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喀布尔到华盛顿:12万人里混进来的杀手
11月25日凌晨,华盛顿特区第17街和宾夕法尼亚大道交叉口,两名国民警卫队士兵正在白宫北侧正常巡逻。突然,一辆白色丰田凯美瑞停在路边,车窗摇下,里面伸出一支手枪,“砰砰砰”连开10多枪。两名士兵当场倒在血泊里,一人胸口中弹、一人腹部中弹,至今还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开枪的叫拉赫曼努拉·拉坎瓦尔(Rahmanullah Rahkmanwal),34岁,阿富汗帕克蒂亚省人。2021年9月24日,他就是搭着拜登政府那趟“喀布尔→费城→全美”的人道主义专机进来的,用的就是臭名昭著的“人道主义假释”(Humanitarian Parole)。这张假释纸的有效期只有两年,却让12.4万阿富汗人直接绕过了正常难民审查,落地美国先住军营、拿福利、领社保号,之后再慢慢“补材料”。
补个屁的材料啊!
国土安全部(DHS)自己后来都承认:2021年8月到9月那最乱的40天里,有将近5万人的生物识别信息(指纹、虹膜、面部)根本没录入系统,因为当时喀布尔机场炸弹刚响,美军急着把人往飞机上塞,FBI和情报界的背景调查直接被砍掉。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卡斯2023年在国会承认过一句话:“我们当时优先考虑的是速度,而不是彻底的审查。” 这句话现在成了两名士兵胸口上的弹孔。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这12.4万人里,至少有5千人被五角大楼内部标记为“潜在安全风险”(Potential Security Concern),但还是被放行了;
DHS督察长报告显示,超过3万人没有完整的可追溯身份文件,连名字拼写都不一致;
2022年至今,已经有77名“欢迎盟友”名单上的人被FBI列入恐怖分子观察名单,其中9人直接被ICE逮捕;
拉坎瓦尔本人在2023年就因为家暴被弗吉尼亚州警方抓过一次,但因为拜登时期那套“社区监督释放”政策,他交了500美金保释金就放出来继续拿福利。
枪击案发生后不到48小时,特朗普政府直接下狠手:
所有阿富汗裔的I-131假释再入境、I-485绿卡调整、I-589政治庇护申请,全部暂停受理;
USCIS 2月20日发布紧急公告:对2021年1月20日—2025年2月20日期间入境的所有76,000多名仍持假释身份的阿富汗人,启动“增强系统审查”(Enhanced Systematic Vetting),措施包括:
100%重新采集生物识别信息;
交叉比对FBI、CIA、NCTC、DOD的全部恐怖分子数据库(以前只比对了部分);
强制面谈(以前很多是免面谈);
查不干净、材料造假、发现任何恐怖主义关联的,直接吊销假释身份+启动快速遣返。
国会那边更不客气。众议员吉姆·班克斯直接甩出一句话:“拜登用美国士兵的血,换了他那点政治正确的掌声。现在该轮到我们用选票让他还债了。”
两名士兵还在ICU跟死神搏命,而那个开枪的“盟友”正在联邦监狱里等着审判。这就是拜登“欢迎盟友行动”最真实的结局:先放12万人进来拍照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再让美国纳税人、美国士兵用命去给他擦屁股。
白宫门口的血还没干,审查的账该一笔一笔算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