他多年写作的精神支柱。

二、历史的危机:没有永恒的神,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记忆工程

但问题是:历史没有位格,也不完全,更不足以当作偶像来崇拜,来寄托。

请问,若没有上帝,谁来主宰历史?谁来记录历史?谁来诠释历史?谁来断定历史的是是非非?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乔治·奥威尔,《1984》)——极权者会篡改历史;

“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家Benedetto Croce)——愚民会遗忘历史;

“戏说者”会污损历史。

傅国涌在近些年来,越发意识到,历史之“神圣性”在强权之下极其脆弱。正如他所引用的昆德拉所言:

“人类反抗强权的斗争,就是记忆反抗遗忘的斗争。”

但如果人类是有限有罪的,人的记忆最终实际上无法承载真理,那我们还有什么指望?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三、福音的回应:历史不能审判我们,唯有上帝能

基督信仰并不否定历史有其价值,但要赋予历史以终极坐标。

我们不再赋予历史上帝般的假神地位,而是相信上帝主宰历史;
我们不再寄望“青史留名”,而是渴望在上帝的“生命册中有名”(启3:5);
我们也不再害怕“遗臭万年”,而是敬畏“那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主”(太10:28);
我们不再等候“历史证明我”,而是向着“那审判活人死人的基督”交账(徒10:42)。

对傅国涌这样的历史学者来说就是这样,信主当然并不意味着放弃历史的研究,而是穿越历史,看见那一位坐在宝座上的羔羊。他也不再需要“历史证明”,因为神已称他为义。

四、今天的呼召:求主在中国兴起属神的“历史之子”

纪念傅国涌,不是因为他“写得好”,而是因为他走得对。
他从“历史是宗教”的文化幻象,归回到“基督是主”的信仰真实——
这是一次世界观的革命,也是一次属灵的复归。

他虽英年早逝,却因信得生;
他虽息笔尘世,却在天国得荣——
这,才是真正的不朽,与永恒上帝同在。


今天,我们更迫切呼求:

愿上帝在中国各个领域兴起属于祂的学者与思想者——
在史学,在文学,在教育,在媒体,在公共空间,
兴起那些在“上帝之光”中读懂历史、解释历史、参与历史的人,
带领这个民族走出对“历史神圣性”的依赖,
转而归向那位掌管历史的神本身。

正如圣经所说:
“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那些心向诚实的人。”(代下16:9)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

尾声:历史无力称义,惟基督能使人不朽

我们缅怀傅国涌,因为他曾奋力守望记忆。但我们更欢喜纪念他如今在主里的身份——不是“历史写作者”,而是“基督新造的人”。

若没有永恒的上帝,历史终将腐烂;
若没有羔羊的血,人类无法洁净;
若没有复活的主,所有不朽的追求都归于虚空。
愿主使用他的生命见证,唤醒更多属神的中国人,脱离盲目与瞎眼,奔向永恒的真光。正如傅国涌所信、所望、所归的那一位。


浏览(465)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