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踢毽子
說說踢毽子——製作毽子(增補版) |
送交者: 東郭 2007年5月12日18:52:04 于 [五味斋]http://www.bbsland.com |
![]() |
最神氣的是雞毛毽子,用幾根漂亮的公鷄尾巴上的毛,捆緊了,穿過一兩個鐵墊圈,用汽水瓶蓋兜底兒封嚴實了。。。不過我沒做過這種,都是我父親給我做。 雞毛毽子好看,但是踢起來賊\,而且也有點沉,砸腳。一般都用那種塑料繩,打開來其實比紙都薄。找到這種塑料繩,折幾次,穿進鐵墊圈,然後用火柴燎着了,趁熱往石灰地上一按,就扁扁的粘上了。然後再用剪子減齊。這還沒完,還要用針,或者圓規頭,一點點的挑開。越挑越細,最後可以細如頭髮。但是時間長了就卷了。尤其是經常放在褲兜裏的話,就卷成一團,沒法再踢了,還要重做。 最講究毽子的時候是初一初二的時候。不再用鉄墊圈了,而是大錢,什麽康熙乾隆通寳什麽的。小時候這東西經常能撿到,後來撿不到了,到市場上去買也不貴。 另一種講究就是塑料繩要短,要少。用圓規挑的細如絲。端在手裏就是那麽一寸左右的刷齊的一撮毛。捋起來,整齊如姑娘的辮子。散開來,如光芒四射,根根都直。爲了防止卷毛,絕對不放在褲兜裏,而且經常用梳子等梳理。 因爲大錢面積較大,所以踢起來腳面極爲受用,穩穩當當。因爲那些絲很細很多,所以在空中平衡也很好。毽子上下翻飛,那些絲綫一散一合。對了,就如法國遊戲rayman2裏面rayman的頭髮。 不過我最後一個毽子因爲在樓道裏踢毽子被一個惡劣的老年男老師沒收了。我背後沒少罵這個老家伙。甚至還想到背後給他一磚頭。不過幸虧沒有付諸實踐,所以順利的畢業了。 高中時踢的毽球比較賊\。也就是彈性比較好,有一定重量,阻力小。容易踢高,但方向不好掌握,比較適合于兩人以上對踢。兩根鵝毛交叉而過,成十字形,長有十幾釐米。下面的底座是膠皮的。不太結實,經常容易踢壞。不過倒也不貴。目前中國還有賣的,不知道多倫多有沒有。
附昨日一文:
我小時候經常是毽不離手。到了高中,偶爾踢毽球了。那幾年好像毽球挺風靡,還有正式比賽。現在可能風光不再了。也有些人踢藤球。 毽子的踢法在我們那裏分爲文踢武踢。文踢主要是小孩子和女孩子的踢法。大一點的男孩子腿部力量強,喜歡武踢。 文踢的基本踢法主要有: 1。大踢:腿向對側(内側)前方彎曲擡起,用腳内側踢。這種踢法最穩定,所以也是最基本的基本功。 文踢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有很多花樣 1。腳不准落地。這時候各種踢法都有相應的叫法: 2。蘇聯踢法,有點像武踢的“打”,一腳先擡起,然後擡踢毽腳,騰空擊球。一般只是大踢,大奔,叫蘇聯大踢,蘇聯大奔。 現在蘇聯解體了,可能應該叫俄羅斯大踢。 3。粘:大奔的演變,但要求把毽子停留在腳背上。可以連續做,用腳撩起,再粘。 4。網:大奔的演變,要求踢毽腿在空中饒過落下的毽子一圈(有高手可以繞兩圏)再踢。根據劃圈的方向,可以分爲外網和内網。 5。左右開弓。多見於女孩左右大踢。很穩定,看起來也很有意思。 武踢其實都是“大踢”的演變。 1。打:非踢球腿先擡起,尚未落地時,踢球腿從非踢球腿後面彎曲伸過去踢毽,這是個騰空動作。當然做的很省力的情況下,也可能看起來沒有騰空動作了。這是最基本的武踢。 2。跪:非踢球腿擡起時彎曲類似跪姿,踢球腿從非踢球腿小腿下面彎過去踢。這個騰空就必須有一定高度了。 3。踩:非踢球腿擡起時彎曲成蹲姿(墩子),踢球腿從其腳掌下彎曲過去踢。這個難度很大。我現在也只能做一個,嘿嘿。 4。翹:類似打,但是非踢球腿擡起後要等到踢球腿落地之後才能落地。這基本上就是練踢球腿的單腿彈跳力了。相當耗費體力。 5。坐:類似打,但是非踢球腿不得擡起。所以看起來身體後坐。 6。跨:非踢球腿在毬上跨過,然後踢球腿彎曲類似大踢的動作去踢。根據“跨”的方向,分爲内跨和外跨。外跨的最終形態類似大踢。内跨的最終形態類似打。
踢毽子是很好的健身運\動,活動腰腿關節,要耗能量大。最好是踢一會兒歇一會兒,這樣才是有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