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礼

注册日期:2025-11-24
访问总量: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日本旅游“黄金时代”:中国游客的钱包,砸出日本的隐痛


发表时间:+-

日本的入境旅游这两年可真火爆!尤其是中国游客,2024年预计砸下1.7万亿日元的消费,稳坐外国游客消费冠军宝座。想想看,这笔钱够买多少寿司和樱花季门票啊?日本政府乐坏了,酒店、商场、温泉街到处张灯结彩,喊着“欢迎中国朋友来撒钱”。对地方商家来说,这些游客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财神爷”,一波人来,就能拉动周边经济,带动就业,活络一整条街。

但话说回来,这黄金时代的光鲜背后,藏着些说不出口的尴尬和麻烦。旅游热潮是好事儿,可也像开了潘多拉盒子,冒出些灰色地带,让人直摇头。比方说,部分中国游客玩嗨了,沉迷上“非法买春”这种违法事儿。本来旅游是放松身心,结果有些人钻进风俗店,搞起地下交易。日本警方可没闲着,前阵子在大阪府就抓了个中国籍店长,那家店专为来日中国游客服务,藏在不起眼的巷子里,专卖“特殊服务”。警察突击检查时,现场还翻出成堆的现金和假证件,店长直接被铐走。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不光罚了店,还让整个风俗业瑟瑟发抖。另一个例子,在东京的歌舞伎町,去年就有游客被骗进“黑店”,花了大几千日元买了假服务,报警后才发现自己卷进了跨国灰产链条。

更气人的是,那些原本清清爽爽的民宿,现在也变了味儿。共享经济本是好模式,便宜又接地气,中国游客爱住,房东也赚得盆满钵满。可如今,有些民宿成了风俗女的“隐秘交易场”。比如,在京都郊区的一家Airbnb民宿,房东是中国人,游客入住后,通过微信群里约人上门“谈生意”,交易一手交钱一手办事儿,全程避开日本监控。结果呢?邻居投诉噪音,警察上门查,房东辩称“只是租房”,但翻出聊天记录,一锅端。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本来是温馨的日式小屋,硬生生成了灰色经济的遮羞布。

问题还不止这些,深挖下去,是个大麻烦:中国游客的消费模式太“内循环”了。游客多通过中国旅行社打包预订,住宿、餐饮、交通全走中国平台,支付还用微信或支付宝,一笔钱从中国流出,日本当地商家几乎摸不着边儿。举个栗子,在大阪心斋桥的商业街,本来该是中国游客逛街买买买的黄金地段,可现在呢?他们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上订了附近的中国人开的民宿和火锅店,吃喝玩乐全在“中国圈”里转。民宿盈利了,钱汇回中国老板的账户,日本的酒店空着,街边小店冷清。甚至有些连锁民宿,表面上挂着日本地址,实际嵌入中国经济体系,房费分成直接走跨境支付,日本政府连税都收不着。去年东京就有个调查显示,类似“中国专属”旅游链条,让当地经济损失上百亿日元,相当于白白送出去的税收和就业机会。

这局面,说白了就是双刃剑。中国游客是救星没错,但如果消费全“内卷”了,日本地方经济就成看客了。政府得想想招儿:加强监管灰色交易,别让旅游热变成治安隐患;同时,推本土支付和本地商家合作,让钱真正留在日本兜里转圈。否则,这黄金时代再亮,也容易闪瞎了底层商家的眼。旅游本该互利共赢,可别让“财神爷”成了“过路神”,来了一趟,带走的不仅是回忆,还有日本的隐痛。希望下次来日,大家多逛逛地道小巷,多尝尝本地拉面,别让繁荣的泡沫,一戳就破。

浏览(39)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