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季刊

注册日期:2020-06-20
访问总量:507723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十字架的悖论:十字架的两分性


发表时间:+-


十字架的悖论 (上)

——如何在世俗化的世代高举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文/黄雅悯

《生命季刊》第111期

 

音频为洪彪弟兄朗读:


 

林前 1:18-25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世俗化的世代。1 对于世俗化或世俗主义,哲学家和宗教社会学家们有不同的定义和认识。他们也因各种原因对社会是否不断世俗化持不同的见解。比如社会学家Steve Bruce就坚持社会不断世俗化;2 而哲学家Charles Taylor却不这么认为。神学家Donald Bloesch对世俗化的定义言简意赅:“对现今世界的专注而导致终极关怀的丧失”。4 我想对世俗主义最好的描述应来自圣经。圣经对世俗的判断不像宗教学者们那样根据人们是否热衷宗教或灵性探索,而是根据人们是否对真神敬畏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使徒雅各告诉我们,“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雅4:4);使徒约翰定义世俗就是贪爱世界而不爱神(约一2:15-17);他称世俗的老底嘉人为因富足而自以为什么也不缺的人(启3:17)。使徒保罗定义世俗之徒就是“基督十字架的仇敌”并“专以地上的事为念。”(腓3:18,19)。世俗之徒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目中无神,自我中心,抵挡真理,贪爱世界。 奥古斯丁也以是否爱神来分别人属于上帝之城还是世俗之城。

 

 

福音派领袖Philip Ryken 指出,我们所处的后基督教时代甚至可以称为新蛮族主义时代(the New Barbarism,用Chuck Colson的术语),它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拒绝绝对真理并爱自己超过爱任何其它事物(尤其神),简言之,就是相对主义 (relativism) 和自恋主义 (narcissism)5 斯托得 (John Stott) 牧师生前在他的封笔之作中也指出现今世俗化世代的四个主要趋势:多元主义 (pluralism),伦理相对主义 (ethical relativism),物质主义 (materialism),和自恋主义。6 我们既生活在这样的世代,我们应该如何为主而活呢?我们应当如何在这样的世代中高举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呢?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的答案只能从圣经中寻找。

 

使徒保罗也生活在与我们类似的世代。当年的哥林多就是个极其世俗的城市:商业发达,生活富庶,异教风行,市民生活糜烂,喜爱炫耀;从“好色”这个希腊字动词 korinthiazoō  (像哥林多人那样行) 的意思就可以看出当时哥林多人的显著特征。7 保罗的哥林多前书1:18-25对我们今天如何在世俗化的世代高举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提供了权威的引导。

 

哥林多前书1:18-25在逻辑上是1: 17的自然延伸。在第17节中,保罗告诉我们,他蒙主差遣是为要传福音,而且传的是基督的十字架,而不是人的智慧。人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十字架,就以为十字架是愚拙与软弱。但是,十字架是一个悖论 (paradox)。悖论在数学,逻辑,哲学,甚至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什么是悖论呢? 悖论就是“似非而是”,看似矛盾或错误的,其实是真理或现实。比如,人在汪洋大海上干渴而死。这在表面上似乎是不可能,但事实上是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人不能用喝海水解渴。这一悖论揭示一个深层的现实,就是海水不可饮用。十字架的悖论也是一样。它表面上看起来是愚拙和软弱,却彰显更深层的属灵真理:十字架在人看为的愚拙中启示神的智慧;在人看为软弱中彰显神的能力!我们从哥林多前书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十字架的两个重要特性:两分性和悖论性。

 

一、十字架的两分性 

The Divisiveness of the Cross (1:18-21)

 

使徒首先指出,十字架在灭亡的人看来是愚拙的。这里“那灭亡的人”(those who are perishing),就是正走在灭亡的路上的人。在这些人看来,十字架的道理是愚拙的。但是,十字架在那得救的人看来是神的大能。这里 “我们得救的人”(us who are being saved)就是已经得救但尚未完全得救,而且正走在完全得救的路上的基督徒。在这些人看来,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大能。在前面的经文,保罗已宣告这种内蕴在福音本身的能力:“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1: 16)。

