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大亨: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章鱼摩根
注册日期:2011-09-09
访问总量:477271次
0
既然人家"全世界最邪恶的机构.."的文章里面分析了不少,狗尾续貂,篇幅也太长了些。还是转帖与阴谋论相关文章资料,以示客观公正。
说实话其实共济会值得中国学习几辈子,拿什么"阴谋论"洋石头来攻攻自己的玉就行了。看的人多了,什么阴谋不都晒脱皮了。当然,有点警觉还是必要的, 前苏联垮了的事实改不了,911的大楼也找不回来,可是,别人防止俄罗斯垮台,或者防止又被撞掉一幢什么楼的做法叫做不自耻,是洋素质的体现。
同样,建议断言"根本没有"阴谋论的和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博友都不必下什么结 论,------不妨当作学习来看,思维开阔一点总比干叫着什么都不能讨论强。
比如,你父母亲戚家里过年吃不起58元一斤的一个八斤酱蹄膀,你如果张口就骂政府的娘,夹带着什么暴政独裁之类的,那你就可能被高盛耻笑为"dumb-head"。因为,独家垄断中国猪肉市场的很可能已经不是无能为力的政府了,它碰巧是共济会博客网的高盛博主负责的。当然高博主也不可能连根猪毛都不让人吃,人家服务于金钱和权力也错不到哪里去。因此,尽可以不赞成"阴谋论",兼听则明么。
洋人通常要尊重,所以先在这里登场,习惯洋文的,本文也备了点大块材料。
那就开转?
还是先来点过于相信阴谋论的新闻花絮,先轻松一下:
美國國內航班上演一齣滑稽恐怖版的「九霄驚魂」
英國 《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導,美國一架國內航班日前上演一齣滑稽恐怖版的「九霄驚魂」。這架屬於肖托夸航空(Chautauqua Airlines)的客機,周三(16日)從北卡羅萊納州飛前往紐約拉瓜迪機場。
該航班的正駕駛在飛 機準備著陸時上廁所。未料他上完洗手間後不慎被鎖在裡面。於是他猛力敲門呼救。一名坐在前排的乘客聽見洗手生間有動靜,便前去一探究竟。於是,正駕駛遂請求該名乘客前去駕駛艙求助。
但是當這名操著濃濃中東口音的乘客敲門求援時,駕駛艙內因為正駕駛遲遲未歸的而心焦如焚的副駕駛,聽到對方的口音後十分緊張,以為有恐怖分子劫機,死也不肯開門,還向地面塔台求救。當正駕駛員成功從洗手間「逃脫」時,地面上的戰鬥機早已收到警報,準備升空攔截。地面塔台接到消息後大為緊張,宣佈該航班進入緊急狀態。直到最後,駕駛員從洗手間裡逃了出來,才澄清誤會。
_________
瑞士媒体称美国无力对中国展开遏制苏联般冷战
据11月19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近来四处宣扬其“重返亚洲”计划,但媒体分析 认为,美国或许不能实现其愿望。香港《亚洲时报》日前发布了题为“美国:新亚洲病夫” 的文章,称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地位无可置疑,但美国充当全球需求引擎 和世界储备货币管理员的日子似乎已成追忆。眼下,美国似乎将它的亚洲政策建立在与中国抢夺在这一地区经济的影响之上。利用地区争端鼓吹美国领导的安全体 制,逼中国做出经济让步也许看起来聪明,但只有奏效才行。
瑞士《每日导报》评论说,美国无法再进行一次遏制苏联般的冷战。因为有限的美国资源将导致进一步 失败,中国有比苏联更大的经济实力。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题为“美国孤注一掷”的文章说,现在是美国尚可对地区贸易施加影响的最后机遇,华盛顿的机遇 窗口正在快速关闭。但奥巴马对亚洲“孤注一掷”听起来是个危险的表述,用牌局术语来说就是赌注全都押上不留后手。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的计划能否在东盟顺利推广,需要 打个问号。毕竟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是中、俄、东盟多重挑战体,它是否具有经济竞争力优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本报驻印尼、法国、英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张慧中 杨明 纪双城 青木 本报记者 刘畅 谷阳 甄翔 柳直]
1
By Beat Balzli 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europe/0,1518,676634,00.html
2
热贴:
全世界最邪恶的机构 他们一手玩死了整个欧洲
众所周知,欧元出现的目的是欧盟为了摆脱或者说减少贸易过程中对美元的依赖,至少来说在台面上这是无法被掩盖因素。显然直接受到冲击的是美元,美国作为当时和现在的超级大国,世界独大,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坦然接受这个事实,而事实是美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美国并没有因欧元的出现而与欧洲出现任 何对立纷争,哪怕是外交上的口水战也没有,这是什么原因?
