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炒股有区别吗?
【前言:吾自今年年初退休后,花了不少时间研究股市,略有收获和体会。准备写成系列文章《股海泛舟记》与读者分享。这是第一篇。若退,2025 年 11 月 27 日】
老子曰:『夫唯道善贷且成。』可解释为:道善于付出且都有结果。贷的直译就是放贷或投资。或问:道琼(Dow Jones)亦有道乎?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有闲钱而不投资,你的钱会因为通涨而暗中贬值。未出国前曾读到一句英文——“在美国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纳税和死亡。”来美后发现,多数美国人无法避免的第三件事是——投资。
想起一个中国的段子(也许是真的)。一个因贪污被判刑的人,十年后从监狱出来,神秘地告诉朋友:“我藏了一大笔财富!” 朋友兴冲冲地跟他爬上山,进洞,打开箱子——里面是满满的 BB机(寻呼机)。BB机在中国从风靡到消亡不过二十年。那几箱“财富”,在时代变迁中价值几乎归零。这是一个典型的投资失败的笑话。
投资一词听上去似乎更体面,炒股多少带点贬义。两者都是“以钱生钱”,也都有风险,但 心态与方式大不相同。炒股一定属于投资,但投资不一定是炒股。正如正方形一定是矩形,而矩形未必是正方形一样。严格来说,投资是对盈利模式、风险、成长性较明确的标的(投资对象)进行 长期持有。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朋友开餐馆缺钱,要你借他 10 万,他承诺每年给你 10% 利润、五年还本。你了解他的为人和能力,于是愿意借——这就是投资。这样的投资也有风险——朋友可能出意外,甚至战争、疫情等黑天鹅。但风险是可评估的。投资一家新创科技公司,则难度高得多——高风险也意味着一旦成功后的高回报。专业风投往往会花很多时间调查,一旦投下去就是多年持有。也有风险极低、收益确定的投资,比如美国国债、优质公司债等。
在美国的普通人的投资可以很简单,不需要做股神,也不用天天看新闻、涨落和财报,美联储降息不降息也不必在意。操作如下:
? 定投 SPY、QQQ 等指数基金。
? 配一点长期稳健的蓝筹股如 Apple、IBM等。
? 适当分散买一些债券、黄金。
? 长期持有 1-20 年。
? 股市行情好、需要用钱时卖出。
美国税制里“长期资本利得税”(持有 1 年以上)远低于短期税率,其本质就是在鼓励长期投资。
理论上,投资人与公司是双赢:你提供资金,公司贡献技术与人力,缺一而不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忽略了资本的风险价值;他的时代,资本风险较小,不如今天这么突出。但坦白讲,资本家相比程序员、工程师那种辛苦劳动,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劳而获”。难怪马斯克嘲讽巴菲特“只是做资本分配的无聊工作而已”。就我个人的感受——如果炒股和写代码每天花同样的时间且年收入一样,那我是宁愿做码农的😜。
炒股的“炒”字极其传神——像炒菜,要不停翻腾。日内交易员(day trader)更是极端:每天都在买卖。投资者依赖长期逻辑;炒股者则更依赖 投机心理、情绪波动、甚至赌博冲动。
早期股市就是为航海探险筹资,船一去一回是生死未卜的。岸上的消息真假不明,投资人互相买卖,价格随情绪波动——炒股的原型由此产生。股市迷人之处在于:它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游戏场,没有永远正确的模型。模型一旦错了,亏损巨大且迅速。它考验的是 智商、情商与德行。牛顿、丘吉尔都在炒股中亏过钱。不少名校毕业、智商爆表的基金经理,常常输给像日本小人物手川隆这样的散户高手。炒股是投机,但也有正面意义:资金会不断流向效率更高的企业,推动整体经济提效。
炒股这种投资方式,有时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竞争——就是你赚他赔或他赚你赔。虽然股市里难免有各种阴谋和操控,但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社会里,公司财报公开透明,法规与监管较健全,信息渠道广泛,所以整体而言,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技场。我个人的体会,炒股的业绩取决于一个人的信息收集能力,对事件因果的判断力和学习使用相关工具包括AI的能力。举几个例子如下——
例子1:今年 4 月,中国的 DeepSeek 横空出世。不少人立即做空 Nvidia,其逻辑是:既然 DeepSeek 用少量 GPU 就能媲美 ChatGPT,那世界不就需要那么多 GPU 了!做多者则的理由是:更便宜的模型意味着更多人加入 AI 赛道;虽然每家公司少买 GPU,但公司数量更多,总需求会反而上涨。几天后,Nvidia涨了。空头惨败。这是典型的正确判断事件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例子2:我5月初买了OKLO,几天涨了35%。于是我卖掉了。结果我卖掉后,该股接着大涨,到10月中旬的最高点又涨了370%。下降风险同样惊人:过去不到一个月内,它又腰斩近 50%。我虽然没亏,但后来接盘的人赢得更多。这与上面的英伟达的例子不同,拼的是对市场情绪的敏锐度。
例子3:你一个不太熟的朋友突然找你:“投我一个项目,年回报 30%,五年还本!”你半信半疑,但对方吹得天花乱坠——名人投了、政府背景、稳赚不赔……于是你一冲动也投了——这既不是投资,也不是炒股,而是被骗。这种骗局的本质是:没有因果逻辑,不关市场情绪,只靠“故事”骗你。
我炒股的这一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期间学了不少经济学的概念、技术指标和炒股工具,也大量利用了AI的帮助。现在管理着家里的7个账户,60多只股票。其中大部分资金是投资型的,小部分属于炒股性质,几乎每周有买卖。
很多做股市分析的主播们通常会在开头宣布一下: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也以此结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