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润南:一碗历史老汤泡出来的悲情硬汉
上月中,原北京四通集团的创始人万润南逝世,享年78岁。
老万走的那一天,正好是北京“四通桥事件”三周年纪念日。2022年10月13日一名抗议者在四通集团附近的大桥挂起两条横幅并使用扩音设备播放诉求,公开反对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称其为“独裁国贼”最终被赶到现场的警察当场逮捕。这一事件震惊全世界。四通集团及其创始人的万润南的名字,也重新浮出水面。我们70后的北京同学,多少都听过万润南的故事。1978年他进中科院当工程师,1984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短期培训,回来就拉起七个人,借2万块钱在中关村创办四通公司。哇,这下子牛了!四通卖打字机、电脑,1987年营业额5亿,员工700多,在全国100多个地方开分公司。万润南摇身一变,成为改革开放第一代民营大佬,那时候中关村的“四通桥”就是他的名片。可谁知,1989年天安门风波一来,一切又变天了。那年4月,胡耀邦去世,学生上街悼念,喊着反腐、要民主。万润南这时候已经是四通老总了,他的二婚老婆李煜是前中纪委书记李昌的闺女,这关系网,够硬吧?李昌担心流血,托他去劝学生撤离广场,保全力量。万润南跑了75所高校,找学生领袖聊,想法是“血要热,骨头要硬,头脑要清醒”,给改革派留余地,别让强硬派钻空子。可学生不听,他还促成57位人大常委上书,求开紧急会议止血。结果呢?坦克一轧,广场清场,万润南被通缉,仓皇出逃法国。从企业家到民运分子,就这么一夜之间。海外的日子,老万更像场马拉松。1989年9月,他在巴黎帮着严家其、吾尔开希、刘宾雁他们成立“民主中国阵线”,先当秘书长,后连任两届主席。民运圈子乱哄哄的,吵架、分裂啥都有,万润南靠着股子韧劲儿,稳住欧洲的队伍。后来去美国,当包租公、开出租车,日子苦哈哈的,但从没低头。胡锦涛上台后,想拉他回去,他直说:“违心的话,我不讲。”甚至和清华老同学胡锦涛彻底翻脸。想想看,俩人当年一起在清华谈天说地,毕业后还互通信,谁知政治这把刀,把友情也切断了。
说起党派和个人选择,这事儿最纠结。万润南娶刘涛时,顶着文革压力;后娶李煜,岳父是中共高官;可他支持学生,反共立场铁板钉钉。跟其他“太子党”比呢?那些中共高官子弟,有的低头认错,钻进体制里享福;有的像他,选了条荆棘路。根据北京老乡魏京生回忆,说万润南在海外民运里是“最好的战友”,组织能力强,意志坚定。可这选择,代价大啊:家散了、国没了,孩子万方也辗转偷渡失败,只能靠朋友帮忙出国团聚。反观那些“墙头草”,一边反共一边跟高干子弟称兄道弟,活得滋润,却丢了脊梁骨。
万润南的矛盾,就在于他骨子里有股“书香气”,知道忠诚不是盲从,而是对良知的负责。可在中共那套“枪杆子出政权”的逻辑里,这叫“异类”。
万润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富二代,而是正儿八经的“耕读世家”出身。江苏宜兴万氏一族,祖上出过明朝的礼部尚书万士和,那可是正经的官宦血脉。爷爷叫万培根,字笃生,是个老知识分子;老爸万达邦呢,在城里混得还行,算得上中产阶级,不是那种腰缠万贯的土豪,但家里书堆得像小山,饭桌上聊的不是柴米油盐,而是古今中外的典故。
万润南小时候听着这些长辈的唠叨长大,骨子里就透着股文化味儿。文革前,他考上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那可是全国顶尖的牛校,进了门就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谁知道,这文化传承的底子,在那场“破四旧”的风暴里,差点儿就砸了锅。
转眼文革来了,全国上下都疯了似的批斗“走资派”。万润南的爸妈虽不是大官,但中产身份也够呛,家里书得藏起来,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的。可万润南这小子,偏偏在清华遇上刘涛,这可是刘少奇的千金啊!