现在的事实告诉我们,欧元从一开始就被美国玩于鼓掌。
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加入欧元区的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当年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中期预算应实现平衡或盈 余。回看历史,1999年首批申请加入欧元区的12个国家有一个未获批准,这个国家就是希腊。未获批准的原因就是政府财政赤字远超GDP的3%,公共债务 更是超 GDP的100%。
2001年,美国的高盛投资银行主动找上希腊,注意是主动找上门。做什么呢? 通过金融手段帮助希腊政府掩盖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使希腊政府账面上符合加入欧元区的标准,成功把希腊送进了"欧元区"。
高盛是如何操作的呢?由希腊政府发行分批发行一笔约合100亿美元,10-15年期的国债,与高盛没有任何关系,正常的政府融资行为。高盛在这个融资过程中做二道贩子,什么意思呢? 就是高盛把希腊政府发行国债换到手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在汇率上人为操作。比方说当时的100亿美元按照市值汇率1美 元=1.35 欧元可以兑换到74亿欧元,高盛用更优惠的汇率兑换给希腊政府84亿欧元,也就是说实际上高盛借贷给了希腊政府10亿欧元,通过狸猫换太子般的金融操作, 几次倒腾,使这10亿欧元变成不是直接借贷而来的不计入希腊政府的公共债务统计数据里,希腊政府利用这10亿欧元的“盈利”使得财政赤字仅为GDP的 1.5%,高盛还帮助希腊政府设计了许多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比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 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顺利加入了欧元区。
那么说高盛不是白白送给希腊10亿欧元吗?非也,要是这样高盛早就关门大吉了,首先,高盛的这些“服务”得到了3亿美元的佣金。其次,高盛深知希腊 国债运作多给的10亿欧元希腊政府根本还不起,为什么高盛要在希腊长期国债上运作而不是短期国债,高盛防止这10亿欧元打水漂,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10 亿欧元的信用违约互换保险,这样希腊政府偿还不起的时候由保险公司支付。
至此有心人还是要说,起码高盛还是要损失保险费,10亿欧元的保险其保费也不低了,如果这样想就太小瞧高盛了,保费算什么?
信用违约互换保险本身就是金融衍生产品,是可以交易的,业内叫CDS,当时高盛帮助希腊把政府账面做得漂漂亮亮的,表面债务违约的风险很低,所以希腊债务违约保险金/CDS也很低,高盛不但不担心手上的希腊债务CDS,还大量吃进其它债务CDS,在希腊主权债务要到期的时候唱衰希腊,利用各种手段使人们对希腊政府的偿还能力(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样迫使希腊债务信用违约互换保险金/CDS上涨了三倍,持有大量希腊(信用违约互换保险金)CDS的高盛在高位抛出,赚的体满钵满的同时深深套牢整个欧元区。
欧元区里还有很多国家掉进了高盛的圈套,西班牙,意大利,甚至包括德国,都得到过高盛的 “指点与协助”,目前全球CDS金额已经是天文数字,并且有 至少60%的交易是不透明的,金融衍生产品多到很多业内人士也看不懂,读不透,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直截了当说不知道如何应对欧债危机,搞笑之极! 其实是真不知道吗?肯定不是,是不能说而已~
为什么高盛这些手段在中国玩不通? 就是因为政治经济全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不用借钱维持运转。资本家最喜欢三权分立,现在明白为什么了吧,三权分立 资本家才有机会运用他们的龌龊手段赚钱。希腊的政客当年就是出卖国家,人民的利益换取了自己的换取选票,把希腊带进欧元区表面看是多大的能耐啊,那政治效应好多好有多好。
再来看看英国当年为什么不加入欧元区?
表面理由是达不到加入欧元区的标准,其实真是这样吗? 英国再差能差过希腊? 通过希腊现在的下场还不明白? 美英本来就穿一条裤子,英国达不到加入欧元区的标准,摆明也是英美联手私下运作造成的假象罢了,欧元区的经济美国玩于鼓掌,瓦解欧元区是迟早的,怎么可能把英国师傅也搭进去?
