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论与人伦观--浅谈佛教的两大根本性错误
发表时间:+-
于是乎佛教似乎成了一种执着于执着的“执着”,即执着于“非法非非法”,“非空非非空”之“法”与“空”的执着,儒家的王阳明称此为“顽空”。
所以《金刚经》说:不以色相,身相见如来,斯是人行邪道。但是佛教拜偶像却是最为盛行的。为什么?因为说的做不到,罪性空不了。
错误的人伦观,这个错误是由上一个错误发展来的,既然佛教认为这世界是源于没有生命,没有道德律的“虚空”,只有各样的“机缘”来变幻成各样的“恒河沙数的”事情。所以也就无所谓天理,于是也就无所谓人伦,对佛教来说,人伦的一切似乎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佛教的根本经典是否认家庭的,否认伦常的,否认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的重要性,以功利主义的了脱生死为目的,虽然说在华人的佛教圈里面也有一些儒家化的以孝道为内容的经书,但是根本上的方向是无法掩饰的。这样的人伦观发展下去,佛教到后来就错得离了谱,什么“孽力”论说前世是人,后世是“六道”了,或前世是“六道”,后世怎么着就成了人了,六道一阵轮回,错谬就没有边际了,不需要实证,不需要逻辑,信口说就可以了。
佛教错误的这种风格,佛教错误的本源论与人伦观,与印度文化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印度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视佛教为异端,但是无疑的两者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作为典型的多神偶像崇拜体系,从信仰的角度讲,佛教无疑是相当混乱的。
胡适曾经相当实事求是的严词批判印度文化与佛教,现在都不太有人像他一样说话了,甚至都不太有人像他这样去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