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cal

注册日期:2014-10-22
访问总量:1047562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未能拯救精锐的三十三万大军, 唯一投降苏军的德军元帅保卢斯


发表时间:+-

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 
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 

(1890年9月23日-1957年2月1日,年仅66岁零4个月)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的一名陆军军官,其后晋升为元帅。
保罗斯最后是投降的,而且

和你说的一样,

刚刚被加封为第三帝国陆军元帅

的保罗斯最后是投降给苏军的,

33万人精锐德军,希特勒一定当时都气疯了。
我认为保罗斯是一个“闪电战”的可怜的牺牲品,
这个还不太成熟的战术没有像对待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
那样给他带来好运气,而是像对待隆美尔一样的无情。
斯大林格勒失败完全是保卢斯咎由自取[图文]
 
寒冷的冬天。 
 

德军元帅保庐斯(前排左二戴手套者)在

斯大林格勒附近第六军驻地视察。 
 
 
 
德军第六军团向斯大林格勒挺进。 
 
正在吃野战食品的德国士兵。 
 
手持波波萨的德军,巷战中波波萨优势明显。 
 
生存第一条,有最好的掩护才进攻。 

 

    德国的第71步兵师的军乐团,


      没有一个人能回家,


     全部战死在斯大林格勒。

 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市中心一座多层大楼的墙上挂着一块纪念牌,上面写着:1943年1月31日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罗斯元帅及其司令部人员在这座楼的地下室被俘。
关于保罗斯元帅有不少传说。其中之一是他的军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最后几天,希特勒授予自己心爱的将领保罗斯以元帅军衔。
在保罗斯一行被俘前一天,广播中传来了保罗斯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消息。他马上把这一消息写进了每个德国士兵都有的《士兵手册》上。由于当时根本不可能把元帅肩章送到保罗斯手中,所以他被俘时佩戴的是上将肩章。当苏军按肩章叫他的军街时,他连忙作了纠正。
保罗斯领导的德军第6集团军兵力达33万人,是一支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它被围而且被彻底击败后,希特勒气得无法自制。他企图收回前几天授予保罗斯元帅军衔的决定。他边跺脚边喊,说保罗斯欺骗了他,没有开枪自杀,却当了俘虏。
当时德军领导人开会的记录在战后落到了苏联情报部门的手中。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斯大林格勒局前局长亚·沃罗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希特勒气呼呼地说,保罗斯怎么能向布尔什维克投降?他本来可以开枪自杀嘛!如果怕开枪,也可以让人活埋啊……”
根据有关情报,当时纳粹德国间谍机关已经策划了一个营救保罗斯回德国的计划。
正当德国人紧张地制订营救计划时,保罗斯及其他被俘的德军将领先是被送到在战争中几乎没有遭到破坏的斯大林格勒南部的别克托夫卡区,后又送到荒原小镇扎瓦雷吉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一个营负责看守这些高级俘虏。

刚到扎瓦雷吉诺,保罗斯就求见苏联指挥部的官员。负责俘虏安全的沃罗宁在一间小屋里会见了保罗斯。沃罗宁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见到我后没有站起来,而是马上提意见。他提了三条意见:一、俘虏只有一顿早餐,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吃两顿早餐;二、从没有向他们提供干白葡萄酒;三、无报可看,不了解战场的情况。我仔细地听他说完,稍作停顿,解释说,我可以回答您提出的所有问题。首先我要提醒的是,你们现在是俘虏而不是在度假。生产干白葡萄酒的克里米亚仍在德军占领之下。我们每天都供应你们伏特加。你们肯定能吃饱,营养足够,所以一顿早餐就够了。”沃罗宁没有拒绝俘虏的所有要求,他答应经常让俘虏看报,当然只能看苏联的报纸,而不是德国的报纸。还答应设法为他们提供咖啡。

这时,德国人正在想方设法将保罗斯元帅救回德国。相邻地区已经发现了好几批企图潜入扎瓦雷吉诺的德国空降兵,但都被消灭。很快这个小镇的上空也出现了德国飞机。它们开始时只是侦察飞行,没有轰炸,也没有扫射,转几圈就飞走。为了加强防卫,小镇又增加了一个营的兵力。一天以后,干脆把俘虏转移到了莫斯科以东的小城苏斯达尔。当地的一所修道院成了这批高级俘虏的集中营,他们被安置在修道院的单间居室里,严密看守。
这些俘虏在苏斯达尔住了大约一年后,一天,集中营负责人诺维科夫上校把保罗斯叫到办公室,原来是保罗斯的妻子来了信。至于这封信是怎样从德国柏林送到苏斯达尔的,详细情况不明。很可能是某一位德国特工不顾生命危险,把保罗斯被俘的消息告诉了远在德国的他的妻子。保罗斯的家人起初相信纳粹的说法——当时纳粹向世界透露了三种说法:一是保罗斯元帅服毒自尽;二是他身负重伤后被俘,受到了严刑拷打;三是保罗斯像一个真正的军人那样战死。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以后,德国举行了全国哀悼日,承认自己遭到了失败,并为保罗斯举行了葬礼。在葬礼上,希特勒亲手往空棺材里放入未来得及授给保罗斯的镶有钻石的元帅杖。
妻子的来信使得保罗斯作出了一个不平常的决定。1944年8月8日他通过电台号召德国人民离开元首,行动起来拯救祖国。为此必须立即停止已经遭到失败的战争。保罗斯后来在纽伦堡审判庭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1946年2月11日,他在法庭作证,说道:“与希特勒的罪行相比,苏联人民在正义战争中作出的牺牲显得尤为高尚。”同时他承认自己犯了罪,“我在斯大林格勒执行上级的命令,这是蓄意犯罪……”
战争结束后,保罗斯作为战俘过着怎样的生活,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后来才知道,他虽然是俘虏,但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为了奖励他在纽伦堡审判庭上的表现,苏方允许他的妻子长期陪伴他。据说,他们还在黑海度过假,用的是化名,身分是德国的反法西斯战士。
1952年2月29日,当时的苏联内务部长克鲁戈洛夫写信给斯大林:“2月26日凌晨,德军前元帅保罗斯突然晕倒并短期失去知觉。由于长年过着俘虏的生活,保罗斯精神恍惚。我认为,释放保罗斯并让他回德国是适宜的。”这期间,保罗斯正帮助苏联历史学家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所以斯大林命令部下转告保罗斯,他很快就可以回德国。不过,准许他回国时,斯大林已经逝世。
保罗斯回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后,住在德累

斯顿,担任过内政部的顾问。德国人,尤其

是有亲属在东方战场死亡的德国人都诅咒保
罗斯,指责他
未能拯救装备精良的
德国三十三万大军,

自己却苟且偷生。

1954年的保卢斯

这个罪名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结束。在他被俘
14年后的1957年2月1日,他永远闭上了眼睛。
保罗斯在自己的集团军覆没前不久把儿子亚历山大·保罗斯送回了德国。数年后,他儿子在法兰克福用父亲留下的档案出了一本文件集,题目叫《我履行了遗愿》。保罗斯从未写过回忆录。
他儿子终生都在为父亲恢复

名誉而努力,直到1970年

开枪自杀为止。

 Alterssitz Dresden: In der DDR genie?t Paulus ein Leben im goldenen K?fig. Er...

Alterssitz Dresden: In der DDR genie?t Paulus ein Leben im goldenen K?fig. Er darf West-Autos fahren und wird regelm??ig von seiner Tochter besucht, die in der Bundesrepublik lebt. Am 1. Februar 1957 stirbt Paulus im Alter von 66 Jahren in Dresden.


浏览(610)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