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

注册日期:2011-05-02
访问总量:493369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后习近平时代的大陆行(2):开放和关闭的国门


发表时间:+-

开放和关闭似乎是矛盾的,但却是今日中国的现实。不过放开仅是对境外人士而言,而对大陆的民众,则是明显的关闭趋势。站在旅行者角度,后者不是本文描述的重点。

超国民待遇?

中国在疫情后不久,对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单方面的免签证政策。这个政策在世界上,不是件新鲜事;但对几个极权国家来说,完全是个没有“对等尊严”,对威权不敬的屈辱措施。比如小金,就不会干这个事。在毛时代,更是个不敢想象的景象。

中共建政以后,从未施行过这样的,对西方的门户大开。疫情前,仅对日本等个别国家采用了这一单向政策,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不明。疫情后,面对许多国家的大规模抵制,来华人士剧减,不得已对大多数西方国家实行了单方面的免签证,应该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政策。而且期限越来越长,目前长达30天,实在是个破例的大举措。

但仍是临时的签证放开,拍脑袋的决定,并非是类似西方的法定免签证政策,需要国会的批准。

我的后习近平时代的大陆行,得益于放开的国门。但行前仍有纠结,因为过去那些故意设置的为障碍,如拒用现金和强迫身份与数据注册等绑定措施,已经给我留下了强烈的负面印象。

许多国人,不能理解境外人士为何不欣赏他们的电子“方便”。这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不在此展开。

我的落地目标是四川。这是第一次到访西南,既有期待,也有疑惑。我的在地老友见面后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敢回国啊? 我正在纳闷,他又接着说,他的许多中学,大学同学,都已表示不会回来的,而且联系越来越少了。

事实上,祖国要领导世界的口号和一些与地球对着干的雄心,已经产生了长久的负面作用。在经济下滑,楼市下挫和外贸萎靡等的环境下,“外宾”又成了各地要吸引的香饽饽,这是免签证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

与我的期待相反,现在的海外客方便程度已经大大改善,比疫情前后放松了不少。

首先是海外手机信号的改善。过去美国手机网络,在大陆自动转为中国电信,不用翻墙,可以访问任何海外网站,但信号弱,常常还需要用WiFI上网和VPN护航。如今信号增强了,许多地方已经是5G,已经不需要链接当地的WiFI了,再加上VPN,确保了个人信息的隐秘性。

疫情前后,海关,地铁和许多敏感地区,常有警察突击检查手机和查验身份。本博也曾多次揭露过,并留照存证。但迄今为止,这类现象似乎已经消失,未有所闻。

现金的流行及使用情况明显好转。虽然电子支付仍然普遍,几乎所有商家都备有现金找零,未出现过任何麻烦,也未听过商家抱怨。这是当局必须与国际轨迹的又一无奈的选择或“改进”。

疫情前,各大城市地铁站,都可以用现金买票和充值。后来现金机器被强行拆除,全部换成实名电子支付。大慨除了深圳(考虑香港民众的反弹),海外客没有绑定身份的手机,信用卡和手机号,无法买票和充值。

乘坐交通工具,困难重重,自然吓跑了不少海外客。

如今,地铁站内可至少发现一部新装的现金买票机器,人工窗口也可帮忙。机场买票也没有问题。有些网站,如TRIP,可直接用当地货币信用卡和电邮,订购大陆的飞机,火车票和酒店住宿,但收少许手续费。

成都的某地铁站,仍贴有中文的宣传标语,大意是欢迎全人类都用支付宝买票。

可见,政策制定者欲统一江湖和地球的野心,仅是暂时受挫而已。

疫情前后,进入各大景区,机场禁区或学校等要害部门,均需要身份证刷卡,以及预约安排等。有时还需要当地电话和支付账户等的个人信息,手续繁琐,麻烦多多。

现在对“外宾”已经网开一面,可使用现金,人工通道,常常不需预约也无名额限制。过了年龄,一律免费入场。

这些改进措施是全国性的,似为官方的统一指示与行动。

但仍有漏洞,因为官方总是企图让自己的软件系统,如人民币的梦想一样,统领世界。比如世界上许多国家,追随美国,用谷歌,油管和脸书等,这是自由和市场的选择。自由行,比较常用的是Uber 和Lyft;但在大陆,必须用“滴滴打车”等,都是学抄美国的东西,海外游客用起来还是不方便的。

我的朋友抢答:其实对海外游的中国客更不方便。我的反应是:本来就没考虑过你们,最好别出门了。

显而易见,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陆,“外宾”又有了事实上超国民待遇的地位。这还要感谢香港同胞的有声和近来的无声抗争,不追随大陆的“电子”时代,让有统帅意志的猴急政策被迫烂尾。

许多国内有地位的人士,见此不平,自然不爽,尤其是在自己外出受限的环境下。

政治可决定一切吗?