萨科齐最近公开说当年不该让希腊加入欧元区,他为什么敢这样直截了当说,希腊还没有任何不满?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还公开承认希腊的问题是希腊自己造成的? 其实到这时大家都心知肚明了,被高盛狠狠玩了一把,致命的一把,欧元永无翻身之日。
郎咸平:可怕的高盛!
从 9月17日开始,由美国人民掀起的这场“占领华尔街”运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华尔街的欺骗与贪婪终于惹恼了美国人,以至于这场运动愈演愈烈,大有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之势。民众的愤怒不难理解,作为07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们,因接受了美国政府的巨额援助才免于倒闭,事后非但没有受到相 应惩戒,华尔街金融高管们反而继续拿着惊人高薪,收入有增无减,分红动辄上亿; 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到了危险的9%,大量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 下。其实,我们对华尔街金融幽灵应该并不陌生,它们不仅在美国兴风作浪,更是早就把触手伸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大肆攫取财富。我在《新帝国主义在 中国2》一书中,就以高盛为例为大家做了分析。
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集团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势的投资银行。从当年的马夫门面店到今天的华尔街大佬,从一间地下室一个雇员到如今上万亿美 元资产的影子操控者,高盛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沉浮,走过一个多世纪洒满鲜血的征途,终于登上全球金融的巅峰。从1929年起,世界上任何一次大萧条和对美国 之外的国家进行的狙击,高盛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高科技股到高油价,高盛主导了大萧条后的每一次市场操作。
高盛号称是泡沫制造专家,没有谁比它更会制造泡沫,也没有谁比它更会引爆金融核弹,包括迪拜危机。迪拜危机的背后,隐性的权力和关联很值得探究。高盛这种银行,它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就是事先布好局,过一阵子才开始狙击你,从中获利。它怎么做呢?它事先卖空,包括汇丰银行、迪拜世界。什么叫卖空? 就是我今天向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用今天的价格100块卖掉,等明天的股价跌到70块,我再买回来还给证券公司。我是 100块卖的,70块买的,我就赚差价。所以高盛卖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赌股价跌。它一定会事先卖空一大堆股票,然后突然发布坏消息,导致股价大跌,它就大赚一笔,这就是它干的事情。
但是,面对这一次迪拜引起的欧元区的问题,比如说希腊的债务危机,高盛没有直接跳出来,它是让南非标准银行出面。这个银行我们之前很少听到,但是这一次它跳出来了,说希腊跟爱尔兰等国可能会因为它的债务问题退出欧元区。
为什么我说高盛是在操纵(中国)? 因为高盛是中国工商银行战略投资的最大股东,现在依然持 有中国工商银行133亿股股票,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又持有南非标准银行20%以上的股份。当初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就是高盛做的首席财务顾问。这一次 南非标准银行站出来一说,欧洲人马上就受不了了。然后他们循线一追,发现中国工商银行是南非标准银行的大股东,开始怀疑中国,然后又开始制裁中国。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愚蠢,帮高盛做替罪羔羊。
你看,我们聊到高盛的两个手法: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信息披露或者制造概念,还有一个手法就是所谓的影子操纵,它经常会扶植一些傀儡帮它来做事情,它 在幕后“垂帘听政”。
高盛最喜欢创造一些针对新兴市场的概念。它 2001年的时候就创造了“金砖四国”,最近又创造了一个叫什么“新钻十一国”,它就是这样经常给这些国家镶钻贴金。这些国家就得意得不得了,包括“金砖 四国”,也包括什么“新钻十一国”,被高盛一评,这些国家感觉到好像真的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了,哪里知道这是它的策略之一。尤其是那个越南,越南刚成为“新钻十一国”,结果呢,美国马上狙击越南。它给出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就是要人们把泡沫给炒起来。比如说越南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越南一贴上标签,经济马上就 崩溃了。当高盛走的时候,整个越南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5%。
