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来稿

注册日期:2021-11-11
访问总量:533638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赵晓:战争让人活着,却不再完整--从《Fauda》到俄乌战场的困局


发表时间:+-


“有些人虽然活着,但他们的心已经死了。”

——《Fauda》

“五一”长假,我偶然邂逅了一部以色列反恐剧集——《Fauda》。这是部令人难以移开目光的作品,吸引我一口气看完。

它与好莱坞式的反恐大片完全不同。没有满屏的帅哥美女,高科技炫酷,也没有过度渲染正义,更没有脸谱化的英雄与恶人,而是一种逼近真实、令人窒息的“灰色现实”:信仰与背叛纠缠,牺牲与仇恨交织,充满了“混乱”——正如阿拉伯文剧名原意“Fauda”所蕴含,而非中文翻译的“冤冤相报”那样简单。
这部剧让我看见了许多新闻中“抽象”的词汇背后的真实形象:不同的恐怖组织哈马斯、IS、真主党,巴勒斯坦地道网络、清除行动、加沙街巷中的反伏击战……也都变得具体、立体而残酷。

以色列特种兵则像我接触过的以色列人那样,仿佛沙漠中的仙人掌——外表带刺,内里柔软而破碎;而他们的敌人,也不再是面具式的“恐怖分子”,而是有血有肉,有母亲、有孩子、有挣扎的生命。

他们之间的仇恨,不只是政治,也不仅是宗教,更像是一种宿命般的扭结,代代相传、无从逃脱。

看完第四季最后一集时,我久久不能说话:枪林弹雨之后,队伍活下来的人,脸上只有空洞和麻木,嘴里喃喃自语,交织的是伊斯兰和犹太教的经典祷告。

那一刻你明白:战争让有些人活着,却已不再完整。

这是以色列的故事,但也是今日乌克兰的故事,甚至是俄罗斯的故事,是战争的共同故事。

一、5000人的代价:是胜利,还是自残?

据英美防务机构披露,俄乌战争进入胶着阶段后,每天平均双方共计伤亡达5000人。

我特别核查了一下数据。据英国国防部估算(参见 Business Insider, 2025、Euromaidan Press, 2025),2024年底至2025年初俄军的日均伤亡为1200至1570人。由于乌克兰方面的伤亡数据不公开,难以得出确切总和。但综合分析后估计,双方每日总伤亡极有可能超过2000人,长期维持在高位。说“每天平均双方共计伤亡达5000人”或许高估,但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精确打击”或“闪电推进”,而是一场长期的、持续的“绞肉机式战争”。

说“一个月伤亡多少人”,其实就等于多少个家庭没了父亲、多少个村庄陷入寂静。

说“战损评估”,其实大多是19岁到29岁的年轻人、刚当父亲的男人、正在上学的男孩。

你可以站在任何一方,但都无法否认一个现实:战争的收益越来越抽象,而代价却越来越具体。

人们所谓的“正义”,也在无数死亡的生命和破碎的家庭面前,显得越来越苍白。

二、《Fauda》的镜像:中东的冤冤相报,正是东欧的现实预演

《Fauda》不是“打赢就好”的爽剧。

它让你看到:即便打赢了,代价是否值得?

男主多伦杀敌无数,但失去了队友、婚姻、信仰,最后连自己是谁都快迷失了。他是胜利者吗?或许是,但更是一个代价太高的幸存者与不幸者!

而在今日的东欧战场,有多少人,正在走向“多伦”的结局?

在俄罗斯,越来越多达吉斯坦(北高加索)、布里亚特(蒙古裔)和远东边境的青年被征入军队,命运沉入陌生的乌克兰田野;据BBC、莫斯科时报、美国国防智库CNA等2022–2023年的跟踪统计:布里亚特族人的死亡率约为莫斯科人口的7倍;在某些时段,达吉斯坦、图瓦共和国的战死名单几乎占据整个俄军公告的1/3;而莫斯科等大城市几乎未见有组织送葬或公示。

简单说:他们既是民族边缘人,也是战争前线人。多半不是为了信仰,也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活着——一个月3000卢布的补助,一张给母亲的烈士证书。

在乌克兰,父亲和儿子成了“无人机画面外”的数字,甚至女性也开始被强制征召;

对两个国家而言,再拖一天、一月、一年……换来的都不是胜利的欢呼,而是百万人级的创伤与沉默。

三、这战争,会到几时?

这或许是全世界最沉重的问题之一,却至今无人能答。

谈判桌似乎随时可开,却永远不坐满人。

两国领导人都在等对方“先垮”;

西方盟友援而不决,俄罗斯战而不止。

没有人想认输,但也没有人真正赢得起。

最终,剩下的不是英雄,不是赢家,而是那些失去了一切却还活着的人——活着,却不再完整。

四、我的感慨:不是停火,而是归人

《Fauda》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战争不会让人强大,它只会让人麻木;
战争不会让人清醒,它只会让人沉沦。

当“仇恨”成为国策,当“胜利”成为信仰,当“殉教”成为英雄,一个民族便走上不归之路。

不是因为输不起,而是因为赢来的,并非正义与荣耀,实不过是一些碎片堆起来的胜利。

如果战争让人活着,却不再完整,那我们真正该渴望的,恐怕甚至不是“停火协议”,而是:

那能让人真正归来的制度、和解、更新以及灵魂的救赎!


浏览(1309)
thumb_up(9)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破棉袄

    这一套都是白左乌托邦式说法,战争比人类的历史还要古老,不管其如何残酷,如何痛苦,是伴随人类存在的天理。

    屏蔽 举报回复
  • jincao

    只要这个世界上有靠挑起战争获利的人存在。战争永远不会消失。世界的军费开支最多的国家美国的军费时其后10国的总和。发动战争就成了霸权国家里一部分所谓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占有大量资源的"高等人群"的简单选择。如今的世界还是丛林规则横行的世界,在一部分人眼里,他人的权利和生命被莫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