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mulan

注册日期:2024-05-06
访问总量:11991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JD Vance-美国副总统候选人的憨厚外表后面


发表时间:+-

因为太长了,分两口气读完了[乡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有的段落差不多令人哽咽了,这是一本非常personal的书,也是一本治愈作者的书,至少是一本治愈过程中的书,有的创伤也许一辈子都无法治愈,像一个魔鬼会在夜深人静或者任何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出现反啮,只是因为创伤太深,受到的时候太年幼稚嫩。

我觉得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跟川普没有关系,而是跟他自己的前途有关,书的最后是一个败笔,感谢了蔡虎妈的帮助,没什么问题,但是赞美了蔡虎妈教育孩子有方,让我质疑万斯的判断力。因为虎妈最后自己也质疑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对她每一个孩子都适用,因为遭到剧烈反抗,她自己最后也改变了方式。

先说万斯的祖先,苏格兰-爱尔兰后裔在北美白人中很常见,那是很久以前的搭配,原因是穷人找穷人。

苏格兰是农牧地区,以前很穷,还没有UK的时候,苏格兰人到England去是乡下人进城,England的繁华是乡下人不能想象的。就连爱丁堡的玛丽王后宫殿相比England的也是各种朴素,比不上England一些富人的城堡,后来苏格兰并入UKEngland海外殖民地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也分得一杯羹,渐渐富裕起来。

至于爱尔兰,不像苏格兰与England有共同宗教信仰,容易统一,这个是因素之一。爱尔兰位置偏远,不利于贸易,那里的人非常彪悍,有一阵子爱尔兰共和军(IRA)非常活跃到处制造各种爆炸事件,死了不少无辜群众,还意图谋杀撒切尔夫人,就是为了要已经并入英国的北爱尔兰独立出来进入爱尔兰共和国。现在美国电影电视里有关于爆炸的故事,总是放一个爱尔兰人背景。

后来英国人移民新大陆,苏格兰爱尔兰人也移民美国。别看现在看不出白人有啥区别,在当时没有亚洲人的新大陆,原生地就是区别。特别是爱尔兰人。修铁路时有中国人做苦力,另一支队伍就是爱尔兰人,地位相差不太多,原因就是穷,爱尔兰劳工薪金比中国劳工高一点就因为一个白面孔。 但是白人再穷也不会跟亚洲人通婚,所以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通婚就变成理所当然。生活的磨砺,他们就比较粗糙。他们把自己看作和英国人不一样的,当然英国人也看不起他们,英国当时很强大,移民美国后只要是个英国人,很容易就出人头地进入管理阶层变得富有。

现在想起来有个朋友说起过他的祖父祖母辈,就是苏格兰爱尔兰后裔,在加拿大东部,大家庭,许多兄弟姐妹叔伯姑姨,逢年过节聚会一大帮人,家族里长辈的彪悍故事口口流传。以前听过就算了,现在觉得就是和万斯的家族故事如出一辙。他家许多人现在在各行各业都做得挺好,他说在东部他有许多资源,到那里都有家族中的某个人可以照应,听着像黑社会。

回到万斯,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小孩可以肯定的,他的妈妈就被原生家庭摧垮了,每个人承受能力不一样,有的人没被打死反而更坚强,但是更多的人就被压倒了,再也没有机会翻身。所以他提议要给更多的support是对的。

许多年前可能八十年代时看到过一个纪录片说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印象很深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记得。说的是一对年轻夫妇,没有大学文化程度,男的在汽车厂上班,女的家庭主妇,家里一个独立屋,两个孩子,两部车,说这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采访他们时男的说,他们不是音乐家庭,所以孩子没有学习什么乐器之类的。当时我就想,中产阶级挺容易的,有份工作就中产了,本来觉得称得上中产的至少是知识分子大学学历吧。还觉得有点产的人都会让孩子学个乐器什么的。我们小时候无产阶级的时候父母还逼着我们学一门乐器呢。反正美国中产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现在看来就是那个铁锈带地方的中产阶级,进个大厂,全家无忧。然后制造业崩溃,中产一夕变无产,生活很残酷。转型的机会也很少,教育程度还是不够,不知道政府除了发食品券还做了什么,比如新的职业培训等等。他们心有怨恨很正常。种族等级在美国一直是有的,就算表面没有,心里也是有的。随着黑人社会提高,那些被落下的白人就一直往下掉,心有不甘啊。那些人穷没受多少教育不等于笨,许多人来到美国垦荒,生存下来的都是人精,那些人的后代强悍的也很多。

