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子

注册日期:2008-07-17
访问总量:58348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有朝一日倒过来


发表时间:+-

200810月的最后一天,我在博客贴了题为《家花依旧斜如霞》的乱谈,以杜牧《山行》的韵脚为题胡侃一通,内容极为一般,就更不可能上导读,我自己也再未回顾。20104月初,偶尔发现此文后有一FEILIPU的网友于200911月末的留言,补充了杜甫和北宋王禹偁的两首相同韵脚的诗,王禹偁的诗我还是首次读到。那时刚巧读过南宋诗人叶绍翁一首同韵脚的诗,所以就以此作为对FEILIPU网友晚到的答复。当时心想事过近半年,网友应该早已不记得这件事了,所以回贴后心里自觉踏实了,也就再不惦记着这件事了。近多半年以来,家事公事缠身,即使有心思,也难得有时间给自己一个精神发泄的机会。今日猛然发现,FEILIPU网友在5月底又一次光顾几乎荒芜的小园,再次留下两首同韵歌词,都是首次见识,特别是《妈妈,你在哪里?》很动人心扉。FEILIPU网友的盛情极为难得,也使我非常感动。这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也能体验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怀。今天就索性抛开手头的活计,再侃侃“家、花、斜”。

 

多读唐宋诗,就会感受到“家、花、斜”的确是一组比较常用的韵脚。不包括由此而来的衍生韵词,仅以“花”“家”“斜” 为韵,就目前所涉猎,就有唐代的杜牧、刘禹锡、韩翃、张泌,北宋的王禹偁和南宋的杨万里、叶绍翁的七绝数首。尽管《山行》是不是杜牧所写尚无定论,不过这首诗应该是其中最好的,其次就应属刘禹锡的《乌衣巷》。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杜虽然在此分出高下,但并不意味着杜牧的文学成就在刘禹锡之上。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诗也不在杜牧之下,想必你也读过或听过他的这首诗吧:

 

竹枝词二首(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西湖荷花写得既有风韵又有情调: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过我觉着他的这首描写一株芙蓉开红白二色的诗却很搞笑

 

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诗本身也不错,我怎看怎觉着万里同志不是因为有感才自然而然抒发感怀,而是为套用“家、花、斜”刻意而为之。如果这点小事也值得如此道来,在下也愿献丑:

 

下班时分日西斜,日头落山方到家。两荤三素酒一碗,知心婆姨胜野花。

 

我也就是在这里逗个乐子,秀才有时候虽然有些矫揉造作、自我陶醉,但是动口不动手,对创建和谐社会并无危害。很多年前看过一小故事(当然有很多版本),讲的是四个秀才去登泰山,打老远看到泰山的模样就止不住兴奋起来。

 

第一位出口即得首句:“远看泰山黑压压,”

有人紧跟道:“上头小来下头大。”

另一位略加思索后吟诵出:“有朝一日倒过来,”

最后那位立即接口:“下头小来上头大。”。

 

我每次想到这里,就会止不住笑意写在脸上,不是讥笑这四位秀才的酸腐,而是感叹:第三位真是天才,要不然怎能创造出“有朝一日倒过来”如此匪夷所思的‘神话’呢?

 

哈哈哈。。。

浏览(1665)
thumb_up(0)
评论(7)
  • 当前共有7条评论
  • 南星子
    多谢潜兄惠顾。我也想写点什么东西附和你的几篇文章,朦胧中似乎也有些想法,但并不连贯。更主要的是目下的确太忙,不知何时才能轻松一下。我读诗时对格律不太在意,倒是对诗句传递的意境或构思很敏感。自认是夸夸其谈的‘说客’,做不了挥洒自如的作家。不过网上放马,不就为任情任意潇洒的走一回嘛,何必顾虑太多。

    刘志丹的事见后贴。
    屏蔽 举报回复
  • 南星子
    春阳,你的确让我见笑,而且是哈哈大笑。‘活学活用’是我们这代人的共同烙印,也就是“家传的红灯有一盏”,所以“有朝一日倒过来,胸前再佩大红花。" 我们再次推选你入选‘活学活用’百人计划。

    你那篇宋玉写得真好,To be honest, 我肯定写不出来。
    屏蔽 举报回复
  • 南星子
    谢山兄弟光临。李商隐和杜牧我都喜欢,尽管更喜爱李商隐的文采,但多读他的诗会使人抑郁,所以还需要杜牧的豪放来中和。

    最近兄弟在时政上多有建树,你知道愚兄我在时政之上不大多言。抄袭杨千里:竟年已是六月中,时光又与四日同。我们有些想法还是基本一致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核潜艇
    南星,又见大作《山丹丹花开花又落:纪念刘志丹》,读后有感,就涂上几笔,只作一己之见而已。
    屏蔽 举报回复
  • 核潜艇
    南星,
    我倒觉得你那首的最后一句有味、有嚼头,“知心”二字为整句之要害。

    律诗和词牌之中虽有宽韵、窄韵、和险韵讲究,但用宽韵取胜之作,枚不胜举,也不乏千古绝唱。再则,那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限,也常让人缩手缩脚,忍痛割爱。所以,诗作还是“不以词害意”为上。我曾深有体会。

    杨万里在南宋也是大家之一了。他一生有二万多首诗作,特点是以平实白描居多,不像北宋的苏轼喜欢用典(有人曾评论,他的诗作是无一字无典,也许夸张),所以,诗人各有特色。不过,杨万里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能传至千年(我猜想,杨万里做梦都不会做到这首诗会流传千年),也足见好的东西是不会被人遗忘的。

    愿想为你的《不恨凋零却恨开》奉和一首,可是几十年不写不谈,已经诗源干涸,只好作罢。
    屏蔽 举报回复
  • 春阳
    南星子, 你这诗词系列很有意思,也跟着胡诌几句: 
    " 美洲日出澳西斜,天涯荡舟何处家, 有朝一日倒过来, 我看冰凌你看花。" 见笑。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哥
    南兄最近对唐宋诗和佛学都有很好感悟,可喜可贺。

    很喜欢你那篇杜牧李商隐的诗才与佛缘的好文。人生充满试炼,命运是最大的困惑之一。出世与入世,都是人生的选择。心平气和地笑看古人今人,就是老兄这样的智者境界。

    保重!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