刘涛那时候是班花级别的存在,长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同学们簇拥着她走路,就跟众星捧月似的。万润南自己回忆,说第一次见她,就看呆了,像“蛤蟆仰头瞅天鹅”一样,咽口水咽得直响。俩人一个班,慢慢处对象,谈情说爱那叫一个甜蜜。可文革一闹,刘少奇被打成“党内头号走资派”,刘涛家直接崩盘。她和弟弟刘允真被迫写大字报,揭发亲爸刘少奇,那张纸贴出去,杀伤力不亚于毛主席的“炮打司令部”。刘涛从“红色公主”跌成“黑五类子女”,被赶出家门,住到生母王前那儿。王前呢?刘少奇的第四任老婆,后来嫁给聂元梓的哥哥聂真,当时聂元梓可是如雷贯耳的北大造反派头子,这关系网乱得像一锅粥。万润南呢?别人都躲得远远的,他却顶着压力去王前家借书、聊天。刘涛的闺蜜付烈都说要断交,他还劝:“朋友得在患难见真情!”俩人就这样在乱世里结了婚,1970年生了个儿子叫万方。可这婚姻,注定是场苦恋。刘涛毕业后被发配到承德铁路局干苦力,1976年还因为想“叛逃”被抓,判了刑。罪名是“叛国投敌”。文革那会儿,个人命运全系在政治风向上,刘涛一家被撕裂得不成样:她想回王光美身边,王光美却铁了心不认这个“叛徒女儿”。万润南夹在中间,1972年俩人分手,孩子给了他。这段婚姻短得像昙花一现,却把文革对家庭的摧残刻得血淋淋的:父女反目、夫妻分离、牢狱之灾,全是那场运动的“杰作”。刘涛后来平反了,但创伤一辈子没好全;万润南呢?这事儿让他早早尝到政治这玩意儿有多毒,个人选择再小,也逃不过大时代的碾压。文革那十年,简直是场全国性的“家庭伦理剧”。刘涛的遭遇不是孤例,高干子女们一个个被卷进去,不是批斗爸妈,就是自己写大字报自证清白。红卫兵小将们白天砸文物、晚上互斗,家里人躲在被窝里发抖。万润南家虽没那么惨,但也够呛。中产阶级的书香气儿,在“破四旧”里成了原罪。想想看,本来一家子安安稳稳读圣贤书,结果一夜之间,书烧了,爸妈挨批,你还得装孙子去“改造”。这不光是身体上的苦,更是心里的撕裂:忠诚给谁?家庭还是党?刘涛写大字报揭发爸的那一刻,恐怕眼泪都咽回去了。文革结束,刘涛平反,刘少奇也“昭雪”,但那道疤痕,哪那么容易愈合?它告诉我们,政治这东西,一旦进家门,就跟病毒似的,毁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整个血脉。说起万润南这个人,就跟翻开一本老黄历似的,一页页全是那段乱七八糟的中国历史。不是那种高大上的英雄传记,而是普通人被政治这张大网裹挟着,磕磕绊绊往前走的真事儿。活脱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个人命运被政治裹挟,家庭纽带被时代撕扯,社会裂痕被运动放大。文革毁了刘涛一家,天安门赶走他这个企业家,海外流亡让他成“抗争者”。可他从没怨天尤人,晚年还写诗集《万歌诗词》,里面满是忧国忧民的调调。历史这锅粥,泡出多少像万润南这样的“半吊子英雄”?他们不是神仙,只是凡人,在夹缝里挣扎,选择了一条不后悔的路。回想起来,这不光是万润南的私事儿,更是咱们每一个人得问问自己:在风暴来时,你会低头还是抬头?哎,历史没如果,只有教训。万润南走了,但他的那股子倔劲儿,还在提醒我们,别让政治再祸害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