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热衷学者头衔而不顾其实际学术水平
发表时间:+-
最近,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郭伟被人举报只有高中学历,后被辞退。
令人震惊的是,郭伟这位高中毕业生获得了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职称,还有各种学术头衔,如国际材料科学专家、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发表论文数百篇,并且指导博士生,骗科研经费。令人最感到震惊的是,一个高中生在指导培养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一位博士研究生至少已经获得一个硕士学位。高中生指导硕士毕业的人。高中生培养博士。他的所有学术头衔全是假的。
除了骗子钻漏洞外,学校用人不慎的一个原因是,学术界往往只看一个学者的头衔,而不对其实际学术能力做认真的评估。学校不重视学者的实际学术能力。
实际上,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人们过度容忍一个学者的头衔和其实际学术水平的差距。具体而言,就是学者的学术水平并不怎样,但是其学术头衔过誉,但人们并不觉得不舒服。而是欣然接受。而且有的人还自吹自擂,实则位尊而德薄。有的人通过获得学校的领导职务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有的人认为,当上学校领导,学术水平肯定高。不一定。
还有,我看见中国一所知名大学引进一位美国名牌大学的社会学讲座教授,给与很多荣誉和地位,任命其担任系主任。但是,其学术水平有限,最多只是一位稍微高出一般社会学教授的平均学术水平而已。这位教授并不是什么杰出教授。用严格一点的标准看,这位教授也是平庸教授,尽管其自称其已功成名就。中国学术界不知道这位教授的学术水平并不高。
中国学术界没有见过真正有成就的人。于是,他们将没有成就但学术头衔耀眼的人视为具有学术成就。头衔成为衡量一位学者的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