高盛这家公司太可怕了,将来它会造成多大的危险都很难预料,而且话说回来,你以为它只是搞金融的吗?高盛什么都搞。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吃的民族,猪 肉就很重要,猪肉就占了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10%。我现在发现,高盛也开始在中国养猪了,它竟然控制了中国的猪,这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它在 2004年首先收购了猪肉的下游加工厂雨润集团,2006年又以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河南双汇下游加工厂。搞定下游之后搞上游,高盛在湖南、福建花 了3亿美元收购了几十个养猪场。2009年又开始搞中游的渠道。所以高盛几乎是中国唯一的一家掌控着这么一个庞大猪肉产业的上中下三游的公司。你要知道,只要掌控这一条产业链,成本就是最低的。一个产品的价格是怎么决定的呢?通常都是由最低成本者所决定的。所以它不需要控制全中国的猪,只要控制这一条从福建到 湖南到江苏到河南的猪肉产业链,通过高效整合,变得非常有效率之后,它就能够掌控全中国的猪肉。也就是说,高盛哪天想让猪肉涨价,中国的老百姓就得买高价 猪肉。
很多人评论高盛说,就像在整个经济版图上的一只饿鹰,它的视角特别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捕捉利润的机会。整个世界版图哪里有机会,它马上就飞奔向哪 里,去狙击这个国家或者这个行业。这次金融危机,谁搞死了雷曼兄弟? 高盛嘛,还用怀疑吗?当时韩国的产业银行要来重组,本来雷曼是很有机会重生的,因为那个银行的行长是原来雷曼首尔的首席代表。当时雷曼的老总,还跑到韩国 去求救。但雷曼最后还是被高盛搞死了。高盛搞死雷曼是很隐秘的,它没有直接干死雷曼,怎么干?它让韩国的国民银行站出来,说这个雷曼太烂了,我们不可能重 组。事实上,雷曼的总裁根本就没有去找他谈。而当时韩国的金融服务委员会(相当于中国的银监会)说,你看韩国的国民银行都说雷曼很烂,韩国的银行不能去干 这事。韩国的产业银行要去买雷曼,议会的议员就跳出来说,你看监管机构还有其他银行都说雷曼这么烂了,你为什么还要去买?哦,原来你持有雷曼的股票。这实 际上就是高盛的一种策略。而这个议员之所以跳出来,实际上是由于高盛拿了大量的资金给李明博集团,让他们去参加竞选。
在中国不是一样吗? 我举个例子。我们银行业的改革是谁在推动的?高盛。高盛过分到什么地步? 全世界都没有这样子的交易。高盛说,你们中国建设银行要把坏账全部撇清,撇给四大 资产管理公司,然后拿一个干净的壳给我,我用低价买你的壳,比如说用一块钱买建行的一股股票。最后的结果是高盛的好朋友美国银行当了大股东。读者如果对这 个关联有兴趣的话,请参阅拙著《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因此你看,在2007年年底的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说,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它们受到巨大的损 失。但是中国建设银行的上市呢,让它们赚了1300亿。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那就是说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为美国银行付出100块。这就是我们政府所做的金融改 革,最后图利了高盛集团。实在不知道从事金融改革的这批官员是怎么盘算的,为何会被高盛牵着鼻子走,里面的秘密大概只有当事人知道吧。
高盛的宗旨叫什么呢?叫 “长远的贪婪”。它们说短期交易的损失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它们最终追求的是长远的贪婪。它们要干掉一切对手,赢下整个世界。
高盛布局中国房地产也是由来已久,1994年高盛就叩关进入中国。西安的长安城堡大酒店,上海的虹桥公寓、高腾大厦,都是高盛的产权。而且高盛做房地产是 标准的美国式房地产,就是它不直接做房地产,它是通过日本财团进入中国房地产的。当然中国人有仇日情绪,我们就说小日本又来搞我们的房地产了。但是,事实上你把日本人的衣服扒开,里面藏着的 就是高盛。
后来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高盛一开始说房地产价格很高,其实前几年并不高,那个时候它是在为进来寻找一个很好的机会,实际上跟操纵华尔街的股票是一 个道理。等它低位进来了,你再也不会听到高盛说任何话了。当然等到它要套现的时候,那它又会出来发言,把中国房地产拉高。也就是说,它偷偷摸摸地进货,要套现的时候开始拉抬,拉抬之后我们中国人跑去买。等卖给你们了,它就全部撤资。它当初对付越南人就是这么干的。一旦高盛撤资,死的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什么任志强、潘石屹这些人。
当高盛退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是裸泳者。这些人现在说没有泡沫,实际上就跟中国的“股票黑嘴”一样,是在跟人抬轿子,跟高盛在高高地抬轿子。 他们自己感觉好得不得了,还不知道他们是在抬轿子,甚至不知道被高盛利用了。高盛实际上它最终操纵的就是经济和民生这两条线,把你给卡死了, 你就得听我的。
所以,请珍爱生命,远离高盛吧!