幸好万斯有一个脑子清楚的祖母,间接说明了万斯的家族遗传。

如果说黑人靠平权拉平受教育和收入水平,其实放到谁身上都可以成功,所以一个国家的政策和个人是息息相关的。不要求特殊,而是要求公平,这个是最起码的对政府对社会的要求。

万斯书的后半部分就是他进入耶鲁以后,看到了美国上层阶级怎么操作的,聪明的他很快学会了,他充分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连讨个老婆也是如此,包括出书也是那个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就没有什么新意了。所有的铺垫,所有的苦难,都是前奏,都是代价,最后给人的启发还是: 要想进入上层社会,聪明才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资源是最最重要的。

通俗一点说,这本书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爬藤指南。至于励志,或者为什么铁锈带变成川普的票仓等等都是副产品。所以还是值得一看的。


附加一句:

别人看到草根逆袭,但是这本书不是这个意思。蔡虎妈鼓励他出书,潜台词都在书里,要想出人头地,一定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虎妈这点是很聪明的,在那个圈子里混着,怎么混门儿清着呢。Vance的切入点就是他的经历,光有经历还不够,要出本畅销书,有钱有名了,才有下一步。当时的他不可能找到一个白人精英老婆的,可以看出,Vance宁可牺牲搞一个异族通婚,也要打开上层阶级的门。从这点看,他确实脑子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借助了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以后上位了,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他的婚姻。今天我在这里说了,他的人品就在他有没有换老婆或者绯闻。如果始终如一他还算一个汉子,如果换了,他就是个投机分子。


附读者augustsun留言:

我几年前读过这本书,因为身边有个自称“白垃圾”二代的朋友。 没想到几年后作者会成为美国VP的Candidate. 非常同意你的结论“最后给人的启发还是: 要想进入上层社会,聪明才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资源是最最重要的。” 我认为Vance的成功更多来自他对人际关系资源的利用,包括他对妻子的选择,一位能够协助他快速融入精英阶层的贤内助。 当然Vance的家庭背景和身份也使他成为别人可利用的资源。耶鲁,硅谷,川普都把他当成代表底层贫穷白人靠个人奋斗改变人生的代表,向大家展示只要你肯努力就能进入Top 1%. 可是如果事实真的如此,Vance的故事就不会成为畅销书,电影,而应该是见惯不怪的事。 正是因为Vance飞速的阶层上升是极少数才会让他变成社会的焦点


JD Vance.jpg



浏览(6811)
thumb_up(30)
评论(46)
  • 当前共有46条评论
  • Huamulan 回复 天雅

    我听塔克对他的专访中,他说教授,不知是不是这个虎妈,对他说他应该与另一个女孩交往,那女孩有很好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参议员(?), 可以在事业上助他一臂。但他没听。

    ------

    一定是那个虎妈, 呵呵。交往除了有用,也要看能不能成,是双向的。看看美国哪个政治精英头婚有一个白人以外的老婆?赵小兰老公是二婚,自己家里又多金,能够有大笔政治捐款,还牺牲有自己的小孩。


    屏蔽 举报回复
  • 天雅

    https://youtube.com/shorts/Dm1ANGukeQU?si=zcl1953UQqPN4epJ

    ---- 其实挺可惜的参院少了他,阻止任命woke政府官员。

    屏蔽 举报回复
  • 天雅

    聰明的他很快學會了,他充分意識到資源的重要性,連討個老婆也是如此,

    ---- 我听塔克对他的专访中,他说教授,不知是不是这个虎妈,对他说他应该与另一个女孩交往,那女孩有很好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参议员(?), 可以在事业上助他一臂。但他没听。

