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玫瑰

注册日期:2010-04-11
访问总量:4053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穷乡僻壤和十个月KUMON


发表时间:+-

穷乡僻壤和十个月KUMON

 

记得有一次一位加州的大侠嘲笑我住的地方是个穷乡僻壤,我禁不住微笑了。刚搬来时,我也是这样说的:什么样的穷乡僻壤,连个像样的公立学校都没有。住的时间久了,我竟有些开始喜欢这个安静的城市了。

 

经过满山遍野的发掘教育资源,我竟然在家附近找到了一家KUMON,我还以为KUMON开不到我这山旮旯里呢。开KUMON的老先生在他的网站上,描述了他开店的经历,总归一句,从别处搬来,突然发现这山里的教育和他原来住的地方天壤之别,为了改变他孩子的未来,自己开家KUMON。真是一个顽强的老美,有着公文公当初教他儿子的执着。

 

孩子去KUMON十个月了,他的基础计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每天的十五分钟的作业也是自觉自愿的去做。在大量做题后面的数学理念,KUMON是不讲解的,我每次在孩子做之前要先讲一讲。

 

公立学校太少的课后作业,不知道是给了孩子发展创造力的空间,还是给了玩儿游戏,培养坏习惯的土壤。我知道很多家长和我一样,给孩子课外作业。不知道大家在给孩子课外作业时,有什么好主意?

浏览(3796)
thumb_up(1)
评论(8)
  • 当前共有8条评论
  • 蓝玫瑰
    昭君:

    我不喜欢当虎妈,不喜欢在下班之后还把家里的放松,愉快的气氛搞得跟战场似的硝烟弥漫。我的孩子在10岁以前是放养的,学习按照州里的一年一次的评估是level 4 advanced。其实不过是中上。孩子在普通的公立学校读书,自然父母做的就会多些。去年他自己要去课后数学小组,参加数学比赛,结果小组得了地区第一,全州第五。他自己差一分没进地区前十。那时起,他说他喜欢,要做得更好。我就把他送了KUMON,让他每天练习一点。其实KUMON对比赛的作用是很小,因为深度不够。但是快速而准确的计算的基础是打好了。

    马黑:

    忘了跟你说,喜欢马嫂的兵团的故事,文笔优美而纯朴。

    哈哈,原来大家苦闷已久。。。
    屏蔽 举报回复
  • 马黑
    回昭君话:

    儿子上苦闷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事。送儿子上苦闷,是母亲的一个同学的太太介绍的。母亲的同学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来美国了,他的孩子和我差不多大年龄,也都上过苦闷。据此推算,至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就有了苦闷。
    屏蔽 举报回复
  • 昭君
    呵呵,“哭忙”这个翻译就让我笑好久了,这下又成了“苦闷”,真逗!!! 

    玫瑰:
    你说得不错,每天十五分钟的“训练”时间并不多,对创造力等其他方面应该不会有什么负面作用,只要不过份强调这种训练就好了。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重要的是把握“度”,对吧?

    从我大儿子的经历来看,哭阅读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因为阅读这东西,理解能力最重要。而这种理解能力好像不是靠快速回答问题培养出来的。当然从以后SAT 等标准考试的角度来讲,这种“速读”能力也是有好处的:)。我感觉AR 比较好,因为它虽然也用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to test reading comprehension, 但比较注重阅读的整体观。

    美国的老师的确不大愿意说孩子的弱点,这大概又是美式教育的一个特点吧--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是天才,真这样的话恐怕真正的天才就没有意义了,呵呵。那虎妈反对的,其实也是这种一味鼓励和表扬的做法。当然她又太走另外一个极端了。

    印象中马黑兄的孩子早就成年了,居然还做过苦闷?苦闷在这边都存在这么久了吗?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蓝玫瑰
    我孩子12岁。

    昭君:
    谢谢你的建议。我是看孩子太闲给他找些事干。我也觉得“哭”的弊端是太机械。另外,喜欢你的关于好老师,坏老师的那一篇。我觉的最无法忍受的就是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你好,我好,他好的一通表扬。美国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不能反映出孩子的真实课堂表现。

    青草:
    抗议你把玫瑰给煎炒烹炸了。:)
    穷乡僻壤里的我,找不到好方法教孩子才找地方去“哭”的。

    马黑:
    我同意你的机械练习也是必要的观点。这正是美国学校缺乏的。我想一天15分钟的联系,应该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创造力吧。对了,我儿子12了,还淘气的没边呢。
    屏蔽 举报回复
  • 蓝玫瑰
    我也觉的哭对学习深度没多大帮助,但是我觉得对学校里不抓的基本功练习有很多帮助。我的12岁。他自己说喜欢数学,要去多学,我总觉得我讲给他的不系统,不全面。他数学是强项,我也是在犹豫是不是给他改成哭阅读。
    屏蔽 举报回复
  • 马黑
    我儿子也“苦闷”过。一定的反复的熟练性机械性的训练还是必要的。不过数学最困难最考人的还是文字题。怎么分析,怎么推理,从已知的条件和事实中,找出未知的答案,“苦闷”好像就不能提供这样的训练。
    屏蔽 举报回复
  • 青草青青.
    同意昭君的见解。 我们也在穷乡僻壤住过几年,也找到一家苦闷 (苦闷现在是到处开花哈),孩子去了几个月就没去了。 我不太赞同这个反反复复做习题的题海方法, 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淹没求知欲。 玫瑰家孩子多大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昭君
    哈哈,还有老美家长为了改变还在的未来开“哭忙”的,谁说老美不重视教育?

    俺们家老大和老二都上过一段时间哭忙,后来停掉了。主要是觉得没有太大意思,弄来弄去就是反复做习题,熟练是熟练了,但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多少帮助。那种翻来覆去的练法,连我老妈这位中国的教育专家都认为过分,加上老二数学本来就超前很多,所以最后就不再“哭”了。倒是我妈在这里的时候,每天放学后给他上半个小时的奥数,并不是为了真的参加什么比赛,只是觉得那些练习更启发思维.

    你孩子多大?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