共济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以及未来的“世界新秩序”蓝图
何新 转载地址: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105/235015.html###
2011-5-19
共济会优先于你的一切,优先于你的祖国、父母和家庭。
----摘录于18世纪共济会会员加盟手册
我在去年综合当时所找到的一批资料编写了《统治世界:神秘共济会与新战争揭秘》一书,分别在香港和大陆出版。 此后一年来,我收集到关于国际共济会更多的资料和信息。不仅确证神秘共济会的历史存在,而且了解到,这个以犹太银行家为核心的历史悠久的神秘组织,通过主 导货币和金融体系,对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控制已经很久很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近代欧美资本主义的历史,其实就是共济会犹太银行家的历史。
共济会早在中世纪就是欧洲犹太银行家的秘密结盟组织。在中世纪,基督教禁止基督教徒从事高利贷,鄙视商人。因此从事商业和高利贷活动成为犹太人的专利事 业。马克思是犹太人,他在青年时代写过《论犹太人问题》的著名论文,指出犹太精神就是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精神,因此人类的解放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的解 放。对这一论断的深刻意义,如果不了解犹太银行体系与欧美资本主义的关系,不研究共济会的历史,是无法理解的。 犹太共济会银行家在14-15世纪建立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共和国,使意大利的这两个城市成为最早的在犹太共济会银行家控制下的金融国家。正是这两个城市的 文学家、艺术家得到美地奇家族等银行家的资助,而发起了解构封建政治文化和天主教体系的文艺复兴运动。
16世纪犹太银行家控制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建立了西班牙——阿拉贡王国,与神圣罗马帝国和天主教教皇制度争夺权力。犹太银行家资助一批冒险家们(麦哲 伦、哥伦布都是犹太人)发起了探索新大陆的地理大发现运动,找寻黄金和开辟世界市场。这是近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先声。 在17世纪,犹太银行家先后控制了法兰西和荷兰,建立了著名的荷兰——尼德兰(低地)金融国家。犹太银行家组建了国际化的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这些 公司是跨国公司的原型,其中早期最著名的是荷兰和瑞典的东印度公司,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海外领地。
共济会的触角在明代后期伸展到东方的中国和日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船队一度占有了“福尔摩萨”——台湾。日本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也是在荷兰殖民者的带 动下萌发,所以18—19世纪日本称西方学术为“兰学(荷兰学)”。明末侵掠朝鲜和中国沿海的日本海盗身后,有一批金钱支持者就是荷兰共济会的犹太银行 家。 犹太共济会商人的触角至少在明末清初伸展到中国。但实际上也许进入更早,欧洲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是犹太人。[1759年末,瑞典东印度公司“卡尔王子号 Prince Carl”到达中国广东。船上的犹太商人是国际共济会成员,他们登陆后举行了庆贺的集会,这是共济会在中国活动的最早可信记录。
根据英国共济总会Premier Grand Lodge of England的记录,1768年编号407的共济会会所(the Lodge of Amity No. 407)在广东举行了秘仪集会,当时共济会尚未在中国建立正式的会所。 鸦片战争胜利后,英国获取了香港半岛的租借权,英国共济总会于 1844年9月18日 授权在此建立皇家苏塞克斯会所Royal Sussex Lodge No. 501 EC,这个设立在香港殖民地的会所,以时任英国共济会总会大师Grand Master的苏塞克斯公爵Duke of Sussex命名。共济会实际是当时控制殖民地和商业的隐身指挥部。 1845年4月3日 共济会香港会所举行第一次开馆集会,之后一系列分会所在广州、 上海、青岛、厦门纷纷建立。]
