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帝国西班牙的闲逛(12):罗马大渡槽
余晖帝国西班牙的闲逛(12)—-罗马大渡槽(Acueducto Romano):火车30分钟左右就从马德里(Madrid)抵达塞哥维亚(Segovia),从塞哥维亚火车站直接乘坐11路公交车,行驶20多分钟,公交车的终点站就是塞哥维亚渡槽下的阿索格霍广场(Plaza del Azoguejo),也称之为“大渡槽广场”。
塞哥维亚大渡槽(El Acueducto de Segovia) 是一条由西向东通往西班牙城市塞哥维亚的输水道,直至1973年才停止运行。 建造时期为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即公元 98 – 120 年间,对应罗马帝国时期图拉真皇帝(Trajano, 98 – 117 ),统治的末期或哈德良王朝(Hadriano,117 – 138)的初期。渡槽中最显眼、也因此最著名的部分是横跨阿索格霍广场(Plaza del Azoguejo)的双层拱门结构。
整座水道系统分为三段,第一取水段:源自城外约17公里处的弗里奥(Río Frío )河的河谷旁的阿塞韦达(La Acebeda )泉区的泉眼收集清洁泉水。第二引水段:通过渠道(specus),即罗马高架渡槽最上层那条承载水流的槽道与地下暗渠输送。第三大渡槽段:进入城区后以高架拱桥形式跨越低谷,阿索格霍广场(Plaza del Azoguejo),在那里穿过洼地,也就是克拉莫雷斯谷地(Valle del Río Clamores)的最低处,即大渡槽的双层拱门部分。顶部的渡槽称之为导水槽(specus),其最大高差为28.50米。导水槽(specus)的径流最大截面约为宽0.5 米x深0.6 米,内衬铅板和涂有2-3厘米厚的“红色防水灰浆”(opus signinum)、这种“防水灰浆”主要由石灰、碎陶片粉、适量沙子加水混合而成。水流导水槽(specus)里以极缓的平均坡度0.58%(约1:170)靠重力自然流动,每天可输送 2–3万立方米 的水到塞哥维亚城内。渡槽采用花岗岩方石无砂浆砌筑,2000年后仍坚固不倒,这也是古罗马时期工程的经典之作和典范。1985年塞哥维亚古城及其罗马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龚“老爷”走出“烤乳猪”的餐厅,漫步闲逛至阿索格霍广场(Plaza del Azoguejo),看看时间还早,突发奇想“不如乘这时间数数到底有多少拱洞?”,借助“烤乳猪”的能量,一鼓作气爬上克拉莫雷斯谷地(Valle del Río Clamores)的西部高坡,找到第一拱洞,一个个数下来,到渡槽临近“谷地”的转弯处为78个单层拱洞,接下去是“谷地”区域的双层拱洞,共44个双层拱洞。“谷地”东部高地上只有一个单层拱洞。这样算下来:单层拱洞为79个,双层拱洞为44个,如果将双层拱洞都拆分为单个拱洞的话,全部拱洞为79+2x44=167个….。
照片(1):从阿索格霍广场(Plaza del Azoguejo)面向塞哥维亚老城区方向的塞哥维亚大渡槽(El Acueducto de Segovia) ,右侧为克拉莫雷斯谷地(Valle del Río Clamores)的东高地,左侧为“谷地”的西高坡
照片(2):龚“老爷”登上了“谷地”的东高地
照片(3):”大渡槽”在克拉莫雷斯谷地(Valle del Río Clamores)的最大高差处
照片(4):“谷地”西侧高坡上的单拱洞起始处
照片(5):“谷地”西侧高坡上的单拱洞与双层拱洞的交汇处,西侧到此为78个单层拱洞
照片(6):“谷地”东侧高地上的唯一单拱洞
照片(7):“大渡槽”靠老城区一侧顶部壁龛,里面安放着圣母与圣子像,即富恩西斯拉圣母像(Virgen de la Fuencisla)
照片(8):龚“老爷”在老城区中靠近“大渡槽”的咖啡馆喝一杯
照片(9):大渡槽拱柱粗粒花岗岩无灰浆重力叠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