 

保罗引用以赛亚书29:14说明,在犹大人在亚述大军压境时倚靠埃及的力量是徒然的(赛31:1-3)。那些出主意要投靠埃及的宫廷智者谋士们在哪里呢?他们的计谋不能得逞,他们自己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神要藉此 “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其实埃及一点忙也帮不上,只有神才是祂子民的帮助!神过去曾显明自己的能力,如今在福音上再次显明。第21节说,世人既然凭人的智慧无法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来拯救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这就是十字架的悖论:看似愚拙,实则智慧;看似软弱,实则强壮。笔者记得在大学时代,有一次几位数学系的学生解不出一道难题。我的一位计算机系的朋友刚好来看我,顺手就帮我们解决了。但他的解题方法是数学系的学生所看不上的。但这又何妨呢?人家毕竟解决了我们无法解决的难题啊。

 

这里我们看出不同的人(得救的人和灭亡的人)对十字架的看法迥然不同。一方面,人在十字架前评估十字架的救法;但另一方面,十字架反过来也判断了来到它前面的人:那些认为它的救法是愚拙的人就是行在灭亡的路上;那些认为它的救法是智慧的人就是已经得救也行在全然得救的路上。福音派领袖小Albert Mohler颇具洞见地指出,十字架是人类历史上同时最具分裂性和合一性的事件。分裂性是因为人对十字架的不同态度而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得救或灭亡);合一性是因为不同种群的人因在十字架面前谦卑悔改的态度而合为一体(教会)。

 

今天,我们怎么看待基督的十字架呢?如果你是寻求福音的朋友,盼望有一天在慕道的路上发现自己的全然败坏,乏善可陈,只有十字架的基督才能救你, 你就有福了,快快接受祂为你灵魂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如果你看轻十字架的救法,盼望你赶紧悔改,否则十字架将判定你正行在灭亡的路上。对主内弟兄姐妹,不要害怕世人嘲讽十字架的道理,不要犹豫,不要妥协,单单传扬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因为这是唯一的救恩之路。(待续)

 

注释:

1.有些学者,如哲学家Jürgen Habermas,社会学家Peter Berger (后期) 和Christian Smith都称我们处在“后世俗”(postsecular) 时代,“去世俗化”(desecularization) 时代或世俗革命 (secular revolution) 的时代;Charles Taylor颇有洞见地反对以前社会学者们关于世俗化的观点并指出现今世代世俗主义的多元性特征。无论怎样,这些学者们都是从哲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等人文科学的角度而不是从圣经的角度论证的。虽然我们的世代有各种宗教信念或实践的坚持和复兴,但从圣经的角度看,我们的世代在整体上仍然是世俗化的,因为它偏离了真神这个中心,甚至新教内部也有在福音宣讲和生活见证上偏离耶稣基督并祂十字架这个核心的趋势。

2. Steve Bruce, God Is Dead (Oxford, UK: Blackwell, 2002), 240-241.

3. Charles Taylor, A Secular Age (Cambridge, MA: Belknap, 2007), 21.

4. Donald G. Bloesch, The Christian Witness in a Secular Age (Minneapolis, MN: Augsburg, 1968), 15.

5. Philip Graham Ryken, City on a Hill: Reclaiming the Biblical Pattern for the Church in the 21st Century (Chicago, IL: Moody Publishers, 2003), 16-20.

6. John Stott, The Radical Disciples: Some Neglected Aspects of Our Calling (Downers Grove, IL: IVP Books, 2010), 19-26. (中译本:《世界等待的门徒》,译者:胡伟利/叶淑和,校园书房出版社)

7. Gordon D. Fee, 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87), 1-4; David E. Garland, 1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03), 4.

 

黄雅悯  芝加哥三一恩典堂主任牧师。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浏览(922)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