    屏蔽 举报回复
  • jincao 回复 xmac

    美国资本家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美国市场上曾充满中国的廉价商品。美国现在又转变规则,不搞自由贸易了,不遵守WTO规则了,要搞贸易保护主义。怎么美国玩规则,随意按自己的利益玩啊。坑别人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就行。自己的武器,飞机,美元等不是产能过剩,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就是产能过剩?双标游戏玩的真可以,美国的规则就是一个不公平的规则。

    屏蔽 举报回复
  • Huamulan 回复 阿妞不牛

    谢谢阿妞精彩评论!有许多看点。

    屏蔽 举报回复
  • Huamulan 回复 阿妞不牛

    美国梦并不是从loser中脱颖而出出人头地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机会,让有能力的不管出身,都有那么一个机制帮助你上升。在所有的帮助下,还是有的人会落下,那就要有一个社会机制有一个网把你从底部兜住。但是那些人也许根本不可救赎。现代民主社会就是拉上那些人一起往前走而不是把他们抛弃。

    屏蔽 举报回复
  • Huamulan 回复 阿妞不牛

    贫穷白人一开始的时候和出生地有关

    屏蔽 举报回复
  • Huamulan 回复 xmac

    中国是答应美国的规则进入全球化,结果是中共不但没有执行还玩弄了规则。美国把全部问题抛锅给中国不公平,但是这个锅中共是自己讨来的

    -----------

    这个还真没错!但是美国也是,早点不知道那些规则不可能得到执行,体制问题,所幸现在已经醒悟过来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正常的好的社会,应该同情关照帮扶弱者。但是,正常的好的社会,同时也必须鼓励人们自己奋斗努力,做成功者强者。loser 不应该被欺凌抛弃,但是很难是正常健康社会鼓励人们的榜样。从这一点上说,《白垃圾》与《乡下人悲歌》都描绘了这样的loser的群像,后者更是凸显了loser群体中也能出强者成功者的“励志”。这应该是一种朴实而又普世的共鸣,但是美国社会在产生许多弱者losers的同时,不少成功者也能从这一批批底层losers中间产生出来,这就是美国梦。这些有成就者,可以是各行各业,不只是政客政治家将领,大量的是爱迪生莱特兄弟汽车大王福特乔布斯以及肯德基“上校”,以及马斯克最近列出的2018年统计图表中,美国家庭平均收入超过白人家庭的印度台湾中国乃至菲律宾越南以及老挝苗族亚洲移民。

    屏蔽 举报回复
  • 阿妞不牛

    关于美国贫穷百人的历史梳理,其实有另外一本书,那就是南希·伊森伯格 《白色垃圾》。 另一方面,她这本书创造了一个美国特色词汇“白垃圾”,美国人包括白人黑人都可以使用而不凸显种族偏见。伊森伯格出色地将贫穷白人置于美国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实中。她是一位学者,她的写作风格清晰直接(而且不乏讽刺幽默)。她的书从白人定居北美之初开始,追溯了贫穷白人的历史,包括英国政府将罪犯运到殖民地,(相当于俄罗斯中国的“流放”,但不是那样的强迫惩罚,而是一种有选择的出路)以及那些出卖劳动力以获得更好生活机会的契约奴。这也就是当年的“美国梦”。

    然而,当时和现在一样,这种更好的生活难以实现。大多数依靠契约奴工的富裕地主都让契约奴工辛苦工作,以至于许多人在合同到期前就去世了。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往往发现自己陷入了贫困,别无选择,只能再次把自己卖给更残酷的契约包工。

    伊森伯格尤其对安德鲁·杰克逊从田纳西州边远地区崛起为总统的考察,比万斯的书更能解释美国乡下白人对富人和有色人种的怨恨。伊森伯格还很好地解释了富裕的南方地主如何挑拨贫穷的白人与黑人对抗,成功地转移了贫穷白人对他们的注意力和怨恨。俺多年前就说过,川普与安德鲁·杰克逊有相同之处。美国有着自己的土特产与延续性。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