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娴

注册日期:2009-08-26
访问总量:27741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红色的精灵——古国家巴芭蕾舞剧院演出观后感


发表时间:+-

 

古巴国家芭蕾舞剧院来洛杉矶演出《堂吉诃德》,早早就定好了票,到了那天早早地就驱车前往。演出在洛杉矶市中心音乐厅举行,大厅里人头攒动,衣鬓飘香,平日里衣着随便的美国人,都规规矩矩地穿着正式晚装观看演出。

 

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是世界顶尖芭蕾舞团之一。剧团的创办者艾丽西娅·阿隆索今年90岁,在国际芭蕾舞界享有盛名。艾丽西娅·阿隆索本身就是奇迹。她从小学习芭蕾,展现了非凡的芭蕾天赋,19岁的时候视网膜脱落,只能看到两米内的模糊景象,但是她是幸运的,在一扇门被命运关上以后,上帝又替她打开了另一扇门,天分加上超过常人的努力再努力,后来成为和玛戈·芳婷、乌兰诺娃、普里茨卡娅一起闪耀在世界芭蕾星空中的芭蕾舞大师。

 

顶尖的芭蕾舞团果然不负盛名,第一场女变奏就令人倾倒,首席女演员Arencibia 技巧令人惊讶的完美,平衡和稳定非常出色。穿着红裙的Arencibia在在舞台上轻盈地跳跃,旋转,在流动的音符中,像一个飘逸着的红色精灵,传达了一种超尘出世的极致的美感。

 

印象很深的还有那场双人舞,在略带感伤的音乐中,男女主角互相倾诉着,互相依偎着,缠绵着……人们随着演员的优美的舞姿,沉浸在韵律和旋律中,仿佛一条清澈的小河在心田里缓缓流过,讲诉着古老而永恒不变的故事,谁说世界上没有爱情?相信在这样的时刻,每个人都会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的情感,在茫茫人海中邂逅时眼中的第一道火花,心里的第一次悸动,哪怕只有一瞬间。

 

在音乐和舞蹈艺术中,慢节奏的表达最能展现艺术感觉,技巧无疑是重要的,但是艺术感觉更重要,快节奏的演奏和表演可以炫技,听众和观众会为高超的技巧和表达能力倾倒,但是,慢节奏,在某种意义上说更难,才是真正展示艺术的功力,舒缓的旋律和动作,如果没有从心中流出的感觉,那就会变得苍白和贫乏,无法打动人们的心灵和引起共鸣。

 

第三幕的婚礼双人舞是高潮,双人舞以及男女主角的变奏完全展现了他们在芭蕾上的天赋。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演员的表情也非常精彩,一个飞眸,一抹浅笑,都表达出对音乐和剧情的准确理解。古巴演员表演的西班牙风情舞蹈,那种拉丁韵味天然浑成引人入胜。也看过别的芭蕾舞团表演的《堂吉诃德》,也有技巧和表演相当出色的,记得广芭的堂吉诃德双人舞也在国际上拿过大奖,但是那种拉丁韵味,只有拉丁演员才能出神入化地演绎出来。它们已经渗透到血液中,再流动到舞动的四肢而自然地表露出来。这就是文化,这两个笔画简单的字,无处不在地渗透在文学艺术,以及政治和一切领域,或明或暗地起着主宰的作用。

 

小说中的主角堂吉诃德和桑丘,在舞剧中没有给出舞蹈戏份,只起了穿针引线的效果,还记得以前第一次看堂吉诃德的时候,很想知道堂吉诃德是怎样表演芭蕾的,很难想象表演男变奏的堂吉诃德会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想想其实还是这样安排最好。舞剧《堂吉诃德》有好几个版本,古芭版的编导阿隆索自己,融入了更多的西班牙风情。顺便说一下,古巴芭蕾舞团的乐团也十分出色,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演出结束了。走到剧场外,望着漫天的星星,夏日的微风轻轻拂面而来,在回家的车流里,优美的旋律和韵律仍然在心中萦绕。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和许多个这样的夜晚一样,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由此而来的心灵的宁静。。。

 

2011年夏 写于LA疏桐阁

浏览(1341)
thumb_up(1)
评论(5)
  • 当前共有5条评论
  • 一娴
    谢谢马黑兄。是去度假了,不过前一段也很确实懒,呵呵
    你那篇是即时报道,各有各的角度么。马黑兄关于艺术感觉说的很好,“好的艺术作品能够直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在于“艺术感觉”的表现而不在于技巧的表现。”
    另,我也不是行家,喜欢就是了,以前经常看,搬到美国以后比较少了。
    中秋快乐!

    侃侃兄中秋快乐,你的鉴赏力也很好啊,呵呵。《天鹅之死》的例子举的很好。赞一个!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娴
    贴到多维那边,居然有人连文章都没看懂,把红色精灵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真是无语啊~
    屏蔽 举报回复
  • 侃侃
    “慢节奏,在某种意义上说更难,才是真正展示艺术的功力,舒缓的旋律和动作,如果没有从心中流出的感觉,那就会变得苍白和贫乏,无法打动人们的心灵和引起共鸣。”

    一娴的鉴赏力很棒嘛!

    记得看过一个“天鹅之死”的芭蕾舞小段。音乐基本上一直是慢节奏,舞者要表现淡淡的哀伤,表现对逝去生命的眷恋,以及对死亡的无奈。看完之后,一丝压抑一直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屏蔽 举报回复
  • 马黑
    一娴:

    问好!原来你也刚休假回来。早就在等你的这篇文章了。因为你说过,你要写一篇观后感的博文。今天中午在外面就从手机上读到了,但我的手机不能打中文。现在回到家中才给你写评论。

    写得真好。看来你是行家,比较起来,我写的那篇就太肤浅了。很同意你的关于“艺术感觉”的观点,任何艺术,大师天才和一般匠人的区分就在“艺术感觉”上。技巧很重要,但是技巧可以熟能生巧,可“艺术感觉”有很大的天赋成分在里面,也和表演者本身的素质紧紧关联。“艺术感觉”也是很主观的东西,很难把握。技巧则比较客观。好的艺术作品能够直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在于“艺术感觉”的表现而不在于技巧的表现。

    也很同意你关于表演者本身的文化背景对表演的影响。昨天正好看了凤凰台国家大剧院节目介绍的两个最拔尖的年轻中国芭蕾舞演员表演的《唐吉可德》。如果没有看过古巴芭蕾舞团的演出,会觉得他们演得不错。可是看过古巴芭蕾舞团的演出,再看他们的,觉得真是差了一些很关键的东西,有种骨子里血液里的深刻差距。

    谢谢好文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娴
    一直无法上传图片。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