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梁子

注册日期:2025-05-09
访问总量:309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为何皇帝会下“罪己诏”而中共党魁不会?


发表时间:+-

“学者萧瀚根据《二十五史》进行的统计显示,共有7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汉朝15位、三国3位(曹魏1位、孙吴2位)、晋朝7位、南朝14位、北朝1位、隋朝1位、唐朝8位、五代6位、宋代7位、辽代1位、金代1位、元朝4位、明朝3位、清朝8位。加上民国时期袁世凯也写过认错书,总共有270份左右”(《维基百科》)



从秦始皇到最后一位皇帝溥仪,2000多年间中国共产生了494名皇帝,算下来,约有16%的皇帝下过“罪己诏”。比例比较低,大多数皇帝还是不愿意公开承认错误。没有没犯过错误的皇帝吧!

但不管怎么说,古代皇帝可以认错。这倒不是因为过去皇帝比现在的领导人道德水准高,“知耻近乎勇”,而是因为古今思想观念和权力合法性来源不同。

首先,过去皇帝仅是权力最高最大,而不是思想权威。思想权威是孔子。而孔子那一套东西的解释权,并不掌握在皇帝手中,而掌握在儒生手中。皇帝的执政有违儒家的原则,儒生大臣就会谏言皇帝的作为偏离了儒家“以人为本”的统治原则。少数情况下,皇帝比较开明,就会从善如流,知错就改,甚至下“罪己诏”昭告天下。这可遇而不可求。因为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大多数情况下,儒生的谏言不起作用。

现在则不同,中共党魁既是君还是师,每一代党魁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是全党和全国人民行动的指导方针。党魁所言就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就是是非的标准和行动指南。党魁认错就等于自己否定自己的理论,自打嘴巴。

第二,汉朝儒生董仲舒在孔子学说基础上,搞了个“天人感应”学说,将自然灾害与皇帝的德行联系在了一起,成功推销给了汉武帝。一些皇帝中了套。

幸亏了董仲舒,儒家才绝处逢生,咸鱼翻身,得到汉武帝的青睐,进而取得独尊地位。儒家思想才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不二法宝,孔子才成为万世师表。可以说,董仲舒对儒家有再造之功,仅次于孔子的开宗之业。

那董仲舒究竟说了些什么,能让汉武帝鬼迷心窍呢?主要有两点内容。首要的第一点,皇帝是授命于天来管理人世间的,是天之子,故称天子。他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就是说,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归结为“其尊皆天也”,而天子则是直接受命于天,那当然所有人都必然听命于天子。“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他这个话的实质含义是给统治者提供了一个神圣高大的合法性。先弄一顶高帽子给皇帝戴上,汉武帝当然爱听了。

以前的儒家都没有明确这样说过,将统治的合法性与上天的意志联系起来。在孔子那里,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于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第二》)。另外,孔子对自然现象及装神弄鬼也不感兴趣,“子罕言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第七》)。

但也不能说,董仲舒就违背了孔子的思想。按修正主义的说法,就是“董仲舒理论是孔子思想的新发展”。孔子虽然没有明确将统治者的合法性与上天意志联系在一起,但他的“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来自于对自然的比拟。《周易·十翼》相传为孔子所作,其中《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孔子虽然不信“怪力乱神”,但也不反对统治者利用民众的无知来加强统治,“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周易·观卦·彖传》)。”

但董仲舒还留了一手。他并没有摒弃孔子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而是将统治者的失德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了一起。等于是给皇帝上了一道紧箍咒。这是他的“天人感应”学说的第二个意思。他说道,“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并且将皇帝不同的失德行为与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一一对应。“王者与臣无礼,貌不肃敬,则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风;王者言不从,则金不从革,而秋多霹雳;王者视不明,则火不炎上,而秋多电;王者听不聪,则水不润下,而春夏多暴雨;王者心不能容,则稼穑不成,而秋多雷。”

他这一招,将“授命于天”与“失德招灾”打包兜售给汉武帝,“捆绑销售”,相当高明。一方面说天子授命于天,另一方面又将天命的解释权攥在儒生的手中。大多数皇帝不信这邪。信则有,不信则无。但相信“天人感应”这一套说法的皇帝,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就吓得赶紧下“罪己诏”,真的相信天灾人祸是自己失德而至。就收敛自己的行为,拿一段时间吃素俭用,清心寡欲。灾祸过了,事情平息了,照旧骄奢淫欲。历史上大多数“罪己诏”是天灾人祸发生后,皇帝检点自己的德行的。

中共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推崇“人定胜天”,“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当然不会屌董仲舒这一套。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毛泽东口出狂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但在三年大饥荒期间,也曾一度不吃“红烧肉”。中共解释是与人民同甘共苦。但是不是毛内心也认为自己的政策失误才招致上天惩罚,就也像过去皇帝一样省吃俭用?但他肯定不会公开认错。

以上两点,是古代皇帝愿意下“罪己诏”的思想基础,有认错的行为基准和意识。

第三点更重要。古代皇帝下“罪己诏”不会导致下台。这涉及到权力合法性来源。除了开国皇帝是“打江山,坐江山”外,后继皇帝权力的合法性在于血统,是前任皇帝的嫡子,无可替代。公开认错并不会导致皇帝下台。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皇帝下“罪己诏”后,就丢掉皇位的情况。

但中共党魁的权力合法性来自于始终“伟大、光荣、正确”。不管别人如何看,自己得标榜自己,让人吹捧自己英明正确。如果自己公开承认犯了路线错误,像古代皇帝那样下“罪己诏”,那对不起,结果必然是下台。自己都承认错了,那其它人凭什么还要拥戴你,听从你服从你呢?

中共党魁的产生,虽然有些世袭成分,但既不是必须的,也不是充分的,只是加分项。党魁的立与废都是以党的生存和利益为最高原则。事实上,中共历代党魁下台都是因为在路线斗争中落败了。那么,自己不战而认错,肯定下台更快。认错就等于下台。下台后还可能被清算,后果很严重。除非愿意下台,否则一定不会主动认错。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辞职下台,何必自取其辱,多此一举?而中共斗争非常残酷,中共党魁不可能主动辞职,更不可能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

2025年5月7日


浏览(334)
thumb_up(29)
评论(3)
  • 当前共有3条评论
  • 陈家梁子 回复 钟雨

    党内小范围认错不会下台,但如果像过去皇帝那样下“罪己诏”,诏告天下,就会下台。

    屏蔽 举报回复
  • 钟雨 回复 俞先生

    1959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即使承认错误也不会下台,因为全党的高级干部需要他。彭真说:毛主席的威望象泰山,拿走几吨土没有影响。在1962年的7千人大会上,毛承认了一点错误,并没有下台,毛之所以不承认错误,是为了证明他最英明伟大。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上万言书,批评大跃进的错误。如果毛承认错误,就可能被迫下台。所以,毛必须批判彭德怀,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