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

注册日期:2022-12-28
访问总量:81736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房价为什么下跌


发表时间:+-

房价为什么下跌

李 郡

 

近来流传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段子:过去那些被认为“不求上进”的人,反倒成了如今社会的赢家,因为他们没有房贷;而当年意气风发的房产投资者,如今却在高额负债与焦虑中挣扎。许多人不理解:过去高价购入的房子,怎么会突然变成“烫手山芋”?既卖不掉,也无力继续持有。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当下房价的普遍下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经济大周期、全球化退潮、逆城市化趋势,以及供求关系的剧变。

 

一、经济大周期的必然作用

 

房地产从来不是独立于经济之外的孤岛,它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绑定。

 

过去二十多年,全球化和城市化驱动下,世界经历了近百年来最长、最稳定的增长周期。就业充足、收入上升、人口涌入城市,房地产处于高度繁荣期。

 

但从 2023 年起,世界经济进入新的衰退周期:

             ?就业机会减少

      ?家庭收入下降

      ?不婚不育群体扩大

      ?年轻人对买房热情明显下滑

 

当需求因经济下行而持续萎缩,房地产自然进入下跌通道。尤其是,在经历超长繁荣期之后,随之而来的衰退往往时间更长、波动更深。房价的调整,也因此更难在短期内逆转。

 

二、全球化退潮与“逆城市化”的冲击

 

过去 20 多年,全球化是推动亚洲、特别是华人世界住房需求暴涨的关键力量。

全球化带来的是什么?

             ?  制造业转移

      ? 海量就业机会

      ? 农民工进城

      ? 城市人口迅速扩张

      ? 教育、医疗、商业设施集中到大城市

 

房价里包含的,并不仅是水泥砖瓦的成本,而是:

工作机会、教育资源、社保体系、医疗环境、商业配套……

 

这些“溢价”才构成了房价的主体部分。

 

然而,如今全球化退潮、产业外移、城市吸引力下降,随之带来逆城市化趋势:

             ?    工厂关闭或搬离

      ?  城市岗位减少

      ?  农民工回流家乡

      ?  青年离开大城市寻找更低生活成本的地区

 

当支撑房价的“城市溢价”消失,房价就会回落到接近“建筑成本本身”。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城市房价跌幅如此惊人——因为价格中原本被寄托的预期与价值,已经不复存在。

 

 

三、供应过剩:被透支的房市与成为牺牲者的投资者

 

过去 20 多年,中国和许多经济体的城建速度惊人,而主要资金来源正是无数购房者、投资者的首付款和房贷。

 

可以说:

城市扩张的红利由政府获得,压力却由房产投资者承担。

 

投资者被城市管理者的乐观叙事和价格预期推动着不断买入房产,而城市政府受益于:

             ?    土地财政

      ?  房地产税费

      ?  城建拉动政绩

      ?  公务员收入大幅上涨

 

与此同时,市场却积累了庞大过剩:

            ?    大量新城入住率偏低

      ?  城乡人口增速下降

      ?  二手房上市数量激增

      ?  新房供应多年超出实际需求

 

市场在高峰期被透支,后续需求却不足以托住供给。

结果就是,房价只能下跌。

 

结语:一个时代的结束

 

许多当年的房产投资者如今满腹疑惑:

昔日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如今无贷无忧,反倒活得轻松;

而自己当年“上进”“努力投资”的行为,却换来了沉重负担与焦虑。

 

真相是:

房价下跌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大周期的变化、全球化的逆转、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供求关系的反转,构成了今天的房价逻辑。

 

在结构性转折面前,个人的努力和选择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许多人卸下自责与焦虑,也看清一个时代的终结:过去的房地产神话,已经不复存在。


浏览(123)
thumb_up(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