17世纪以后,西方在亚非拉侵略和控制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和海外领地。必须修正的一个重要历史误解是,这些殖民地表面上看起来所属宗主国是葡萄牙、西班 牙、荷兰、英国等主权国家,但实际上这些殖民地的在商业和金融上的真正管理者并非这些国家的政府,而只是挂在这些国家的名下。海外殖民地的真正主人是东印 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的老板——这些公司拥有武装舰队,有权自行任命殖民地总督。这些跨国公司的主权归属非常隐秘——公司真正的主人们是国际犹太共济会内的 银行家团体(股东)。
犹太银行家早在17世纪即逐步从金融和财政上控制了英国,在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宗教革命和政治革命,从而把英国的王权予以虚化、象征化。18世纪后,英国共 济会建立了王权与金权的联姻。在既不光荣也非革命的所谓“光荣革命”之后,犹太银行家把荷兰—尼德兰的金融财富转移到英格兰,通过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开始经 营对中国的鸦片贸易。 18世纪末犹太共济会银行家资助和推动了美国独立运动。美国革命的首领华盛顿虽然不是犹太人,但本身是拥有黑奴的奴隶主,也是马里兰州共济会的教主。
了解近代的上述历史,才会理解,统治全世界是近代共济会银行家始终不渝的一贯目标。在19世纪末被透露的犹太共济会——锡安长老会的24篇秘密纪要中,谈 论最多的是世界经济。锡安会的犹太长老们声称,犹太人“要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无法靠发动侵占领土的战争,但可以发动经济上的全面战争”。 纪要说:“我们必须使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们环绕在我们的周围,为我们的需要讲话。经济学应当成为犹太人教育的主要目标。在我们周围的将荟萃所有银行家、企业 家和资本家──最主要的是百万富翁。因为从本质上说,世上所有事情最终都是由金钱的数量说了算。” 纪要说:“我们必须迅速着手建立庞大的垄断机构,储蓄巨大的财富,甚至使非犹太人的巨额财富也依赖我们的机构。” “只要在我们手中有了当今最有力量的东西──金钱,所有国家都将置于完全由我们之手掌控的金钱专政之下。”
那么,如何才能完成这个让金权统治全世界的计划呢?该纪要说:“必须将那些非犹太人的注意力引向工业和贸易……剧烈竞争以及散布在经济生活中的恐慌将会创 造一个冷漠又残酷无情的族群。这样的族群将孕育一种对政治和宗教强烈的厌恶情绪。他们唯一的目标是利润,也就是黄金。因为黄金为他们带来物质上的愉悦。另 一方面,我们控制的国际大资本鼓励非犹太人政府大把借款。这会使我们的钱翻两倍、三倍,甚至更多。”而“这些贷款以及高额利息沉重地压在政府财政头上,使 政府成为大资本的奴隶”。
2008年以来的“金融海啸”是国际犹太共济会实施控制世界计划的重要步骤。目前美国政府负债累累,许多中国人以为美国将会破产。其实,美国政府的困境未 必是国际共济会金融家的困境。这次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但恰恰也使得这些陷入财政和金融困境的政府不得不接受国际共济会金融家的全面控制。 目前,美国共济会已经通过国会操控奥巴马政府于股掌之上。
美国共济会控制下的金融体系是一个跨国体系。共济会的犹太金融家们(包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摩根、洛克菲勒、高盛、巴菲特、索罗斯等垄断金融集团)在这场危 机中实际上赚得钵满盆盈。而共济会的最终目标是,等到各国政府无法偿还巨额债务时,就都不得不听命于一个犹太共济会控制下的“超级主权”。这个超级主权的 要义是:建立世界新秩序、建立世界中央银行,以及建立超主权、超国家的世界政府。 共济会信仰起源于古老的犹太密教,因此共济会有三大图腾:(1)金字塔(通天塔)、(2)象征魔神无所不在的的独眼(荷鲁斯之眼),以及(3)六角魔星 (大卫星,以色列国旗的标记)。
这三种标记在共济会系统下的跨国公司和传媒的图徽中几乎无所不在。 共济会目前在中国通过所雇佣或收买的一些精英鹦鹉们鼓吹以“自由民主”为要义的“普世价值”、“全球化主义”。但是在共济会统治下的美国,则通过近年制订 的《爱国者法案》等强力法律,拧紧对社会实施暴力控制的螺丝钉。在共济会的统治下,并不需要什么多元化、异质化、言论自由化。共济会要的是一元化的意识形 态控制! 共济会通过世界银行与国际基金组织(IMF)控制世界金融体系;通过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控制人类健康;通过转基因作物控制农业和粮食种子。 瑞士的银行体系,表面上是一个中立的国际银行体系,其实早在18世纪就已经受控于共济会银行家。任何国际领导人如果不听共济会的话,他们会像对待IMF总 裁卡恩那样无情地摧毁他。耐人寻味地是,在IMF的总裁继任人选中,引人注目地出现了犹太银行家——以色列央行行长的大名。
