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过啊,“哈佛博士”是恐怖组织的”贵人”
谁拿"哈佛博士"赚眼球?
沙莎
近日,万维网上的中国青年报匪徒“阿妞不牛”竟然指控陈琳博士拿“哈佛博士”赚眼球。这真是贼喊捉贼,恬不知耻。拿“哈佛博士”赚眼球的,碰瓷”哈佛博士”的,制造“哈佛博士事件“的, 难道不正 是中国青年报?
2002年夏,哈佛博士陈琳回国,国内主要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广泛报道。根据人工智能搜索,参与报道的媒体规格和覆盖跟50年代钱学森回国的事件相当。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泼天流量。
中国青年报这个流氓媒体,为了截胡这泼天流量,不惜造谣,以一篇“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的“报道”, 强行介入这个原本不属于它们报道领域。两个月里,每隔几天中国青年报的头版上就有关于哈佛博士的“报道”。赚足眼球了吧?
当中青报的虚假报道被揭穿后,它们不但不“见好就收“,而是变本加厉,编织更多谎言,捏造更多“证据”, 对陈博士提出更多的指控,彻底把水搅浑,把公众的注意力从中青报造假诽谤,转到对陈琳博士方方面面的“质疑”。中青报匪徒得以乘乱全身而退。
2002年以前,“哈佛“或者“哈佛博士”等等都是中国媒体上罕见的关键词。中国青年报通过下三滥手法,劫持了这些高大上的关键字,赚个满钵,为当时被年轻人所唾弃的、已经日益边缘化的命运打了一剂强心针。
从这个角度看,陈博士是恐怖组织中国青年报的”贵人”。可是中青报匪徒狼心狗肺,不知感恩戴德, 反而当陈琳博士在海外曝光其罪恶时,“出小兵、出弯谋”, 追杀到曼哈顿, 试图杀人灭口。
中青报无疑是哈佛博士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它将一个正面事件转化为全国性丑闻,借“哈佛”高热度“劫持”关键词,逆转了自身边缘化局面。 相比之下,陈琳博士作为受害者,不仅身败名裂,还面临20多年“社会死亡”,万劫不复。
所以,真正拿“哈佛博士”赚眼球、赚了二十多年红利的,到底是谁? 真正把“哈佛”从阳春白雪砸成网络梗、让它第一次跟“造假”两个字强行绑定的,又是谁? 诺大中国,能干出如此卑鄙罪恶行径的除了恐怖组织中国青年报,还能有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