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称义

注册日期:2010-08-15
访问总量:11872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上帝的木铎--《论语》论孔子


发表时间:+-
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众说纷纭,还是用前人的话来说最清楚,特别是以《论语》来论孔子,无疑是最有权威的,那么论语是怎么样论孔子的呢,最典型的莫过于《论语》所说到的“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什么是木铎呢?朱子《四书集注论语》解为:木铎,金铃木舌,发而振之,所以传号令也,也就是使者手中所摇动的金铃。所以说孔子的地位,木铎所代表的,就是上帝的使者之一,传布号令的,所以这里顺便说一句,孔子的天,一定是至高权威权柄的上帝,不然如何会差遣孔子来做木铎传号令呢?其实儒家的思想里面很根深蒂固的有一个信念,就是地上有帝君治理天下,天上更有一位独一的君王作为至高的统治者来发号司令,就是儒家所尊称的上帝。

所以说孔孟之道,群经之首,学庸的开篇,一为天命谓性,一为在明明德,这也表明孔子作为上帝木铎的使命感是清晰的。

因为儒家思想里面这两个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天命和明德,儒家认为都是从都是从天上的上帝而来的,而天命明德其实讲的是一回事,只是角度不同,所谓天命,是从上帝的角度讲,就是上帝所赐与人的;而所谓明德,是从人的角度讲,就是人所得于上帝的恩赐,前者是上帝的施予,后者是人类的接受,都是讲的性命良知,也是保罗在《罗马书》里面讲的,心中的律法。
 
这都是人所得于上帝所赐的,而孔子所传的就是这天命与明德,所以《论语八佾》会说:“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的使命就是作这上帝所赐天命与明德的木铎,这是整个儒家的主线,也就是儒家所说的道统。
 
而从神学的角度看,孔子是对上帝的普遍启示具备使命感的。
浏览(615)
thumb_up(0)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因信称义
    也正因为与罪挣扎,所以孔子作为木铎,作为一个警醒者,就成为儒家的一个主要的代表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因信称义
    儒家说到天命,说到明德的时候,都是指的人被创造的时候,从上帝而得的良善,所谓止于至善,就是止于天命与明德。

    所以儒家其实是一个非常挣扎的学问,就是拼命的要达到或者说回到或者说止于至善,却没办法达到,所谓中庸不可能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儒家其实是有非常强烈的罪疚感的这么一个学问,也是与罪挣扎的这么一个学问。
    屏蔽 举报回复
  • 因信称义
    我因为常在海外,所以比较方便上网。
    屏蔽 举报回复
  • 因信称义
    玄野兄,

    原道的因信称义和择善固执自然都是在下了。
    关于人性,灵性,神性之说,太略都是这么一个情况,却又有所不同。
    如果从神学的角度讲,先有位格,或说主体,才好讲这三性了,那么首先上帝是有神性的,而且他是全然善的;其次有灵界的灵体,就是天使,乃是黑白界的,不是善的天使,就是恶的天使,两种天使都是有的;再者就是人了,人乃是全然恶的这么一个人性,但是人与恶的天使不一样,有悔改得救的机会,就是因信上帝而得称为义,也就是善的这个机会。
    屏蔽 举报回复
  • 玄野
    称义兄新年好。
    近来思考宗教与历史问题,隐约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人与社会的精神有三条主线,就是人性,灵性与神性。在每个宗教中因为突出的侧面不同,而出现宗教间巨大的差异。人性的突出概念在于善,灵性的特点是超越善恶而论事理,神性则是讨论超越层次的善恶。三者统一于最高的一。人类文明的首要遗憾在于,往往在相对低的层次上将其中的二者甚至三者串通起来,就象电子学中的短路一样。
    在原道那边也有同名的朋友,很遗憾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了,想必您就是了。如今万维在中国被屏蔽,不知仁兄是网络上翻墙了,还是身在海外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因信称义
    山哥兔年平安!
    是的,儒家的后人不能正确与真实的认识和对待孔子,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哥
    因信称义弟兄兔年喜庆!

    很赞成你的许多真知灼见。孔子孟子都是很伟大,也的确富有使命感。

    可是他们的后人却对他们的言论作了一些不恰当的选择。。。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