[IMF的 “后卡恩时代”似乎很快就会到来。美国CNN指出,按照传统,IMF总裁是一名欧洲人。但新兴经济体也有意借这一机会派出一名“代言人”,增加在全球经济 格局中的发言权。CNN列出了5名可能成为下一任总裁的人选。
1.埃尔·埃利安,现任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和首席 投资官。拥有埃及和法国国籍,因此他能同时满足“欧洲人担任总裁”和“来自非欧元区国家的人担任总裁”两种呼声。
2.德尔维什,土耳其前 财政部长,曾担任世界银行高管,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有着丰富的跨国工作经历。
3.卡斯滕斯,墨西哥央行行长,曾任墨西哥财长和 IMF副总裁。
4.阿卢瓦利亚,印度政府最高智库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曾在世界银行、IMF和G20担任过高级职务。
5. 费舍尔,以色列央行行长。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IMF副总裁。]
新加坡是亚洲的一块金融飞地,其建国和独立都与英国共济会有密切联 系。李光耀退出政坛后,新加坡将更密切地被国际共济会控制,其近期目标是在此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从而掌控人民币的定价权。 共济会将逐步控制、征服各国主权政府,使各国政府变成统一于“一个理念”、“一种制度”、“一个世界政府”之下的地方政府。
通过金融危机,日本实体经济已被摧毁奄奄一息,摧毁欧元和德国金融经济的步骤已经在进行时中。俄罗斯金融体系也在国际共济会金融体系的掌控中。中国目前是 国际共济会金融家着力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和黄金储备的主要部分已经在共济会的掌控之下。现在要解决的是使中国的整个货币体系 被解构和全面开放,从而彻底受控于共济会的国际金融体系。世界银行与IMF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货币制度和工具。因此,选换一个完全听命于共济会的总裁 是绝对必要的。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解体将是一个颇为漫长而无比痛苦的过程。
共济会准备了两种方式,首选是让这个制度体系从内部自我崩溃解体,自由主义 普世价值的鼓吹是重要的催化剂。如果不能达到这一和平解体的目标,那么就准备在未来挑起对抗而从军事上摧毁中国。显然,从近年的黄海陈兵,到频繁的战争军 演,这两手准备,共济会都已经成竹在胸。 在未来控制了世界的共济会新秩序下,将用多种残酷和冷残酷的手段消灭地球上无用的过剩人口,只保留少数必要人口成为服役于精英的奴工。
这就是本世纪内,国际共济会正在推动实现的“世界新秩序”蓝图。
附:何新新闻评论
美国国会表决授予总统发动战争权力历史快 速向第三次世界大战及全球新秩序迈进
美国国会近日投票表决立法授予总统发动对外战争的特别授权。此项立法通过后,第三次世界大战进程将正 式启动。 这项立法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在未来对所有国家、国内和国外的组织和人士采取单方面的军事行动,对象为那些据称是在目前或过去支持或从事对美国或其盟国采取任 何敌对行为的国家、组织和人士。该立法取消了必须经过国会批准才能使用武力的要求,而是赋予总统极权独裁的权力,可以在任何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内采取任何军 事行动。它甚至赋予总统权力,可以不顾国会的监督,对美国国内的公民进行打击。
无休止的战争:战争将继续下去,直到一切敌对行动被终止,永远不会发生。 无国界:总统将有充分的权力发动对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包括对美国本土的美国公民的军事打击。 单方面的军事行动:充分的权力在任何时间,没有国会批准的情况下侵略任何国家。 没有明确界定的敌人:美国可以声明或宣称任何人为恐怖分子,或声称他们正在或曾经支持对美国的“敌对行动”和攻击意向。
授权入侵几个国家:总统将有充 分权力入侵伊朗,叙利亚,朝鲜,还有其他几个非洲和中东的国家,甚至包括俄罗斯和China,根据法例,所有这些国家都是“被知道”有支持和资助对美国的 敌对行动。
何新评论: 10年之内,中国与世界必有非常之变!无内变则必临外战。 根本不是什么“自由”不“自由”的问题,而是亡国灭种之危殆不远矣!——中华民族已再次迫近最危险的时候!可叹多数国人及政客还在做着世界第二、和平崛 起、太平盛世的春梦。 上征其利,下务其功,悠悠苍天,曷其济哉? 悲夫!
