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娴

注册日期:2009-08-26
访问总量:27741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学中文说起


发表时间:+-

本月12日将赴北京正式上任的骆家辉,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第一位华裔商务部长,现在又是第一位华裔驻中国大使。自骆家辉被奥巴马提名位驻华大使后,华人社区对骆家辉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对移民美国的华人来说,骆家辉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国梦”。祖父移居美国,当过侍者,父亲开小杂货铺,本人在美国出生长大,受良好教育,说一口流利美语,接受美国价值观,进入主流社会担任高官。

 

但是现在骆家辉说要学习中文。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信息,却包含很多含义。骆家辉尽管娶了一个台湾妻子,但是骆家辉却不会说中文,和前一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相比,作为华人的骆家辉显然在这方面要略逊一着。洪博培曾经在台湾传教两年,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闽南话。

 

有华人在盛赞骆家辉的驻华大使任命时,用了“知己知彼”这个词。其实对骆家辉来说,在中国确实有不少人脉,对他处理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上,有正面作用,但谈到知己知彼,恐怕就未必,因为骆家辉不会中文,不会中文,就很难了解中华文化,只能说是能知己不够知彼。

 

骆家辉曾经在“百人会”第20届年会上,感慨地回顾了自己年少时如何想做“标准的美国人”而“挣扎摆脱中华文化”的心历过程。整个青少年时代,一边面对老师要求的“美国化”,一边面对着父母的“努力往回拉”,例如他希望自己午饭不要再带米饭,希望母亲能和美国同学的母亲一样为自己烤苹果派。骆家辉的挣扎是很痛苦的,为此甚至和父母关系紧张。骆家辉最后说,成年以后,他才开始在忠爱美国的同时,深深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又是多元化文化的社会。来自亚洲的移民和来自欧洲的移民不同,因为人种的原因,很难像大部分欧洲移民那样被完全同化,故在美国有“华裔美国人”,以及其他的如“非裔美国人”、“西裔美国人”等等的称呼,华人实际上永远摆脱不了“美国人”前面的“华裔”二字。骆家辉成年以后,之所以会一改初衷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和这种因素是分不开的。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很多族裔的移民加入了美国籍,却仍然保持自己的“根”。也很多移民像骆家辉一样,成年以后,才发现自己即使成为“百分之百的美国人”,也改变不了自己的族裔身份。骆家辉担任华盛顿州州长的时候,就曾回到广东台山去寻根。尤其是现在以华裔身份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不会说中文,不管怎么说是一个欠缺,这也是骆家辉说要学中文的缘由,哪怕只是个象征。

 

在美国,像骆家辉那样出生在美国的华人,或者是后来移民美国的华人第二代第三代,不会说中文的很多。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来美留学生的下一代,不会说中文的也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多半是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标准的美国人”,从来就不在家里和孩子说中文。但很多这样“标准的美国人”长大以后,都像骆家辉那样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自己无法改变的族裔身份。

 

很多做父母的过去对孩子不会中文也不以为意,这不仅在培养孩子语言技能方面是个偏差,在孩子的族裔认同方面也是一种失措。现在到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经济体,并且和美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当下,很多人才感到应该让孩子学习中文,才能有自己族裔的根,将来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

 

现在中文学校和青少年中文夏令营大热,给华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寻找自己族裔的根的机会。骆家辉对自己认同华裔身份的感性回顾,和要学习中文的表示,给华人以启示,无论华人在地球的那个地方,都应该认同自己的族裔身份,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浏览(4688)
thumb_up(4)
评论(11)
  • 当前共有11条评论
  • 一娴
    bbcc:  呵呵,是的。我的意思,本来是说那些选择上中文学校的,表达不准确。
    美国驻华使馆中,白人外交“吏”会说中文的也不少呢。

    Sidelines:  骆家辉不会中文,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中华文化影响,毕竟他从小在中国人家庭长大,娶得是台湾妻子。
    屏蔽 举报回复
  • sidelines
    其实不然。 正因为GaryLock不会中文思维不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才使他获得较多美国选民们的任同,从而使他政治生涯较顺利。否则他可能也不过会是华人社区的领袖。我们需要更多美国人只是天生长得像中国人。
    屏蔽 举报回复
  • bbcc
    一娴博主:大学生选课,大多与他∕她的父母无并;是他∕她的喜好,或为了其他课目的要求。 
    又,美国外交部爱从藤校毕业生招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美国领事館的年青的外交吏(呵呵,还未夠资格称为"官")中,有不少ABC哩。
    又又:骆家辉大使白天上课学普通话<将上课当上班>,下课后可以跟他会国语的夫人复习,老夫老妻有此奇逢,真是幸运。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娴
    山月歌:谢谢!:)

    冬儿:我也是这样认为,何乐而不为。最好再让他们学会阅读。小孩子的潜力其实很大的,多学一门语言根本没问题。

    众读者:欢迎来访!谢谢支持。

    庄锐:儿子本来还能说,最好不要放弃。

    伊萍:赞成你的关于小孩子作为弱势群体的困惑的说法,可以想象骆当初的不容易。

    Bbcc:  现在选修中文的ABC 确实很多,很多家长孩子回过味来了。

    白凡: 我有个朋友,一直做和中国的生意,两个孩子都不会说中文,前不久去看他们,说终于说服孩子,俩孩子都开始读中文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白凡
    这事儿得跟我的两个儿子好好地聊一聊。谢谢分享!
    屏蔽 举报回复
  • bbcc
    好文章。 几年前,我和一个在密西根大学上课的ABC偶遇;据说,修门中文课的,泰半是ABC;不知这是一时现象?其他大学的中文课,有沒有这种情形?
    屏蔽 举报回复
  • 伊萍
    其实骆家辉小时候对自己的“根”的回避,很典型,是少数民族弱势民族孩子不得不面临的困惑。要一个小孩敢于逆“潮流”,敢于为继承在其他孩子眼里不酷的传统做坚持,确实很难的。所以移民到其他文化其实不是中国人最好的出路。不过中国搞成那样,中国人把移民作为出路的倾向一时难以改变。
    屏蔽 举报回复
  • 庄锐
    好文章! 我一直在考虑儿子的环境没有华人,他本来还能说的中文看来很难坚持。我还会继续想这个问题。我的环境以前也是差不多,我把它当作提高英文的好事。所以最近才开始在这网上用中文。你的文章给我提供了一些关于儿子保持中文文化背景的思考角度,谢谢。
    屏蔽 举报回复
  • 众读者
    好文!
    非常赞同! 谢谢。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冬儿
    其实家里坚持说中文是一件非常合算的事,花最小的力气就可以让孩子多一件谋生的本领,何乐而不为。不学是浪费资源。
    问好一娴!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