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散人

注册日期:2010-11-17
访问总量:29502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一部不入流的影片 -- 看《让子弹飞》


发表时间:+-

看《让子弹飞》,只看了一半 -- 既然上半段是糠罗卜,如果指望下半段陡然变做老山参,显然不合逻辑。

期望本来不高,可《让子弹飞》之烂,仍让人小吃一惊。可以看出,导演拼上了老命,力图让这部影片既逗笑好看,又寓意深刻,可惜碍于水平,影片中充斥的只是荒诞不经的情节、粗俗不堪的场景和淡而无味的对白。

《让子弹飞》通篇都烂(只看了半部,所以应说“半篇都烂”),下面仅举几个烂点。

影片开始,子弹射出,半晌不见动静。张麻子以哲学家的口吻说道:让子弹飞一会儿。随后,人仰马翻。荒诞本是一种电影手法,但姜导显然不懂这样一个道理:“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佳句,而“飞流直下三亿尺”则是歪诗。

一句既不风趣、而且低俗的“算逑”,被导演当做宝贝,让黄四爷和替身你一遍、我一遍,足足念叨了二十来遍,令人听得由烦生厌,而且不禁有些可怜发哥了。

小六身为马匪,竟为证明自己不曾多吃小贩一碗粉而剖肚开肠。如此展示侠肝义胆,不自然,不合理,极为矫情做作。艺术夸张必不可少,但不能任意而为,姜导在这一点上完全不知分际。

黄四爷口出英文“Dollar”,原无不可,只是这句洋文又被导演当成宝贝,翻来覆去,说个没完,最后意犹未足,还要黄四爷再解释一句:“Dollar”就是美元。 乖乖隆的冬,观众就是再傻,也要被气得变聪明,傻笑不出来了。

胡万怀疑张麻子是假,问道:“你是张麻子,脸上怎么没有麻子?”张麻子立即反问:“黄四郎脸上有四吗?”拜托,这是在抖机灵吗?在北京街头随便拉来一位侃爷,说出话来都要比这精彩百倍。

张麻子和马县长之间一段“睡你,你睡”的戏,低俗无聊之极,典型的拿肉麻当有趣。这是在媚俗吗?姜导自我期许甚高,想来还不至于屈尊媚俗。如果不是媚俗,这段戏便是导演自己趣味取向的体现,于是整部影片的格调便有了一个注脚。

《让子弹飞》大腕云集,星光闪耀。姜文,葛优,陈坤,周润发,刘嘉玲,个个都是当红巨星,每一位都有无数粉丝捧场。然而,艺术不是算术。大腕虽多,只能保证票房,而不能保证影片质量。

影片拍得烂,已不是好事。如果明明排得烂,却自以为拍得好,那就更糟。《让子弹飞》首映之前,等不及观众叫好,这几位大腕自己先把这部影片说成世间少、中国无的上上之作。倘若这只是违心的场面话,倒也无可厚非,假如竟是发自内心,那就真让人无语了。

12/29/2010

浏览(4094)
thumb_up(0)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钟楼散人
    多谢令狐兄介绍影片的下半部情节,听上去比上一半内容丰富得多,有时间我也要补看一下,如果有机会,我们再交流感想。
    非常同意你的两个观点。可以看得出来,姜文有他的想法,可能是由于水平的问题,没能表达出来。你说的很对,因为影片中有很多地方几乎是毫不掩饰地影射现实,所以观众无论如何都会叫好。
    屏蔽 举报回复
  • 令狐冲
    我还不如你,一半都没看完就放弃了,对你说的有同感。

    《让子弹飞》通篇都是隐喻,看得太累。但国内的朋友却有叫好的,尤其是后半部(可惜我没看完,也许以后要补)。就是给群众发钱,不行;给他们发枪,他们也不敢用。张麻子只好自己去挑战黄四爷,他也打不过真的。于是打了他的替身,替身死了,群众都相信真的死了,于是真的就变成假的了,再也无法呼风唤雨了。这里面通篇都是隐喻。姜文想说什么,姜文又什么都没说出来。感觉他似乎还算是一个有追求的人。

    片子卖得好,一是广告做得好,二是在国内那样到处都是敏感词的环境的人可能感受会不一样,可能他们觉得过瘾。
    屏蔽 举报回复
  • 钟楼散人
    多谢马黑鼓励。
    屏蔽 举报回复
  • 马黑
    没有看过《让子弹飞》,听你这么一说,不浪费时间去看了。虽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还是感觉你的评论很精彩,读起来很痛快。“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佳句,”飞流直下三亿尺“ 是歪诗这段话讲得好。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