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娴

注册日期:2009-08-26
访问总量:27741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从选区划分看多元化还是美国化?


发表时间:+-

 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结束后,各地划分选区开始提上日程,划分选区历来是美国政治选举上的大事,两党议员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绞尽脑汁在划分上做文章。对华人来说,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划分选区出现了考虑华人聚集地的做法。近日伊利诺伊州参众两院公布的选区图,华人团体多年推动的“大华埠社区地域”获得满意的结果,超过23000名华人被划进一个选区,而且该选区只有一个州参议员和众议员名额。这样的结果,非常有利华人争取自身的权益。

 

在华人聚集最多的地区之一加州,蒙特利公园华裔市长等几位华人市长和华人团体共同发布《选区重划计划书》,要求对加州联邦第32选区及州参议院众议院若干选区进行重划,要求重划时考虑小区内利益统一,不分割现有城市的原则,尊重华人小区利益和平等参政的权利。现在南加圣盖博谷重划草图,首度出现一个亚裔占40%的选区。

 

伊州华人聚集区选区的重划,和加州华人对选区重划的呼求,都是美国多元化社会的反映。从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同化的国家,即移民到了美国,就必须美国化,接受美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即盎克鲁—新教文化。在上个世界6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对移民的同化是成功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移民分散居住的政策。历史上爱尔兰移民曾经要求美国政府专门为他们专门划出一块土地,就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

 

美国开国先辈们曾经就移民群体分散居住有利同化的做法表示认同。华盛顿曾经说,如果让移民定居在一起,他们就会保持语言,文化,风俗等,如果让移民和美国人混居,他们或他们的后裔就会同化到我们的习俗,规矩和法律。“一句话,就是成为同样的人。”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都有类似的意见,而且在当时都得到国会的确认。可以说是美国移民政策的一个基点。

 

但是随着美国移民人数和速度的增长和美国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兴起,越来越多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形成自己的聚集地。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移民群体在某一地区或某一大城市形成当地人口的多数。现在情况已经开始有了变化。例如迈阿密,那里被称为是来自古巴及其他拉丁裔的“飞地”。对华人来说,在南加州,圣盖博谷地已经有小城市里华人占了半数以上,纽约华人居住的一些地区,也有这样的趋势出现。

 

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是现实存在,30年来,大量移民涌进美国,华人的移民速度也一直在加快,越来越多的移民在民族背景语言宗教,政治等方面和美国人不一样。对华人来说,主要是语言和文化背景问题。在上个世纪初,来自东南欧的移民曾经使本地居民抱有戒心,现在华人移民聚集区的本地居民,也有人对华人移民抱有一定的戒心。当年来自东南欧的移民美国化的程度相对很高,华人移民是否有这样的前景,需要或者应该很快融入美国社会?答案在过去是肯定的,现在则开始出现争论。华人移民中的精英和成功人士,过去都是在同化或曰美国化的过程中取得成就的,现在他们开始注意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现在美国社会逐渐认可多元化。日益多元化的美国,开始为少数族裔包括华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包括进入政坛。华人进入政坛,需要华人群体更多的支持,将华人聚集的地方划分成一个选区,无疑有利于杰出的华人代表进入政坛,就像伊州的选区划分结果那样,华人的凝聚力动员力肯定会得到加强,从而有可能改善该选区华人的地位。

 

但是以族裔划分选区和美国化之间又存在着存在矛盾,华人聚集的地方华人越多,使用汉语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人就越多,熟练使用英语的人数会下降,与美国文化的隔膜也会加深。当然,对处于边缘化的华人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有更多的代言人,以争取和维护华人自身的权益。但是以族裔划分选区,也可能会加剧主流社会对华人社区的不重视,因为在这样的选区,华人当选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华人选民的人数渐多,非华裔美国人可能会放弃对这个选区选民的争取,客观上导致华人群体边缘化的加剧,事实上又不利于华人融入当地社会。如何有一个兼顾的办法解决这一矛盾,值得华人群体思考。

浏览(1372)
thumb_up(0)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欧阳峰
    一个族群在美国是保持独立还是“融入”,恐怕与聚居还是散居没有多大关系,反而是前者决定了后者。而前者更取决于这个族群是否有其特定的共同利益。看看犹太人在美国那么多年的变迁,就清楚了。

    至于华人,面临最大的“共同利益”问题就是所谓“玻璃天花板”了。但这个问题对于政治家和商业精英来说也许很重要,但绝大多数华人都没有切身之痛,而且所知甚少。所以“华人参政”叫了多年,似乎进展也不大。

    如果真的有了华人占上风的选区,可以保证选出华人政治家,就能提升华人的地位和利益吗?至少在历史上没有证明。华人当了高官的,从里根以来历届政府都有。但我孤陋寡闻,不知道他们为华人谋了什么福利。
    屏蔽 举报回复
  • 一娴
    庄锐:谢谢你关注! 

    马黑兄, 在中国来说历史上各民族其实一直是在融合着的,只不过需要很长的时间。在美国,这样的问题由于制度的缘故,多元化的程度相信会加快,政府介入也会有一定困难。

    白凡兄,我赞成你的关于长治久安看法,不过现实中种族歧视还是存在,所以各族群争取政治影响和权益的现象,很难避免。

    葛瑜,从华人被边缘化的现状看,是利大于弊。

    润之毛:是不是倒退是有不同看法的,美国知识界很多精英是赞成并推动多元化的,对美国化也多有批评,认为有种族排斥之嫌。
    屏蔽 举报回复
  • 润之毛
    居住呈现民族聚集或者聚堆儿,至少对于一个移民国家来说,是一种倒退的表现,实不可取。不论有任何理由,都是违背了当初建立这个移民国家的宗旨。
    屏蔽 举报回复
  • 葛瑜
    物以类聚,是自然规律。

    从可以有自己人来代言的角度讲,新划区还是利大于弊。
    屏蔽 举报回复
  • 白凡
    我个人以为同化政策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言,好过群体分隔。中国的民族分居,是造成民族矛盾的根源之一。但是,在美国别的族群集中以争政治影响和权利的情况下,华人不争明显也不行。实在是令人感叹!
    屏蔽 举报回复
  • 马黑
    很有意义的议题。前不久,枫苑梦客有篇文章谈的是同样的问题,不过讲的是国内:鼓励不同民族的融和还是分?是民族聚集还是民族杂居?

    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强调民族的融和与杂居,其最终结果一定是小民族,少数民族的消亡到大民族多数民族中。但多元了,又会长生分离倾向。当然最好是个自然的过程。但其实又无法真正做到自然,像美国选区划分这样的问题,政府的政策直接就会或者从这边或者从那边介入了这个过程。
    屏蔽 举报回复
  • li15
    谢谢一娴,这是个值得关心的问题;我会细读。 -- 庄锐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