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1969年文革中的上海物价
发表时间:+-
回忆1969年文革中的上海物价
1969年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三个年头。 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虽然吃饭还凭粮票,但物价水平一直保持平稳如水。上海货名声第一,上海已成为工业品和生活日用品的全国辐射中心。
从青岛开往上海的轮船四等舱的票价一直是6元9角不变(还含二顿免费盖浇饭)。上海的公交电车起步票价一直是四分钱。一支棒冰和一根油条也都是四分钱。最大众的阳春面一碗六分钱。
许多青岛年轻人喜欢去上海采购结婚用品。1969年夏天我也投身其中。
我在南京路永安公司买了一件光鲜亮丽带镜子的五斗橱是人民币七十元。这是当时上海最流行的新潮标配家具。买了一副木床23元。木床用轮船托运到青岛运单上写的运费竟是0.29元。
那年代文革斗批改一直不停,但从来没人在物价上打市民的主意。物价平稳,固若金汤。
那时的企业和商业单位似乎都不懂利润是个应该追逐的东西。虽不是人人羞于言利,但人人把收支平衡视为喜乐融融。
但操控中国物价的官僚资本幽灵早已怀胎。市场经济天然合理,但当官商勾结主宰市场经济时,社会经济完全变天。市场成为黑天鹅和灰犀牛掌控的世界。
物价百倍上涨,而社会成员的收入却因是否染指官商出现了按20倍到千万倍的两极分化。
江泽民当市长后我重游上海,物价飞涨已是今非昔比。我听到不少老上海人把购买食物称之为"吃钱"。
特形象!往事并不如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