事实上,我已经不需要地陪,可以自由行了,但打车除外;此外,几乎处处受欢迎也是实情。交谈深入的时候,我会告之,本人来自加州。

在地铁上,看到一年轻人身穿带有美国国旗的黑夹克,而更多的人则表现含蓄。

现在全世界最流行的帽徽是LA,或者是NY。仔细观察了中国,也同样紧追潮流,甚至更火。这两个美国标志被有创意的人,缝在帽子上,衣服前后,还有挎包上,颜色图样丰富多彩。见到一长者,更把LA和NY缝在一起。它给出的含意可能是,我喜欢美国,你能咋样?

这些天正逢官方反日,反高市早苗,骂声不断。因她11月7日声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我的地陪朋友询问我的态度。

回答是川普说敢打台湾,就轰炸北京,他们为何不跳脚?朋友答:真的?他们装没听见。推荐他看我去年4月的文章《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本复活》, 想想他们声称的“日本军国主义”是怎么复活的?

其实官方怕日本,更怕美国。我告诉朋友,一场大戏排给你们看的,明天就可能谢幕了。

四川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宣传的态度,可从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在经济下滑压力下,民众收入减少,许多餐饮业倒闭了。四川的物价大慨仅是深圳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美国的品牌连锁店,如星巴克,麦当劳及肯特鸡等在价格竞争中,已处于不利的位置。但在闹市街头,车站和机场等地,顾客仍然多过本地的餐饮业。

清晨我在等火车,坐在三间咖啡店附近。国产的品牌处于更好的位置,门前上方挂满了国旗,可是大多数乘客却绕过它,进入更里面的星巴克或肯特鸡。后两家几户坐满了人。

我测试了它们三家的咖啡,并未发现大的差异,但国产的便宜多了。

IMG001a.JPG


IMG002a.JPG

IMG003a.JPG

IMG004a.JPG

IMG005a.JPG


天府之国的风景线

说句心里话:四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果然是天府之国,地杰人灵。除了上述为自由行改进的措施,民众普遍热情,朴实,待客之道真诚。

在成都地铁,多次受到车站执勤年轻女子的帮助。她们不光长得漂亮,更是服务主动,亲切和周到。

但我的四川导游在旅游车上道破了天机:你们说的四川女子对外态度是实情,但在家里,可没那么豁达。她们常说的口头禅是:做不做?老子数到三!

我在想,男人都这么怂,那川军又是怎么回事?

原先有点奇怪,发现许多台湾人喜欢四川。是次在蜀,亦见到许多台湾客。在电梯上,还看到年轻女子着川剧戏袍逛大街。依我之见,大陆各地最类似台湾目前的风土人情,即可能在四川了。有人解释,这与民国政府的大后方历史有关。

但为何不是沪宁和沿海诸省呢?

开放政策,吸引的多还是华裔人士,我并未看到几个说英语的欧美人士。

成都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人口已突破两千万,地铁线路近20条了。过去5年,沿海城市丢失了大量人口,而成都近5年增长了5百多万。

天府广场,春熙路等地均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郊外空置和停建的烂尾楼,依然不少。有些餐馆打出了价格回到十年前的标语,招揽食客。

或许我还需要到四川各地看看,避免陷入走马看花的境地。

四川人不欺生,我早有所闻。母亲一家,抗战期间,逃难到重庆和江北丰都等地。从小耳熏目染的就是“回锅肉”风情。那个时期,我们的先人被称为“下江人”。但川人有包容和开放的传统,这是实情。

他们当年是在重庆的朝天门上岸的。可如今的朝天门早已旧貌换新颜,冷凤细雨吹打着脸庞,我在码头顿足良久,努力幻想着80年前的景象:他们在胜利后,在这里乘美军登陆艇,永远地离开了。。。

在成都博物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看到了展出的美军“飞虎队”遗物。

这次乘着暂时开放的间隙,我替先人们完成了他(她)们回归故里的遗愿。

四川的文化,吃是重要的环节。可惜不善于吃辣,我仅品尝了部分菜肴,但对老妈兔头或老妈蹄花等无处不在的品牌,大惑不解。

但这又何妨?最难理解的是“三星堆”文化,过去叫它“广汉文化”,现在称之为“巴蜀文化”。横竖怎么看,都与当今的四川人无关。不过,这是下周继续参观的内容,也是我来川的另一个目的,容后再聊。

感恩节快乐!


 

IMG006a.JPG

IMG007b.JPG

IMG008a.JPG

IMG0010a.JPG

IMG0011a.JPG

IMG0012c.JPG


浏览(123)
thumb_up(2)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文庙 回复 俞先生

    "经济上开放;思想上封闭。" 正是如此。没有心灵里的自由,一切的“混得好”,“成功”,“崛起”。。。, 都是影儿,阿Q的自淫。

    屏蔽 举报回复
  • 俞先生

    经济上开放;思想上封闭。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