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在17日的布鲁塞尔经济论坛开幕讲演上表示,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为建立相应的市场份额,采用了 "不公平 “的贸易做法。她敦促欧盟共同合作,“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竞争,以帮助鼓励北京的变革”。 近期美欧间高层互访频繁,这表明在乌俄战争爆发后,欧盟与美国在经济领域,尤其是高新科技方面的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TTC)正试图通过扩大欧盟与美国间在数字
资料照:2015年10月21日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右)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中商业峰会上握手。中国广核集团(CGN)将很有可能完全退出其在英国的核电项目。这曾是中国在英国及欧洲最大的投资项目,在2015年习近平访英时签署,被习誉为是“开启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旗舰式投资”。除此之外,中广核也曾试图参与捷克和罗马尼亚等国的核电站建设项目,但均黯然出局。“国家安全”问题也成为欧洲各国拒绝中国核电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主要理由
法国的中国问题网站9日刊登长篇分析文章,介绍了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关系的转变,指出,最近中国外交官频频出访中东欧国家,事实上,绝大多数中欧和东欧国家对北京和它的16+1(与希腊的17+1)关系计划已经感到失望。 造成此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这些国家发现北京的许多承诺均为获得兑现,其次,是由于政治与历史原因。在东欧人的记忆中,中国最近对香港的镇压使他们自己反对前苏联的斗争历史重新浮现
对欧美而言,在对俄罗斯实行部分能源制裁的同时,再抛弃中国市场与中国制造非常困难。(美联社)从2月下旬到4月下旬,整整两个月,中国与美欧关係犹如坐过山车一样险情百出。因中国坚持保持中立并与俄罗斯保持更密切的经济合作,美欧对中国的态度从威胁经济制裁到拜习视频会后放弃制裁,美方虽然未能改变中国对俄态度,但声明并无证据表明中国对俄实施了军事援助。此后,双方静默了约半个月。但从4月中旬开始,先是欧盟、继之是美
北京在4月1日的欧盟中国高峰会表现让欧洲人失望透顶 图:翻摄自欧盟驻中国大使馆推特普京侵略乌克兰,不仅使欧洲各国从俄罗斯撤资,也引发欧洲各国政府与民间对中国重新进行深度评估。《彭博社》(Bloomberg)稍早刊登1则分析报导,指出北京拒绝谴责俄罗斯的入侵已经使其与欧洲各国的关係恶化,再加上防疫政策造成各种困扰,已经使得“中国不可信”观感深植人心,欧洲“大规模中国投资”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报导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