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货郎的狂妄:对无知、自大与偏见的必要清算
一个山货郎的狂妄:对无知、自大与偏见的必要清算
读罢“山货郎”对高伐林先生的长文,不禁感慨:
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无知者的狂妄自信。
山货郎的文章,从头到尾,是一个对文明不了解、对历史不尊重、对学术不熟悉、对逻辑无概念的人,试图用“故事+偏见”包装自己为文明学者的可笑努力。
为了让公众不被此类“伪学术笔记”误导,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批驳。
---
一、开篇即暴露本质:把“捧臭脚”当学术评价,是无力者的语言
文章一开始,他就用“捧臭脚”“马屁文章”等庸俗词汇来定义学术讨论。
这种语言特点非常典型:
不懂学术的人用侮辱替代论证;
没有理论的人用嘲讽掩盖空洞;
缺乏深度的人用口水攻击填充结构。
真正有点知识的人,从不会用这种街头文学来评价文明冲突论。他攻击高伐林不是因为懂,而是因为不懂却想证明自己懂。
这正是中国网络评论最大弊病的一面镜子。
---
二、他批评亨廷顿,却没读懂文明冲突论的开篇第一页
山货郎说亨廷顿:
> “建立在美国永久不衰的迷信之上,充满傲慢。”
这句话暴露了他根本没理解《文明的冲突》核心警告:
亨廷顿反复强调美国的傲慢将导致文明冲突升级。
他不是“傲慢”,他是在批判西方的傲慢。
换言之,山货郎把整本书倒着理解了。
这是典型的“没读懂却敢批”的业余病。
---
三、把福山骂成“小丑”,暴露了他对政治哲学一无所知
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当然具有争议,但它是冷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理论之一。
学术界对福山从不以“滑稽”“小丑”评价,甚至批判者也保持学术礼仪。
只有不懂政治学的人,才会把:
长期学术争论
文献传统
规范理论
历史案例
简化为一句网络嘲讽。
这不是学术,这是无知的狂欢。
---
四、关于犹太人的“国度”“智慧”长篇故事:以偏概全的偏见堆砌
山货郎整篇文章中最荒唐的是他充满偏见的“犹太叙事”。
其逻辑如下:
1. 讲几个旧约故事
2. 引几段坊间传说
3. 加上个人生活中的几个犹太老板、房东
4. 就敢下民族性格的终极结论
这是最低级的民族刻板印象推理:
个人经历 ≠ 民族特征
故事 ≠ 历史
偏见 ≠ 分析
简化 ≠ 理论
任何一个受过文明史训练的人都知道:
民族性是结构性的、历史性的、复杂性的,远非个人感受可以覆盖。
把对犹太房东的印象与“犹太人集体韧性差”连起来,这种推理在学术界连“及格线之外”都够不上。
---
五、山货郎连“犹太人与国家”的历史都没读过
他说犹太人靠“欧美怜悯”才有以色列,是历史无知的典型表现。
真正的历史是: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自19世纪开始组织
犹太民族重建是长期政治运动
英国《贝尔福宣言》早在1917即确立路径
二战后国际法框架并非“施舍”
以色列创建依靠的是高度组织、军事能力与政治智慧
他看不到结构,只能看到“人情”。
这是对文明的侮辱。
---
六、最荒谬的部分:把自己十几年与犹太老板/房东的互动,当学术证据
“犹太房东卖我太太便宜50%,所以我懂犹太性格。”
这种推理比笑话还不严肃。
如果按照他这种逻辑:
中国房东租金高 → 中国文化贪婪?
日本人服务好 → 日本人都是温顺民族?
美国老板笑容多 → 美国没有内卷?
这不是学术,这是茶余饭后的闲谈被当成文明理论。
文明分析本应建立在:
社会结构
宗教传统
历史演化
经济组织
精神气质
集体无意识
制度特征
山货郎却用“租房经历”“老板情绪”当材料。
此类分析连高中论文都未必能过。
---
七、论证穆斯林文明衰落,他用的不是数据,而是凭空想象
他说:
> “中东退居三线城市,没有人在意。”
这是完全不懂能源政治、不懂地缘战略、不懂宗教文明的表现。
今天:
美、中、俄、中东,仍然是全球政治中心之一
伊斯兰文明全球扩张从未停止
整个非洲和南亚都在伊斯兰化
中东仍是全球大国争夺核心舞台
他所谓的“退居三线”,是基于个人感觉,而不是文明认知。
---
八、把佛教说成“把中国变成懦弱民族”是历史认知灾难
山货郎一句:
> “佛教传入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灾难,使中华民族变懦弱。”
这是对中国文明毫无理解的典型。
真正的历史是:
佛教在魏晋成为中国哲学内化结构之一
促进了玄学、观念更新、心性哲学
影响唐代美学、诗学、宗教结构
影响宋明理学的形上学结构
推动中医、文学、建筑、审美
为文明提供柔性平衡
不是“懦弱”,是“复杂化”
把两千年文化简化成一句“懦弱”,这是粗暴、浅薄、民科式的错误。
---
九、他承认自己“是门外汉”,但仍想给专业人士定终身成就
他说:
> “本人是历史门外汉,但……”
请注意:
历史上所有荒唐观点,几乎都从这一句‘但’后面开始。
门外汉可以提问、讨论,但不能:
评判文明
批判哲学
定义民族性
判断亨廷顿与福山的学术贡献
给高伐林这种专业人士“定级别”
山货郎最大的问题,不是门外汉,而是:
他连自己在哪个位置都没搞明白。
---
十、总结:山货郎不是在分析文明,而是在输出偏见
整篇文章本质是:
部分真实经历
加上一堆偏见
拼贴几个旧约故事
简化几个民族性
搬弄几个历史名词
配上自我陶醉的叙述
就以为自己超越了高伐林、亨廷顿、福山。
这不是文明分析;
不是历史研究;
不是哲学思考。
这是无知、偏见、自我膨胀、故事会式写作的混合物。
---
**结语:要批高伐林,请先懂得什么叫“文明”;
要批亨廷顿,请先读懂结构;
要谈民族性,请先理解历史;
要谈哲学,请先学会思考。**
否则,
山货郎终究只是山货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