_______________
摩根家族与鸦片战争有一定的联系,他们来自Rothschild家族,其中出了著名的犹太鸦片商人Sassoon, Sassoon家族来自伊拉克,他们在印度孟买开始经营鸦片,并且通过把鸦片贩卖给中国人而发迹,不过,最终能使他们富可敌国和统治世界金融的资本却是来 自中国,他们借着鸦片战争的侵略迫使大清"赔偿"了清朝300年积累的国库金银的一多半。迎来了Rothschild家族控制世界的辉煌时期。
The Sassoon family was heavily involved in the shipping and opium trade in China and India. Elias David (1820 - 1880), his son by his first wife, had been the first of the sons to go to China, in 1844.
| | | | | | | | | Flora (Fahra) Reuben (1837-1919) | ||||||||||||||||||||||||||||||||||||||||||||||||||||||||||||||
| | | | | Faraj Hayim | | | | | | | | | | | | | | | Alfred Ezra Sassoon | |||||||||||||||||||||||||||||||||||||||||||||||||||
| | | | | | | |||||||||||||||||||||||||||||||||||||||||||||||||||||||||||||||||
| | | | | | | | | | Flora (Farha) Hayim [second wife] | | | | | | | | | | | | | | | | Siegfried Sassoon (1886-19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assoon David Sassoon (1832-1867) | | The Thornycroft family | | Theresa Thornycroft (1853-1947) | | | | | | | George Thornycroft Sassoon (1936-20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ester Gatty | ||||||||||||||||||||||||||||||||||||||||||||
| | | | | | | | | | | | | | | Arthur Sassoon (1840-19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uben Sassoon (1835-19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ate Sassoon (18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becca Sassoon (1847-19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mha Sassoon (1850-185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zelle Sassoon (1855-195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ifka Elkebir | | | | | | | Aaron Sassoon (1841-1907) | ||||||||||||||||||||||||||||||||||||||||||||||||||||||||||
| | | | | |||||||||||||||||||||||||||||||||||||||||||||||||||||||||||||||||||
| | | | | | | | | | | | | |||||||||||||||||||||||||||||||||||||||||||||||||||||||||||
Heskel Elkebir (1740-1816) | | | | | | | | | | | | | Frederick Sassoon (1853-19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lomon David Sassoon (1841-1894) | ||||||||||||||||||||||||||||||||||||||||||||||||
| | | | | | | | | | | |||||||||||||||||||||||||||||||||||||||||||||||||||||||||||||
| | | | | | Shoua Heskel Elkebir | | | | | | | | | | | | | | | | | | | | David Solomon Sassoon (1880-1942) | | Rabbi Solomon David Sassoon (1915-1985) | | Rabbi Isaac S.D. Sasso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zekiel Abraham (Heskel Shoua Heskel Elkebir) (1824-189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zaltov (Muzli Toba) Somekh | | | | | | | | | | | | | | | | Flora (Farha) Abraham (1856-19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ziza Sassoon (1839-189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aleh Sassoon (1750-1830) | | David Sassoon (1792-1864) | | | | | | | Joseph Sassoon | |||||||||||||||||||||||||||||||||||||||||||||||||||||||||
| | ||||||||||||||||||||||||||||||||||||||||||||||||||||||||||||||||||||||
| | | | | | | | | | | | | | Hannah Mos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r Albert Abdullah David Sassoon, 1st Baronet (1817-1896) | | | Sir Edward Albert Sassoon, 2nd Baronet (1856-1912) | | | Sir Philip Albert Gustave David Sassoon, 3rd Baronet (1888-19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e Rothschild family | | Aline Caroline Rothschild | | | Sybil Rachel Betty Cécile Sassoon (1894-198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vid Sasso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acob Elias Sassoon, 1st Baronet (1843-1916) | |||||||||||||||||||||||||||||||||||||||||||||||||||
| | | | | |||||||||||||||||||||||||||||||||||||||||||||||||||||||||||||||||||
| | | | | | | | | Hannah Joseph [first wife] | | | Elias David Sassoon (1820-188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dward Elias Sassoon, 2nd Baronet (1853-1924) | | Victor Sassoon, 3rd Baronet (1881-196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arles Sasso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eyer Sassoon (1855-19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vid Sassoon | |||||||||||||||||||||||||||||||||||||||||||||||||||||
|
无论如何,都不要机械的判定一个你见过,而且姓Rothschild或任何一个以上姓氏的人跟Rothschild家族有任何关系。因为最重要的是, 大多数德系犹太人(Ashkenazi Jews)是清白的,这片文章只是要告诉人们,真正的敌人是谁,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种族或只一个有相同姓氏的人,他们也许跟这些事无关。
5
美国报纸为孔庆东作证:
南方系主笔乞求美国国会干涉中国
云淡水暖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0&id=113941437&boardId=2
老钱:美国往事——华尔街大亨:JP.摩根
(John Pierpont Morgan)
华尔街大亨: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章鱼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